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于是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茶文化内涵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经历代茶人孜孜以求,至今却仍无答案。日本茶人推崇“和敬清寂”为茶道四谛;台湾茶人认为“清敬怡真”是茶艺的基本精神;韩国茶人奉行“和敬俭真”的茶礼;我国已故的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而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总结了他毕生对茶的研究,提出了“俭清和静”四字真言,他认为倡导这样的茶礼“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更加优雅、祥和。” 茶界泰斗张天福 古人称岁之寿为茶寿。据说,茶寿由茶字拆字而来。茶字下部为八十,中部为八,上部为二十,正好一百零八。 即便如今生活条件优越,医疗技术发达,能活到茶寿之年的人也是凤毛麟角。10月武夷探茶,恰巧听说了一位刚过世与茶密切相关的茶寿老人张天福的故事。张天福老人在中国茶界颇有影响,尤其在福建,茶人们提起张老,都会肃然起敬。 这位了不起的茶寿老人年出生于上海一福建籍的名医世家,父亲张绍尧擅长内外科,母亲刘贞清精于妇产科。年,一家三口迁回故里福州。年,时年22岁的张老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从此,他的一生便以茶为伴,努力教学,潜心研究、贡献卓著,成为我国著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被业内尊为“茶界泰斗”。年6月4日,张老在福州去世,享年岁。真正达到了少有的茶寿之年。 张老在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研发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以及对福建茶叶的恢复和发展等方面都作出过重要贡献。令人的钦佩的是,他晚年高寿之际仍退而不休,继续致力于茶叶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张老一生事茶,十分简朴的晚年生活更是与茶相伴。张老总结自己的养生学为“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他的一日三餐并不讲究,粗茶淡饭,配些水果。他的生活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张老信奉“茶是万病之药“,每日喝茶,品茶仍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于茶与长寿的关系,张老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张老晚年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需要接待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高官还是茶农,张老都用茶迎客。常年以来,张老每天都要喝茶无数盅,而且品种多样。 茶能增寿,古文献一直就有记载。如《旧唐书·宣宗纪》曰:洛阳来了位多岁的僧人,宣宗问:“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苏东坡也认为茶是最好的养生、增寿之物。有诗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为: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生羽翼。苏东坡认为这样的传说太玄妙。与其企盼仙人赐药长寿,倒不如像卢仝那样煎茗自饮更实在。茶人茶寿,如今在张老身上茶与寿的结合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俭、清、和、静”话茶礼 张老于年提出中国茶礼“俭、清、和、静”,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淸,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 茶尚俭,勤俭朴素 茶礼中俭字典出唐代陆羽《茶经》。在《茶经》“一之源”中,茶圣陆羽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可以理解为行为专诚。“俭德”可以理解为品行端正,不放纵自已。张老把“俭”字放在茶礼四字真言的首位,意在倡俭、倡廉、提醒人们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千万不可忘记了我国人民勤劳朴素、精行俭德的光荣传统。 茶贵淸,清正廉明 清字有多种含义。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以为茶可“致清导和”;苏东坡赞美茶的品格为:“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品茶是心灵的歇息,是心性的修养,是心情的放松,最讲究的是茶要“清、香、甘、活”,水要“清、轻、甘、洌”;心要清明虚静;境要清幽高雅;器要清洁精美;茶友要有冲淡绝尘之清逸,不污时俗之清高,以及栖神物外之清灵。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古代儒士们还以六艺助茶,添茶道之清新;以茶辅雅事,添茶人之清兴;以茶讽世,显儒士之清傲;以茶会友,表平淡脱俗之清谊。张老倡导“清”字,不仅传承了中国茶道美学所追求的以“清”为美的崇高意境,而且希望茶人在浊世红尘中,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 茶导和,和衷共济 和既是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又是中国茶礼的核心,从哲学上讲中国茶道之“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和太和”。“保和太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从礼学的角度讲,“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究待人要和气,家庭要和睦,朋友要和衷共济,国家民族之间要和平。道家提倡“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4章),“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故贵在守和。”(《老子》第42章)。佛教对“和”也有精深独到的理解,其最有礼学价值的是“六和敬”精神,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在激烈竞争的现实世界中,“和”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合力,是维护国家团结与稳定的法宝。张老倡导以“和”为核心的中国茶礼,无疑有利于建设一个祥和、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无疑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茶致静,宁静致远 静的内涵亦很丰富。茶要静品,心要静笃,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苏东坡也认为:“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因为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人微。张老在茶礼中以静为四字真言之一,其目的是在宁静中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达到宁静致远。 茶文化内涵厚重,博大精深,融汇“三教”,思接千载,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修养、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志趣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用几个字来概括茶文化的基本精神,自然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古文如其人。从张老倡导的“俭清和静”,可以看出他以茶倡廉,以茶为礼,以茶修身养性的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可以透视出一位德高望重的真正茶人的赤子之心。 (本文作者:佚名) 鸣谢: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分享,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