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漫步在和静县城的大街小巷,一座座高楼大厦不时映入眼帘,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淡淡花香扑鼻而来;东归北山绿色景观带连接南北,各类小游园点缀于城区的各个角落,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天鹅湖路景观大道穿城而过,将城区、东归生态公园、工业园区及北山森林公园南北衔接,给城市带来灵性。和静——俨然一座现代化生态文明新城。 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和静县“工业强县、农企富民、旅游兴业、生态宜居、和谐共享”五大战略的实施和聚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绿色化和宜居宜业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的发展思路。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近年来,和静县按照“显山、露水、透绿、出彩”的规划思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城区东改北扩战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县城面貌日新月异。高起点编制完成《和静县城总体规划》及《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供排水、供热、燃气、综合防灾、绿地系统等15个专项规划。县城规划区面积从9.12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7.84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城镇化,先后提升改造了天鹅湖路、团结路、阿尔夏特路等城市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城市路网布局,累计建造道路林4.2万余亩,使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一条景观带。高度注重文化内涵和现代城市风格,高规格建设了一批具有东归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住宅小区,并配套建设水景水系、游园等公共设施。 为切实解决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规模不足、建设标准较低等问题,坚持“先地下,再地上”的原则,慎批、缓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集中搞好供暖、供水、供气、排污等地下基础设施。年,投入余万元升级地下供暖管网和集中供热站;年又投入1.3亿余元继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地下管廊;今年,依然将建设重点放在“地下”。 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东归北山绿色景观带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开展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清洁卫生活动,以全新的城镇生态体系构建“大美和静”,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也由此得到改善,各族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产业融合聚力发展 和静县着眼于以城市为基础,提升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发展成效,在经济大潮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效。金特钢铁、新兴铸管、矿山资源开发、水电开发、光伏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规模工业的崛起,为和静的发展插上了金翅膀。 前些年,在和静县城西北方向有一大片戈壁荒滩,那里人迹罕至。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年和静县谋划启动工业园区建设,年10月和静工业园区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根据和静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和静工业园区合理布局为“一园三区”的发展规模,勘界总面积62.45平方公里。按照产业定位、功能划分,统筹考虑县城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采取项目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方式,整合资金4.8亿元,重点加强园区供排水管网、道路、供电、供水、绿化、铁路和公路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新兴际华集团用9个月的时间就在工业园区建成了一个年产钢万吨的现代化、全流程的钢铁联合企业,这开创了中外钢铁冶金建设史上的新速度,也打造了新兴际华集团在新疆投资发展的新效率。年,铸管二期高炉竣工投产,新疆金特钢铁形成了万吨的产能规模,全县钢铁产能提升至万吨。凯宏、备战、敦德、和合四大矿山的建成为和钢铁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和静县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南疆钢铁之都。 伴随钢铁产业的发展,一批以开都河流域水电开发、矿业开发、天山水泥等为主的资源开发型、生产加工型企业迅猛发展,形成了钢铁、水电、矿产、建材、酿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强势拉动和静县经济发展。先后促成国电集团、新华水电、新兴铸管、鸿瑞建材、大唐钢木、盛鑫农贸等一批矿产、水能、钢铁、畜牧、农产品资源深度开发型企业落户和静,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推进剂”。 绿色家园倾力打造 北山原是开采多年的砂石料场和戈壁荒滩,地处和静县城北部天山风口前沿地带,也是通往巴音布鲁克4A级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新一届县委班子紧紧围绕打造生态之域这一目标,于年9月谋划启动北山绿化民生工程项目,规划总面积2.5万亩。截至年底,累计投入万元,种植生态林亩、防风林亩,栽种生态林和果树逾百万株,并配套建设游步道、景观亭、停车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动全县机关干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北山捡石头、换土、修渠道、平整土地,为植树造林做准备。今年3月底,动员0余名干部职工和武警官兵在北山参加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完成春季造林亩,栽种栽植胡杨、青杨、沙枣、白榆等生态林木37.5万余株。目前,植有余万各类苗木的北山已成为和静县城的生态屏障。 按照“提水上街,引水进城”思路,引进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院参与规划设计,打造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标志性建筑,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带,有力提升城市品位。高起点开发建设天鹅湖路水景带,着力将天鹅湖路打造成为全县标志性的景观大道;开发建设东归生态公园,占地面积84.5万平方米。 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大力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游园添绿”工程,着力提升绿色化程度。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从年的公顷增加到现在的公顷,绿化覆盖率40.5%,绿地率达到36.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8平方米。 东归文化再现新辉 历史铺就了城市文化的底色,城市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带来越来越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静县围绕挖掘历史民族文化,着力打造东归文化品牌,先后建立起东归文化旅游一条街、东归文化广场、东归科技文化中心、东归之星城市综合体、渥巴锡纪念碑、东归生态公园、东归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彰显东归蒙古族特色的建筑和品牌。组织专人对东归历史资料、东归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文学艺术进行挖掘、搜集、整理,一批濒临灭绝的珍贵东归文化宝藏得到及时抢救,并列入国家、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归精神已成为和静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 深入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坚持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依托东归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以土尔扈特东归历史为题材,组织编排新疆首部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同时改编成舞台剧,实现了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静剧院的常态化演出,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来和静观光游玩。今年以来,区内外游客纷涌而至巴音布鲁克草原,游天鹅湖赏九曲十八弯美景、观《东归·印象》品草原民俗文化,《东归·印象》已成为和静“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共融发展”的一张名片,延伸拉长了和静“大旅游”产业链。今年1—7月,全县各景区接待游客99.66万人次,同比增长34%;旅游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7%。 和静,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和谐静美,这座悄然崛起的现代文明之城正迎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内容来源:巴州报社陈新] [本栏编辑:彤格伶]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