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书批注《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佐藤学,译者:李季湄。 今日阅读第二章《改变教学》之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原文约字(黑),批注约字(红). 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1.应对学生的教学改革第一年校内教研活动的中心目的不是“上出精彩的课”,而正相反,授课技术拙劣一点无所谓,失败多次也无所谓,最重要的乃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要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缘此,观摩课和校内研讨的中心应该是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问题。然而,现在一般的教学研究都是围绕教材的研究、授课过程的研究以及提问、指导的研究等而展开的。其实,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态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对于教材内容和授课结构的研究应该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实况和教师的应对这两者间的联系出发来进行讨论。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应对作为中心对象的话,需要从改变观摩课的参观方法、研讨时的讨论方法等做起。过去参观上课,通常都是参观者在教室后面站成一排进行观察的。也就是说,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为观察中心的。因此,参观位置应该向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应对为中心的位置转移。即要在教室的两侧而且是尽量靠前的两侧。在那样的位置上观察,才能够感受到每个学生细微的言行、表情和对待这些“信号”的教师的微妙应对之处。在教学研讨会上,还有必要把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实况的应对作为话题的中心。在改革的第一年,比起教师的提问、教材注解的研究来,更应该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教师的应对来进行讨论。比如,对于学生上课时的窃窃私语或困惑,教师是否能够领会;教师有没有在无意识中,以不恰当的应对遏制了学生学习发展的苗头;对于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反应,教师有没有采取灵活、耐心的态度;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有没有给予恰当的帮助,等等。通过对这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为创造这样的教室打下基础,即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