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临港,近畿首邑。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机遇,天津如何突出优势,转型突围? 近日,记者走进天津空客A飞机交付中心建设工地、一汽丰田汽车生产基地、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海河教育园区、长荣股份、川铁电气、力神电池、天地伟业数码科技、瑞普生物等多个企业、科研院所和试点地区,从繁华津门鲜活生动的改革实践、奋力进取的创新精神中,感知中国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不只有大飞机、大火箭,还有每月新增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天津速度”。 天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第一台电视、第一台相机、第一辆自行车……无数个“中国第一”铸就了这里的繁荣与厚重。如今,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机遇,天津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抢得先机? “新常态”考验:冷暖之间看变化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 横向看,年至年,天津经济增速跃升为全国第一。“十二五”时期的天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快于全国同期约5个百分点,人均GDP位居各省区市首位。 然而,纵向看,年至年,天津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今年一季度,放缓至9.1%,尽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为天津20多年来最低值。 这固然与国内外经济大环境有关,但经济内部结构的失衡不容回避——很长一个时期,重工业比重偏高,增速下滑较快。 这是天津需要直面的课题,也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缩影。 探究工业的特征,是把脉天津经济的重要“钥匙”。 从年到年,天津工业总量净增2万亿元。工业在天津经济总量的占比超过一半,重化工产业在工业中的占比偏高——优化工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比重,是天津面临的考题。 转型升级,究竟如何转?向哪儿转? 记者来到空客A宽体飞机定制厂房项目施工现场,大型吊车正紧张施工。 “别看现在还是一片荒地,到明年9月份,中国总装的首架空客A飞机将在这里交付客户。”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支持中心副主任杨林兴奋地说。 目前,古德里奇、庞巴迪、中航直升机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和多家航空服务企业落户天津空港经济区,“这在十年前,简直不可想象”。 走进天津一汽丰田第三总装车间,记者看到,皮带传送的轿车精准地到达轮胎安装工区。这里以每56秒下线1台成品轿车的速度刷新着生产纪录。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的动能正在酝酿——年,天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13.2%和11.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5.8倍。 观察重点经济数据,深层的变化已经开始——年,天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3.4%,年服务业首次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1%。 这是来之不易的“降”——年,冶金、石化在天津工业的占比高达41.8%,而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降至28.9%; 这是求之难得的“升”——年,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1.25万家,年增至7.32万家,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从9%提高到22%。 新旧动能正在转换过程中,这就是主动求变的天津。 “大战略”引领:进退之间看担当“进”与“退”,这是发展的辩证法,也是一场利益格局的除旧革新。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内容,但在“分灶吃饭”的现实下也是难点问题。天津,在大格局中如何定位?该承接什么?淘汰什么? 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近平总书记对顶层设计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是国家战略下的天津定位。 知进知止知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做到“一盘棋”——天津市相关负责人语气坚定。 不盲目争抢项目,天津精心制定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精准发力意见;紧盯高端产业发展,天津启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走进天津东丽区华明镇科创慧谷,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成为高端制造的“智囊”,仿生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仿象鼻机械臂、IC装备光刻器……让人眼前一亮。这艘“清津号”科技创新航母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的顶端。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郭丽君摄 “我们的目标是,十年内成为世界有影响的制造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永勇说。 走进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调试发往湖南的消防电气设备。去年,从北京密云基地整体搬迁到天津,合纵科技完成了多人的大迁徙。这家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加快在天津布局。 “全部采用升级后的生产线,三至五年,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合纵科技公司助理总裁张银昆说。 从密云来到天津,对于在公司从事产品检测的技术工人王涛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不久前,这个保定帅小伙在天津买了四居室的新房…… 今年1-4月,天津市共吸纳北京技术合同项,成交额10.66亿元,成交额同比翻了一倍。截至年年底,天津引进京冀项目个,到位资金.29亿元,占天津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 “矩阵式”创新:升降之间看信心在天津静海区飞鸽自行车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对超级自行车进行调试。测定骑行距离、监控骑行者脉搏——这颠覆了人们对老“飞鸽”的印象。 “这是被市场倒逼的转型。”乐视飞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松感慨地说,为了生存,必须推出颠覆性的产品。老式自行车多元一辆,而新产品能卖到多块钱,有的订制自行车甚至可以卖到3万多元。 66年前,中国第一辆自行车“飞鸽”下线。今天,它有了更广阔的蓝天。 从静海区的“飞鸽”到东丽区的“川铁”,从“红日药业”到“长荣股份”……它们构成了天津“科技小巨人”的群像。 年,天津销售额过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小巨人”为家,年增至家——这其中,85%以上是新兴产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 长荣印刷郭丽君摄 “一降一升”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降——全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面实施“营改增”,减免企业通港通关费用。 升——提升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未来五年天津财政将拿出30亿元支持高成长科技小巨人贷款担保等各类基金设立。 庞大的创新矩阵正在形成:到年,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要从目前的7万家增加到10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将从家增加到0家。 这背后,创新动力正加速崛起—— 年至年,天津的高技能人才已由26.9万人增加到49.1万人。 走进天津海河教育园的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记者看到,种类各异的实训中心充满着现代气息——这是我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 正是在这里,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后备军正在形成。 在五轴万能铣车复合加工实训中心,53岁的高级技师宋志元正为二年级学员教授要领。曾在天津第一机床厂工作了15年的他感慨地说:“过去,从中级技工到高级技工至少要七八年,但在这里,通过实训和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基础好的学员一两年就可以成为高级技工。” 徐艺宁,这里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留着齐耳短发的她带着灰色的工作帽,有一种90后女生的帅气。“第一次操作时,很紧张,设备报警了……”正是一次次的实训让她更加淡定。这里的老师,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还有来自德国、西班牙的技术能手。 “中国不只需要白领,更需要蓝领。”徐艺宁语气坚定。 不久前,空客公司预订了他们中的优秀学员。 日出津门,万里鲸波静不惊。 借势大战略,开拓大格局,天津收获着新希望。 编辑自《光明日报》6月13日头版,原题为《转型突围:万里鲸波静不惊——天津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本期编辑:王远方、周梦爽、王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