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十八弯,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标志性景观。(摄影/赵登文) 和静县地图。和静大部分都被天山环绕,平均海拔到米之间,主要由山间盆地、山地峡谷和山前平原三大块构成,整体地形东西长、南北宽、西北高、东南低。(制图/Abby) 巴音布鲁克河流众多,水域发达,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摄影/赵登文) 每到夏天,巴音布鲁克草原便是一幅天然的油画,绿草如茵,随着光影的变化时明时暗,牛羊成群,炊烟袅袅,蒙古包星星点点地分布其中,让人不免心生向往。(摄影/赵登文) 和静在新疆的众多旅游目的地中,和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去处—— 拥有中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巴音布鲁克,亚洲最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新疆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接壤县市最多的县,与托克逊、轮台、拜城、库车、博湖、库尔勒、乌鲁木齐等6个地州的17个县市接壤,还是新疆河流发源最多的县,开都河、巩乃斯河、玛纳斯河等9大水系,皆发源于此。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一处山间盆地,周边群山环绕,即使是夏季,天气好的时候,也可以看到远处天山山脉的白雪皑皑。(摄影/尼满,和静县宣传部供图) 天山守护下的 风水宝地 和静就像是中部天山的一块风水宝地,巍峨的天山从东向西延伸到这里时,便分开来像两只伸长的臂膀,紧紧地把它和伊犁河谷的土地拥抱于其中,使它们一方面免受北方寒冷空气的袭扰,另一方面也免遭南湖戈壁、塔里木盆地干燥风沙的侵蚀。因此,和静与伊犁河谷一样,都成了新疆干燥气候下的幸运儿,它湿润、温暖、水源充足,新疆最美的草原基本都集中在这些地方,昭苏、唐布拉、那拉提、巩乃斯、巴音布鲁克…… 和静县的整体地形呈东西长、南北宽、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主要由山间盆地、山地峡谷和山前平原三大块构成。它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天山山脉横亘全境,有余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分布其间,海拔多在米以上,最高者达到米。绵延的山脉将和静县县城以西的大部分围成了两个山间盆地,以中部的额尔宾山(又名艾尔温根山)为界,山北是小尤勒都斯盆地,开都河上游,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公里;山南为大尤勒都斯盆地,东西长余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 开都河向西绕过艾尔温根山再向东南蜿蜒而过,其丰沛的水资源不仅孕育出著名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也创造出著名的“九曲十八弯”奇景,是每年最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山脉之间往往沟谷纵横,和静也不例外,著名的有巩乃斯沟、班禅沟、奎克乌苏大峡谷等等,都是风景秀丽的著名景点。 经过统计,巴音布鲁克有河流40余条,较大泉群个,湖泊7个,水系十分发达。(摄影/徐树春,和静县宣传部供图) “泉源丰富”的 巴音布鲁克 和静最著名的去处,非巴音布鲁克莫属。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最大的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也是集山丘、盆地、草原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距离和静县城公里,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库尔勒市公里。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域辽阔,由大、小尤勒都斯两个山间盆地和众多的山区丘陵草场组成,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占和静县全县面积的60%。巴音布鲁克草原平均海拔在到米之间,是我国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第二大草原。 巴音布鲁克,在蒙古语里是“泉源丰富”或“富饶的泉水”的意思。因为草原上分布着无数的泉眼,形成涓涓细流,它们和天山融化的雪水汇流成为大大小小的溪水,最终汇聚到巴音郭楞的母亲河——开都河。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焉耆马、大尾羊、美利奴羊和牦牛,被誉为“草原四宝”。每到盛夏时节,巴音布鲁克草原靑草悠悠,牛羊成群,蒙古包如雪点般洒落其间,河流、云朵与远处的雪峰相映成趣,是一幅天然的长轴画卷。 每年草原上最盛大的一件事,便是“东归那达慕艺术节”。这个节日源于当年渥巴锡率部东归,后来土尔扈特人将之与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艺术相结合,既纪念了东归的历史,也延续了祖先的传统,是和静县最盛大的一场民俗活动。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将6月23日(渥巴锡率部到达巴音布鲁克的日子)定为“东归节”,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州各族干部、群众都会放假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纪念活动,大力弘扬东归文化。这天,在草原上人们不仅可以观赏赛马、摔跤、射箭、赛羊、赛骆驼、赛牦牛,还可以看到土尔扈特人传统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表演,丰富多彩的表演,一下子便让安静的草原沸腾了起来,往往使游客们流连忘返。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湖,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摄影/尼满,和静县宣传部供图) 亚洲最大的 天鹅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是一个典型的高位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内地势平缓,四周雪山融化形成的无数河流向盆地中央流淌,汇入开都河,并在草原上画出一道一道漂亮的弧线。盆地内空气潮湿,水源充足,草类丰茂。因此,巴音布鲁克除了我们常见的“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象,还有着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比如美丽的“九曲十八弯”,比如野生动物的天堂——天鹅湖。 如果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一幅巨大的画卷,那么天鹅湖便是这个画卷上的点睛之笔。天鹅湖并不是一座湖,而是由分布在草原上的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泊组成的天然沼泽地,它东西长30余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鸟类种,兽类2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如雪豹、黑鹳、金雕、白肩雕等,二级保护动物有25种,如天鹅、盘羊、雪鸡等。 名为天鹅湖,是因为这里的天鹅最出名,据专家介绍,全国四种天鹅中有三种在这里栖息,分别是大天鹅、短嘴天鹅和疣鼻天鹅。每年4、5月,春江水暖,便会有上万只天鹅与其他候鸟从印度、非洲不远万里地结队而来,伊犁河谷到巴音布鲁克一线的草原沼泽是它们最理想的栖息地。 天鹅具有“一夫一妻”的习性,一旦结为伴侣,则终生忠贞不渝。如果一只不幸丧亡,另一只会终身孤飞,还有些甚至会因失去爱侣而哀恸长鸣,不吃不喝直到饿死,看着让人颇为动容。正因为天鹅的这种特性,牧民把它们视为“贞节之鸟”,奉若神灵,从古至今,他们都将猎杀天鹅、拣天鹅蛋视为罪恶的行为。 由于优秀的自然生态,在年6月柬埔寨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亚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沼泽景观为代表的巴音布鲁克,作为新疆天山的四个片区之一顺利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天鹅湖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湖。开都河从盆地中心较低的地方流过,水面散成一大片,主河道都不明显了。天鹅就可以在这里栖息,而四面八方的泉水汇聚到这里,有时不一定进入主河道,而是在河道附近形成浅的不稳定的水面,这些水面随季节和年景不同,大小和位置可能会有点变化。这些浅浅的长芦苇的水域为天鹅提供了非常好的繁殖条件,这些地方都是天鹅湖。 蒙古民歌《鸿雁》这几年在国内很流行,但是这首歌的蒙古语原词歌唱的是天鹅,大意是:“天鹅,长着洁白的羽毛,从远方飞来,在有芦苇的清澈的湖水中游弋。远方的朋友来我家做客,尽情的喝酒吧!不要急着走。”天鹅是候鸟,生活在有芦苇的水中,季节改变了,它们就会去远方,人们就用对天鹅的不舍表达对朋友的挽留。这种意境不仅在巴音布鲁克有,在蒙古人生活的很多地方都曾经有。 巴音布鲁克草原栖息着天鹅、灰鹤、各种雁鸭、北山羊、盘羊、狐狸、狼,也有熊和雪豹出没。生活在这里的主要居民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金天聪四年(年),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来到当时尚未开发的伏尔加河流域定居,并在那里生息繁衍,重建家园。但一个半世纪后,强大起来的沙俄对土尔扈特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民族压迫。乾隆三十六年(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他们放弃了自己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的家园,毅然举行东归起义,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重归故土的征程。东归的路异常艰苦,不仅要通过被俄国严密封锁的乌拉尔河,还要穿越被哥萨克、哈萨克士兵控制的哈萨大草原,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回归祖国的决心。他们的回归创造了民族迁徙史上的一次奇迹! 在水土丰富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一万三千余名土尔扈特蒙古人散布草原各地,他们是渥巴锡部的后代,受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加之远离闹市,他们依然保持本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这里是新疆蒙古族的一片宝贵的净土。 英雄渥巴锡逝世后被安葬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但具体位置已无人知晓。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年在和静县城的中心公园为他立了一座汉白玉塑像。和静县曾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末代王爷府也设在那里。渥巴锡的汗位到年建国后,共传了八代十一位,现在他的子孙已繁衍到九、十、十一代。 巴音布鲁克美丽的天鹅湖北岸有一个夏季牧场,这里山光湖色,绿草如茵,泉水涌流。十几个蒙古包三三两两不规则地排列着。听当地居民介绍,虽然绝大多数土尔扈特人都有了定居房屋,但仍离不开蒙古包,以前一家只有一个,现在多的有三五个。蒙古包内的设施非常齐全,不仅有现代的铁床、沙发、组合柜……还有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等;蒙古包的装饰也非常美观,四周外用毛毡,内置花布,有的还悬挂壁毯。蒙古包外都摆放着做燃料用的成堆的牛粪饼,有的还建有做饭、做奶酒用的冷灶。每年他们有八个月都居住在蒙古包里,只有寒冷的冬季才回到定居点生活。 土尔扈特人的热情和助人行善也是有口皆碑的,我们从进入草原的那一刻起,从未因吃、喝、住操过心。在这里,无论职务高低、身份贵贱,只要走进蒙古包,主人都要用奶茶、奶酒、奶酪和烤饼进行招待;若有时间,还要杀羊做手把肉招待。 [内容来源:丝路发现] [本栏编辑:嵇丽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