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7.html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正在蝶变发展的哈尔莫敦镇将富含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淡泊名利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保稳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中,点亮建镇兴镇之魂。

工匠精神点亮建镇兴镇之魂

—和静哈尔莫敦镇—

一丝不苟筑牢反恐维稳防线

新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来展开。

五年来,哈尔莫敦镇在做好维稳规定动作的同时,制定实施哈尔莫敦镇值班工作制度、创新开展“八大工程”等系列新举措作为符合维护稳定的有力抓手。

众人拾柴火焰高。涌现出的“东方红”草根乐团、文艺宣传小分队、草根宣讲队等农民群众在去极端化、政策宣传中发挥作用明显。

“我是土生土长的先行(即哈尔莫敦镇)人,现在上夜校说,来参加各种文艺节目也在说,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孙子上学是免费的,我看病有医保,退休有养老金,再过几年还可以领到高龄补贴,这么好的日子我没有理由不珍惜啊!”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老党员吾斯曼?提依甫激动的说。

威?亚历山大曾这样说:“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哈尔莫敦镇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选树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好人艾克木、扶贫帮困的好哥哥贾木才、社区里的好书记红英、爱心母亲团队等典型人物和团体,红英荣获年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贾木才年荣获州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乌兰尕扎尔村年荣获州级民族团结模范村光荣称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该镇7个村、2个社区,共计两万余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互结亲戚,实现了“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的大融合情景”。

自年,哈尔莫敦镇农民自发组成了义工队,由原来的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如今的多人,自愿投身到该镇维护稳定、美化绿化、村级事务等工作中。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百余名维吾尔族青年还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主动承担村委会及辖区村民的急难险重任务。

“和王叔叔结了亲戚以后,我发现党员不是胸前戴着党徽这么简单。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村委会,真心实意的关心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什么想法和疑问,他50多岁了都可以讲奉献,我们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呢?这支青年突击队正是在他们这些党员带头做榜样的力量下而产生的。”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村民库尔班·艾塔吉坚定地说。

总目标不是口号,而是统领,哈尔莫敦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丝不苟地执行细致周密的维稳方案,细致入微地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对暴力恐怖犯罪实施了精准打击、毁灭性打击,使得暴恐分子闻风丧胆、无所遁形,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精益求精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条条新铺设的油面路、1.5米的绿化带、1.5米的人行道,道路两旁统一安装的大红灯笼路灯、大红门,一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格局悄然成型。

“你能看到的美了,没有看到的更是乐进了我们的心里。地下配套埋设了自来水管道和天然气管道,这么多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生活真是甜如蜜啊!”

该镇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点赞,讲述着自己家门口一点一滴的变化。

笔者了解到,该镇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受益群众达户、1人。预计今年年底全面竣工,惠及全镇各族群众。

6月15日,哈尔莫敦镇的安居富民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年该镇将完成户的建设任务,随着安居富民房的相继建成,将解决该镇户的住房问题。

据了解,自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以来,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依托安居富民政策住上了新房,开始了新生活。该镇萨拉村村民木太力普?塔依尔一家,一直居住在80年代盖的土坯房里,今年享受到政府的好政策,家里盖起了80平方米两室两厅的安居富民房,看着逐渐成型的新房,木太力普脸上笑容满满。

木太力普说:“今年4月初,我家的新房开始建设,政府给了2.85万元的安居富民补贴。预计7月初,我就能搬进新房子居住了。以前的房子年久失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现在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家门口,新房子里卧室、厨房、卫生间格局规划很合理,自来水、暖气都有,天然气也快通了,真是跟城里人的楼房一模一样,对于新房子我们全家人都充满着期待,它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建设敬老院,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这是年4月2日在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镇长艾尼瓦尔?艾依提同志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的。

当年7月1日,精益求精的哈尔莫敦镇敬老院正式投用。

“这里有跑步机、动感单车,还有这么多人一起唠家常,饭菜也做的可口,水电暖齐全,比在家还住的安心呢!女儿专门到这里看我住的环境,很放心的回乌鲁木齐上班去了。”该镇哈尔莫敦村村民周东娥虽有一丝对女儿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这里环境的赞不绝口。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往往就体现在这一个个民生“小”坐标中。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将事关民生的庄严承诺一件件做实,将改善民生的举措一项项夯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各族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保障和改善民生变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专注坚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镇党委、政府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切实抓好种养殖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主导产业,扎实推进农村农业工作。”这是年4月,该镇党委书记李台荣同志在安排部署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月17日,在该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在地里忙碌的身影,在这由近人组成的劳务大军的劳作下,该镇辣椒、制种食葵、甜叶菊等育苗移栽工作接近尾声,达到了既解决用工难题、又为农民创收的双赢效果。

帕尔哈提?祖龙是哈尔莫敦镇查茨村民,每年在育苗移栽的时间节点,他都会主动担任起组织村民参加育苗移栽增收的工作。

“我组建的这支队伍已经干了30多天了,人多干的快,不仅确保了苗子的成活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天最少块钱算的话,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块钱的收入。”帕尔哈提告诉笔者。

哈尔莫敦镇按照县委提出的“五个在一起,三个共同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不仅有效调整了该镇农业产业结构,也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搭建了新载体。

去年11月,虽已进入了农闲时节,但和静益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脱水蔬菜加工厂里一派忙碌景象。

“我家有10亩地,听说合作社需要收购大量的洋葱,种了就签收购订单,我就狠下心来又承包了30亩地,全部种上了洋葱,现在一亩地有元的收入不说,别人这个时候都在家闲下来了,我又到合作社的加工厂打工,一个月就有多块钱的收入,我真是太高兴了。”该村贫困户阿迪力?吐尼地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

这样“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致富在一起,利益在一起”的纽带作用,把各族农牧民“团结在一起”。

通过对以生产、销售、研发有机统一的“一体化”营销模式的构想以及体系的建立做深入的研究及实施,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刘斌是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种植甜叶菊已是第三个年头了。该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30座大棚可供应亩地的苗子,在给自家种植的亩地提供苗子之外,还可将其余0亩的苗子进行出售,收入达万元。甜叶菊亩产达kg,纯收入高达万元。

最关键的是该品种大面积的种植让刘斌还不愁销路,早已与江苏泰州格林生物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

据了解,由于大面积种植甜叶菊,且全部采用人工种植、精细化作业,从其着手种植以来,仅人工费用的支出就达到多万元。甜叶菊的种植,既对该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也对当地富余劳动力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截止年12月,哈尔莫敦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余亩,占全镇种植面积的42.3%,较年增长21.3%,全镇农业生产收入由年的3.63亿元增长到年的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6元增加到年的元,增长78.8%。

“工匠精神”

“工匠们”用亲手打磨的一个个精细的“小部件”构成如今的美丽乡村。虽然“工匠们”流淌着汗水,手上留有沧桑的茧和脸上悄然爬上的皱纹,但他们的使命担当、精益求精、善作善成,是对工作的执着,更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点亮哈尔莫敦镇建镇兴镇之魂。

内容来源/哈尔莫敦镇党委

编辑:魏源审核:刘学强

文明和静始于心

和静文明在于行

和静零距离

带您领略绚丽多彩的和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