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西南空管局第三办公区,管制中心天府机场试飞保障工作组整装待发。 “东西都收拾好了吧?大家来吃点水果。”“收拾好了,检查了好几遍呢!”大家一边回答,一边分享着冬日暖阳下的甘甜。 “收拾好了”,更是准备好了。 简短的问候,自信的回答。这支队伍的背后,是此前的3个月里,先后50余次与航空公司深入探讨,2次全流程桌面推演,10余次安全评估,7个分工明确的工作小组,21天的专题培训,57页的《管制中心试飞保障方案》,以及管制中心人的共同努力。 .1.:30 天府机场第一道口,各工种车辆在此汇聚,有序接受安全检查。 轻拿轻放 心手相应 保障组到达天府1号塔台顶层后便立即开始设备的调试和检查。各项检查单早已印在了大家的脑子里,画面仿佛被设置了静音模式。轻拿轻放,心手相应,这是多年养成的素养,更是无数次培训演练后的自信。 此时百里之外的管制中心双流保障组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那里是管制中心试飞保障的大后方,各部门结合最新的气象预报和流量预测,对次日的保障方案做最后的确认。 检查工作持续到深夜。 回到酒店后,例行的睡前小会。大家要将今天的工作刻录进脑海,然后放下包袱和压力,安心入睡。 .1.:52 管制中心天府机场试飞保障组已各就各位。从双流塔台到航管小区,从区管现场到天府塔台,一根无形的纽带已经编织完成。 .1.:52 “四川,可以起飞。” 双流塔台管制员向第一架试飞航班发出管制指令。6架飞机按照5分钟一架的间隔移交给终端管制室,在成都终端空域,他们将爬升至米飞向天府机场。区管中心和流量管理室使用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控,他们要确保试飞任务不与正常航班产生影响。 .1.:52 承载着“十全十美”美好祝愿的“成都大运号”率先降落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西一跑道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真机试飞工作正式启动。 西南空管局局长助理、管制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王小龙坐镇指挥。“为管制员减负,让他们能集中精力指挥好手上的飞机,是管制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担负的责任。”这句话像磐石一样,让管制中心试飞保障小组管制员在多家媒体的见证下有条不紊的发布着管制指令。 西南管理局副局长吴小兵在天府塔台指导试飞空管保障工作 西南空管局副局长何天剑、陈甫检查试飞保障工作 面对广大电视机前和收看直播的观众,管制员潘军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管制工作流程和天府塔台的设施设备。 半小时的采访中,一个个精准详细的数据和恰如其分的比喻,被他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一旁的媒体朋友说道:“这次科普科真是扎实,我一个门外汉都听懂了,管制工作真是运筹高塔之上,帷幄千里之外。” 下午的科目较多,为了确保管制员良好的工作状态,王小龙局助和向宇副主任在管制员休息期间,对重要风险点进行提示。 “我们有详细的试飞保障计划,但是实际运行情况在不断变化,有他们在身边,我心里感觉更稳,更实在。”管制员秦浩在事后的总结会上说道。 夜幕降临,当日的试飞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在视频会上,天府保障组与双流保障组就当日试飞保障工作进行总结交流。 管制中心党委书记姬克智和管制中心副主任刘辉、刘国毅作为管制中心双流保障组的组长,一秒不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