在和静县各“访惠聚”工作队,每个驻村点都有一个特殊的“校长”,带领当地各族村民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村惠民政策、双语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掌握生产技术职业技能,树立新风正气,摆脱愚昧落后,增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能力。这个特殊的“校长”就是农牧民夜校的校长。 克里木·毛依东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委组织部驻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工作队队员,自1月5日开始,他便率先和驻村工作队队长来到该村开始了年的“访惠聚”工作。眼下,两个多月过去了,作为该村农牧民夜校的校长,农牧民夜校深受人心,得到各族村民的夸口称赞。 穆斯塔帕·买买提是该村五组村民,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他想回家乡有一番作为,现如今他已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有只羊、25头西门塔尔牛,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但在参加村上举办的农牧民夜校后,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日益清晰,今年他打算引进一批伊利公牛和野生公牦牛,该品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美,营养全面,绿色无污染,而且还分别有元、元的新品种引进补贴。 “听了课以后,发现自己还可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新品种,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也更有信心了。”穆斯塔帕·阿不来提说。 李耀辉是该村八组村民,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去年因为种植的百亩辣椒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亩均收入损失元不说,来自甘肃、宁夏等地的订单也因产量不足而无法供货。 李耀辉说:“村上自从有了农牧民夜校,我是场场不落地去听,课上讲了辣椒防虫防病的知识,以前都不知道,今年种甘科10号(辣椒的品种)底气也足了。” 该村农牧民夜校校长克里木·毛依东说:“我们按照各村民小组民族比例,使用维汉两个语种授课,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内容,目前举办了15期课时,受益群众达1人次。” 据了解,自年11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全疆行政村开办“农牧民夜校”的通知》以来,和静县各级“访惠聚”工作队严格按照要求,利用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等,精选理论水平高、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为教师,每周开展2-5次不等的农牧民夜校,切实提高基层各族群众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和劳动收入。 内容来源:新疆亚欧网穆玲洁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