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蒙古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材 第一节体态动律训练 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叉腰为一字叉腰。 蒙古族舞蹈的手形、手位 蒙古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如果手形没有手位的配合,会使动作很单一,反之有手位与手形的配合就会使舞蹈更加有活力。 以下为详细的手位动作: 一位,双臂平行前伸于小腹前,手心向下。 二位,双臂体前斜下举,手心向下。 三位,双臂侧平举。 四位,双臂斜上举,手心向下。 五位,双手左(右)胯侧按掌。 六位,双臂肩侧屈手指触肩。 七位,双手握拳,拇指伸出叉腰,手背朝上。 八位,双臂后被于体后按掌。 蒙古族舞蹈的常用脚位、舞步 蒙古族常用脚位:1、自然位,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度。2、基本位。3、大八字位。4、踏步位。 基本舞步:1、平步。2、踏点步。3、马步。 第二节胸背训练 教学重点: 1、蒙族舞蹈拧转体态 2、胸背灵活,收与放需贯穿在动作中,强调圆弧意识 教学难点: 1、动作舒展、流畅 2、动作与呼吸的紧密配合 教材处理: 1.拧转体态是蒙族舞蹈典型的基本形态,以强调动作神韵为主。 2.胸背训练是蒙族舞蹈重要的基础训练,根据学生的程度与课时,选择主 3.要三种形态进行训练,要求敞胸与打开肩部有机配合起来,主要强调流动与灵活。 分解动作练习 1、原地胸背的练习 (1)胸背收放要注意身体的圆形、圆线,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形态。强调动作路线以及发力点。 (2)含胸时注意不往前倒,打开时注意不端肩,头部不向后倒,特别要强调呼吸的配合。 2、淌步练习 1.淌步时脚应贴近地板,保持上身稳定和体态重心。 2.注意不要上下起伏,保持身体平稳,步伐利落稳定。 3、托胸胸背 (1)注意手臂的路线,强调动作的舒展与开阔。与呼吸协调一致。 (2)肘关节不能掉下,应保持驾平。 4、左右移动拧转胸背 (1)注意动作的柔韧性,及拧转的方向 (2)节奏要贯满动作,强调动作的流畅与柔韧。 5、弓步移重心 (1)注意重心的变化,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手臂线条尽量抻长,保持圆弧形;方向变化应以腰为动力,强调手臂圆弧形状,做到流畅舒展。 (2)要求动作舒展,注意前倾与后靠重心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强调以腰带动身体的拧转。 6、拧转体态 (1)强调敞胸、重心略偏后微靠,身体挺拔立腰。动作静到动要与呼吸紧密配合,注意刹那间停顿不是完静止,要与后面的动作连贯一气。 (2)强调腰部拧转与上身的配合,注意目光远视,气息下沉慢拧转与快转动作要注意区别。 组合练习 注意把握节奏,强调将呼吸贯穿在动作之中,使动作流动、舒展有延伸感。目光要远视,动作以圆弧线为准,强调气息下沉,柔中带刚。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蒙族舞蹈风格,加强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内在的节奏配合,体会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重难点练习 胸背收与放要贯穿在动作之中,圆弧意识要始终保持;呼吸要根据具体动作有机配合。加强“弓步移重心”动作练习,注意立腰、敞胸。强调“远”与“圆”,保持体态、呼吸配合贯穿始终。 报名须知曼雅艺术文化培训学校地址 (青铜峡校区) 青铜峡市古峡西街邮政大院二楼三楼 开设课程 舞蹈类 幼儿培训少儿培训艺考培训作品创排师资培训联系电话 孙老师: 张老师: 龙老师: 美术类 儿童创意美术专业素描插画漫画硬笔练字联系电话 宋老师: 朱老师: 曼雅舞蹈剧场地址(银川校区) 银川市兴庆区西桥南巷电影公司院内 舞蹈类 1对1教学1对3教学艺考培训作品创排师资培训联系电话 史老师: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