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住宅,商住房原本是个冷门,但现在爆了冷门! 自通州首开商住限购先例之后,一线城市就开始屡出商住限购的传闻,的确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1|小媳妇待遇 商住房与住宅在土地出让前原本没啥不同,只是在政府进行土地出让时给了他们不同的身份,由此也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就有了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 虽然都是用来住,但商住房历来就受到住宅的欺负: 土地产权只有40年到50年,比住宅的70年产权缩短的可不止一点点; 电价、水价、物业费等都是商业标准,换句话说居住成本高出许多,就连上网费都受欺负; 与住宅动辄税费减免相比,它享受的是3%契税、5%增值税、20%交易差额税; 同样去购房贷款,商住房不仅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且商业贷款贷款首付不低于50%,且上浮10%和10年限期; 商住房是不给落户资格的,也享受不到周边的教育资源。 看到没,因为身份不同,商住房简直就成了受尽欺负的小媳妇。在过去这些年,住宅受尽百般恩宠,身价蹭蹭蹭的上涨,即使限购限贷也阻挡不了人们对住宅的喜爱。 喜爱过度便是偏执,偏执往往伴随着狂热的。 2|住宅的备胎 近来,住宅用地在土拍市场大放异彩,楼板价屡屡拍出天价,单价地王、总价地王、区域地王。总之,去年流行销冠,今年盛行地王,去年的销冠还没今年地王的楼板价高。 倘若这些是个案,那是拿地开发商的风险;而倘若是个主流,那就是整个行业的风险了。 风险背后,就是避险。恰好,商住房崛起了! 商住房的崛起,起初并非住宅的风险。相反的,却因住宅的限购。 北京,京籍单身限购1套,京籍家庭限制2套以内,非京籍连续5年社保限购1套; 上海,沪籍单身限购1套,沪籍家庭限制2套以内,非沪籍单身无资格,非户籍连续5年社保限购1套。 在住宅如此严苛的限购下,不限购的商住房成了人们被限购后的备胎。 3|市场逆袭者 商住房,从做住宅的备胎开始崛起,似乎又不安心于备胎。如今的商住房,正全面赶超住宅。 去年,北京商住房成交量同比大涨71.69%;成交金额则是暴涨.69%;而成交均价亦是同比上涨32.56%,所有增长数据全面碾压住宅。 而到了今年,北京商住房已经取代住宅,成为北京新房市场的主力。在北京,商住房似乎有点翻身做正房的架势了。 不仅如此,商住房在北京实在是太过火爆了,通州被迫出台了商住房限购政策,门头沟则直接禁止了商住项目的网签。目前更愈演愈烈的是北京或将在全市出台商住房限购政策。 在上海,商住房原本就没有北京多,而新政出台后,商住房则出现了井喷之势,几乎所有新开盘的商住项目均是被抢购一空。而有关于上海商住限购之风也渐渐吹起,商住都要限购了,想想都可怕! 4|商住房的逻辑 从受欺负的小媳妇,逆袭成为楼市成交的主力,商住房的翻身逻辑是怎样的呢?对于商住房的购买者他们又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呢? 住宅限购 不得不说,倘若没有住宅的限购,商住房不会这么火。住宅限购让购房资格成为稀缺品,也让商住房这个备胎有了火的机会。 当前宅地土拍的疯狂更是为商住房煽风点火,而不动产权证取代房产证,打破了使用年限差异,也为商住房增添了一把火。 价格优势 商住房相较于住宅,最大的优点在于价格低。据小田对上海中环内的商住房调研,商住房售价大概维持在同地段住宅的70%左右。此外,商住房的单套面积普遍也小于住宅,由此总价就低出许多。 在中环内,基本已经找不到总价低于千万的住宅,只剩下总价在7、8百万以内的商住房,正好补足了这个总价段。 资金优势 以往,商住房的贷款是短板,商业贷款只能贷到50%。但根据上海的限购政策,非普通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是70%,换句话说,购买商住房动用的自有资金比住宅更低。 同样一套万的房子,商住房只要万就够了,而住宅则需要万的自有资金,而其中的资金杠杆优势自不言说。 此外,购买商住房不占用购房资格,这同样是个不容小觑的优势。 5|说个商住房创新 看到别人都在买商住房,是不是自己也有心思跑跑盘,真相告诉你,商住房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已经是稀缺品了。 翻看上海中环内的楼市地图,你会发现商住房比住宅还稀少,市场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