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出生在一个边陲小镇——巴音布鲁克镇,童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有蓝天,白云,碧草,羊群为伴,还有我那些可爱的小伙伴,每天下学了,我们总是三五成群的跑到校园后面的青草地上采花,我们跨过此起彼伏的青苔,在青苔,在草地上找寻着各种花,有蓝的,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的,有的至今叫不上名字。低头闻一闻,真香啊!待到傍晚,落日的余晖,晚霞的红光掩映在这片碧绿的草地上。犹如老爷爷老奶奶红光满面的脸。这时候,一丝凉风从耳边吹过,仿佛姑娘的声音在耳边私语:孩子们,该回家了!我们笑着,闹着沿着去时的路,手里握着大把的花,唱着歌儿回家了。童年这里留下了我们许多欢乐的脚步。到家了,吃过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带来了静谧的夜的黑。

童年还有一项活动就是爬山,那座山名叫塔克楞山的填充了我童年的很多时间。那时我们家就在塔克楞山的脚下,有一座维族小学坐落在这儿。塔克楞山山连着山,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起点爬到山顶,山顶上有敖包,有凉亭。我们沿着上山的小路一路小跑着,渐渐地,跑不动了,改成了走,不停的走,到了半山腰的时候,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小路。看看我们这座可爱的小镇。

腿越发的软了,一种深深的麻木感正在侵入身体,这时候觉得这个腿已然不是自己的腿。眼看着快到山顶了,我们已经是精疲力尽,有的停下脚步,稍作休息。有的继续吃力的前进,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落在石头上,这时候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上面的风景更好。”落在后面的伙伴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进,慢慢地也跟上了我们的步伐,谁都不甘落后。心里都想着第一个占据那个制高点。这时候有的小伙伴突然加快了速度,不断超越前面的伙伴,就像校园运动会上米长跑的最后冲刺阶段,当选手看到拿旗子和拉线的小伙伴时的激动心情是一样的,不管多么累,这一百米的冲刺是激情与速度的碰撞。在此之后,我们将不用再跑,精神也完全解放,因为自己已然是坚持到终点了。终于有了第一个到山顶的人,于是陆陆续续我们也都到了。

站在山顶的感觉真是棒,怎一个爽字了得。站在距离凉亭有一米多米远的山顶边缘站着,整座小镇尽收眼底。这是一座小镇,小但是不失整齐,一座座土坯房四周环绕着院落。土坯房屋整齐的排列在院落中,院墙是用泥土夯起来的,笔直的,高高的。上面插着破碎的玻璃酒瓶瓦片,碧绿的,银白的,露出锋利的坚硬的锋口,在近处看,高高的院墙上锋利无比的刀口,不寒而栗,更不要说是想要用什么办法翻入院墙做点坏事什么的。现在想来,倒是挺有艺术气息的,院落里有的种植着菠菜,青萝卜。这些菜天然而且也是绝对的美味。在物质还相对匮乏的时候,这里的人多是自给自足,有些剩余便会推着勒勒车到街上叫卖,等到卖完了,再用这些收入买回家中所缺之物。院落里也有搭着窝棚,饲养鸡鸭的,鸡蛋从窝棚里取出来,热乎乎的。院落里也有饲养羊群的。到了冬天,没有草,牧民也结束了游牧的生活。一些牧民把羊群饲养在院子里,搭上棚子,备上草料,预备着过完冬天。当然这儿也有独立土坯房。屋顶铺的很厚实,有些还铺的塑料或者是毛毡子,夏季雨水多,冬春交替的时候,雪水融化屋顶容易漏水,所以每几年房顶都需要修整一番。用土块儿盖起来的房子冬暖夏凉,我们一日三餐都要架炉子,像我们家是用纸壳子做引子生火架炉子,有些蒙古族维吾尔族的小朋友家里都是用牛粪做引子生火架炉子。每家每户都有土火墙,天冷的时候,火墙的作用就大了,我们喜欢将两只手掌伸开,扒到土火墙上。温度顺着炉火沿着火墙的下面悄悄的爬上来,爬满整个墙面,最后传到手掌,再搓搓手,跺跺脚,身体就会感到温暖很多。

冬天很冷,零下30多度,天空飘着鹅毛般的大学,第二天清晨推开门一看“呵!好大的雪啊!”屋顶上,路面上,街道上,渠沟里,远处的山上,到处都是雪,白茫茫的一片。路面上的雪足有七十公分深的样子,走出去,洁白得雪花把我们的大腿以下部分深深的埋起来了,我们向前倾着身子,左脚擦着地,右腿不动,左腿使劲用力往前推,向前进了一截子,然后,换个脚,右脚擦地,左腿不动,右腿使劲用力往前推,向前推着雪,每走一步,虽然负重很大,呼吸也越来越急促。但我丝毫不会懈怠。一袋烟的功夫,门前的小路就推开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来了,带来了铁锹,扫把,桶子,很快,在我们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清扫了门前的积雪。雪被堆扫到渠沟附近,等到晚一点,吃过午饭后,有小伙伴一起来玩儿,我们戴着手套,帽子。就近取材,两个人一组一起滚雪球,起初先用手捏一个小雪球,捏成圆的。然后放到有雪堆的平地上滚,边滚边用双手不断的往里揉捏,让散着的雪结结实实的长在一起,成为一体。两个雪球都滚好了,一大一小,我们开始了雪人的身子和头部的对接。先把大雪球放在雪地里,再把小雪球放在大雪球的上面,脖子部分用手按压,突出的部分用小刀剔除出去,凹进去的部分在适当的填充雪,这样雪人的轮廓就出来了,下面就是鼻子,眼睛,手的雕琢,我们做的很认真,玩的也很开心。我们是最爱下雪的孩子啊!

冬天有趣的活动项目也很多。家里距离学校有一公里多的路,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在已经被碾压成厚实的冰雪路上自由自在的滑雪。为了滑的更远,在滑冰之前有一小段助跑的路,就像校园运动会上跳远项目起跳之前的助跑一样。然后张开双臂,嘴里呼喊着,笑着,滑向最远处。有人家在路面上泼水,水遇到寒冷凝结成冰。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冰上滑行。总之能滑冰的地方,就能看到我们的身影。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们小伙伴总是结伴而行一块儿玩耙犁子和脚犁子。耙犁子是用木头做的四四方方长方体的木箱,像一个纸箱子,但它比纸箱子可要结实太多。上下两面主要是它工作的地方。上面光滑平整,不用问,这是我们跪坐的地方。正下面固定着两个宽厚的铁条。从木箱的前侧开始固定,沿着木箱的下面延伸到木箱的后侧。打了个结。我们双腿跪在上面。两手拄着粗细适中的铁棒,铁棒向前放一步的距离,肩膀用力,上身向前倾,便可轻松的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们会在找个结实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绑在耙犁子前面的铁条上,绳子的另一头有个小伙伴拉着。一个小伙伴坐在耙犁子上享清福,另一个小伙伴在前面用力的拉。这两种各有各的好处。第一种即使没有其他的小伙伴,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玩;第二种就需要有别的小伙伴一起参与。当然我是喜欢后者的,人多玩起来也热闹,而且还可以坐在耙犁子上不用走路,多么舒服呀!脚犁子其实和耙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脚犁子的木板只有脚那么大,脚是成对存在的,脚犁子亦是成对存在的。木板的两面都比较平整光滑。木板上面有四个小洞口,前面两个,后面两个,整齐的排列着。一条铁丝进入洞口沿着木板的另外一面直走到了下面的洞口再伸进来,然后剪断,固定好。另一条铁丝照着前面的也固定好,然后再找四根短绳子,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固定到铁丝上。一只完了,另一只也做好了,舒服的穿上它开始自由的滑翔吧。它的灵敏度更高,跑的也更快。造物者充满了智慧,创造了这些神奇的宝贝,我们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进行着改造。

十五年过去了,美丽的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柏油马路一路通到了县城,发往镇上的线路车也多了起来,选择自驾游的人也多了,组团来镇上旅游的身影也多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儿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晚霞的掩映下,看草天相接的草原。喝一杯马奶酒,吃一盘野蘑菇炖小鸡,亦或吃一份野蘑菇拌面,住一回洁白的毡房,骑着马儿扬着鞭儿,穿着蒙古袍照张相,穿着艾德莱斯绸照张相。看一出《东归·印象》舞台剧,看看镇上影剧院里的歌舞,热情奔放的萨吾尔登,听一曲优美浑厚的托布尔秀伴奏的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说唱,听一曲悠扬的蒙古族长调,带上心爱的他(她),感受草原的宽广,感受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相信你也会爱上这片自由的土地,这随性的生活。

路两边有了路灯。商业街上的路灯也是美得可人儿,杆子两侧挂着两个灯罩,灯罩的图案是纹理相间的,到了夜晚,白色的光透过灯罩,发出柔和的光芒。旅游兴业带来了改革发展的春风,许多高楼也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了起来,这里宾馆林立,餐馆众多,商店,超市,菜店,药店,服装店,理发店,土特产品店,应有尽有。九曲十八弯的传说,美丽的天鹅湖,《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通天河就是开都河。这里已成功申报自然遗产地。我一直以为,这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地方。随着时间的延伸,在我们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努力下为小镇的发展增砖添瓦。当绿色健康,平安和谐成为小镇名片时,在这里旅游已然成为时尚。

(作者:和静县第一小学王莎莎)

[内容来源:“美丽和静我的家”征文比赛选刊]

[本栏编辑:嵇丽艳]

赞赏

长按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价格
白癜风症状特点是什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