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6班,张婕雅开学日学子心声:人间四月芳菲盛刊登于《石家庄日报》。 原文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盛 凌晨一点,窗外有风。五个小时后就要起身,回到梦开始的地方。长久以来积蓄的话语,本以为可以悄悄融化在心里,只要重启一切便可以归零,然而窗外的风一夜未停。 六点,在路上,天亮得不真实,怎么不是满天星辉?央广之声的主持人说,今天是4月23日,现在是北京时间六点整。 4月23日……三个月前也曾走在路上,那时的清晨有一双深邃的黑色眼睛。九十天来,白昼一点点偷走黑夜,六点早已天大明。一闪而过青翠的树,红色的粉色的花朵,九十天来,春天一点点蔓上枝丫。九十天,我与学校分别了九十天。窗外的世界是我九十天来没见过的春天。突然就觉得,久别重逢后,不是肆意狂欢,而是揣着小心翼翼,一点点看清,一点点缩短与故知的距离。 越来越近,再转一个弯就是学校。我对着反光的车窗整了第8遍头发和衣领。阳光真好,明明四月底了,可是还是这么明媚。“下车吧,到了。”爸爸跟我说。“爸,我有点紧张……”马路对过站着穿着西装的我的校长,我的年级主任,挺拔的站姿在跟我重申今天有多重要。两边分别一字排开着老师们,在迎接久违的我们。 三大箱书,我和爸爸摇摇晃晃总算走到门口。“我在这等你,你先放一趟再出来拿。”“不用不用,来给我吧!”抬眼间一道高峻的身影,接过了爸爸手里的书箱,已走在前面。我有些惊喜,转而快跑几步跟上去,“谢谢老师啊!有点重,麻烦您了。” 放下书后他告诉我,六点半他就开始了工作,这已经是他帮忙搬运的第5箱了。 “好久不见啊!”年级主任喊我,“带了多少好吃的?要这么多箱?” “没有啊老师,都是书!”我笑着回答,看着那张曾经严肃的脸露出灿然的笑,心跳得好快,却有点欣喜。 “不可能!我都看见你妈妈的朋友圈了,带的全是好吃的吧?”他走近,笑容蔓延。 一点涟漪缓缓荡开,太阳爬得更高了。 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分好的新班,班主任在打扫卫生。他穿了一件灰色的卫衣,有一种散发着活力的少年气。“老师!”我笑,口罩挡住口鼻,这一笑也许连眼睛都不那么明显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儿,“你们组坐到这一排。”他走过来,还是原来的样子,一模一样的语气。 见到了我的语文老师走下台阶,大声的“老师好”换来他一句嗔怪,“你吓我一跳。”英语老师穿过走廊,“背单词没?今天下午我就听写!”还是原来的样子,一模一样的语气。 将近10点,阳光好亮,学校的花花草草、池水游鱼,好像在笑。突然又觉得,久别重逢,不是肆意狂欢,也不是紧张焦躁,而是你看着熟悉的一切不曾改变。时间待你真好。 安顿好一切,广播里熟悉的声音响起,校长还是那么温和。“同学们,欢迎回来!接下来我们开启开学第一课。” 听着听着,思绪就被带回了三个月前。武汉,刚刚出现疫情。九十天,冬天在消逝,可是病毒却在野蛮生长。日益攀升的确诊人数,居高不下的死亡病例,一时间,山河黯淡,岁月停格。然而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有着英雄的人民;中国也是伟大的国度,有着伟大的精神。听着广播那端的声音细数抗疫过往,钟南山不顾耄耋奔赴一线,张文宏竖起党旗冲锋陷阵,无数援鄂医护人员踏上生死未卜的路……眼泪滑出眼眶。转而说到高考,说到九十天独特的网课经历,说到时隔17年再度7月高考,说到这是新课改前的最后一年……前后两者,无不使人心潮澎湃。曾经疑惑,何以将小我置于祖国的发展大局。而今看来,这一切就是最好的答案。疫情让我看到,读书的终极目的,就是成为钟南山那样的人;修身的终极目的,就是与祖国心手相连。曾经误以为遥远的时代感,在这时却感受得分外强烈:因为疫情不能开学,因为疫情要推迟高考,因为疫情我们云端相见,因为疫情我们久违百天…… 见证历史的人,只是有幸生在这个时代;肩负使命的人,才有资格说与时代并肩。年,全面小康,脱贫致富,年,新冠突袭,共克时艰;年,高考延迟,我在高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长征之路永远在拓展。距离高考,70天。70天,是新时代新青年要奋斗的70天,是与追赶上时代先锋脚步的70天。都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每每想到这些,上进心便如同潮水汹涌难收。下定决心,不想再做被保护的人,应当奋发图强,一飞冲天,以少年凌云壮志,三载苦学之功,成就小我,报效祖国。 窗外,几只飞鸟绕树,湛蓝的天空上镶嵌朵朵白云,阳光灌进校园,镀上一层金黄。翠色树枝被风撩动,柔软如丝,参差披拂。人间四月哪里芳菲已尽?分明是暖,是爱,是希望,是春色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