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
“天津”变成了“tiānjing”,第二个音节是轻声。“津”怎么成了“京”?是与“北京”对比而来,还是发音更方便?
“静海”被读成“jìnghei”、“jìngkei”,第二个音节是轻声,双元音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单元音,和法语、西班牙语里的[e]接近。体会一下:发音短促,自然会造成双元音单音节化。“过来”、“进来”的“来”里面的元音在口语中也是这样读的。学习语言时往往过分夸大单元音与双元音的区别,实际上它们的转化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古音与现代音、方音之间,在某些外国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里,表现得很明显。
王口镇的“茁头”读作“zuātóur”,uo这么读ua呢?应该是方音或古音,那里在行政上属于静海县,但是那里的方言不属于语言学意义上的静海方言,
“府君庙”读作fǔjimiào”。“君”变成了ji,情况与日语的元音无声化类似了。因为汉语的声母往往读如带有韵母的音,不像英语那样可以读出单纯的辅音。年8月静海完成乡镇合并任务,府君庙乡被撤消,划给了独流镇和静海镇。
“团泊”读作“团白”,县广播站(自年除夕改为广播电台)也一直这么读。很多人都听说过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想不到静海人说“团白洼”吧?这可不是读白字,父老乡亲从来就这么读。
西青区的“第六埠”读成“dìl-fǔ”。“六”已经弱化到只剩一个辅音“[l]”。“埠”的声母是f,也很值得重视。这个字出现较晚,但是作为口语词是早就有的。《辞源》注音同“步”——中古音声母是[b]。
霸州市的“杨芬港”读作“yángf-jiǎng”。武清区的“汊沽港”里的“港”也读作“jiǎng”。《集韵》:“港,水分流也。”这是“港”的基本意义。这里“港”的声母变化反映了汉语的语音演变规律,普通话里的读音gǎng以及表示“港口”的意义是借自南方方言,它保留了中古音。
霸州市的“胜芳”读作“胜风”,第二个音节是轻声。ang变成eng是弱化。
“周李庄”被说成“妯娌庄”,“蔡公庄”被说成“菜瓜庄”(“公”弱化为gu,与日语ng脱落的读法相似了),应该是谐音所致。当然也有粗俗的地名改成文雅的字眼的,如下文的“大丰堆”。
弱化的情况比比皆是,也有添字的。很多乡村的名字被加上了“子”,如“沿庄”变成了“沿庄子”,“杜嘴”变成了“杜嘴子”……
“大丰堆”被说成“大粪堆”,是本来的名字。这个名称与杨家将有关,相传杨六郎的养马场就在那一带。静海、文安、宁河等地有几十个地名来自杨家将的传说。 要查看这些地名的位置,在百度地图搜索里输入“天津市”,拖动鼠标即可看到很多乡镇和村庄的名字。 1.指甲——紫盖子2.膝盖——波礼盖儿3.脸颊——腮帮子4.螃蟹——螃蟹(kai)5.痒痒——咯吱6.香菜——芫荽(yansui)7.蒜苔——蒜毫儿8.茶杯——茶缸子9.戒指——(大)嘎子10.西红柿——火柿(s`i)子11.腋下——胳肢窝12.挠挠——kuaikuai(三声)13.痒痒——刺挠14.胳膊——夹子15.棒棒糖——嗦粒密16.夜壶——小托(三声)儿17.擦脸油——香18.人字拖——塔啦板儿19.耳屎——耳碎(轻声)20.口水——哈喇(二声)子21.地包天——兜齿(ci)儿22.眼屎——眼刺儿23.壁虎——歇了虎子24.蝙蝠——燕八虎25.猫头鹰——夜猫子26.蝉——吱拉子/吉溜儿27.痘痘——嘎达28.得瑟——长精29.土块--土咔啦30.笤帚——条素嘎达31.肥皂——胰子32.外孙子——白眼子33.泥巴——抱泥34.闪开——起开35.啰嗦——者溜36.地方——地界37.孙子——黑眼子38.无聊——腻歪39.乱动--顾秋40.米饭--该饭41.凶恶--够讷的42.昨天--夜各43.瞧你那样儿--看你那奏性44.棉花--年花45.傻冒--傻倍(一声)儿46.天有点黑--抹(ma)黑47.面包车--大发48.俊,漂亮--尊(四声)49.蜻蜓--麻冷(一声)50.会飞的黑色的甲虫--瞎达碰静海资讯评论功能已开通,如您对内容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发表! 静海资讯: 我们用心做平台,只为更好的服务静海人民,让您不出家门,就可以广知静海的大事小情! “静海资讯”是静海唯一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