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爱美人,这大家都知道。 但今天我们说的不是美人,是海参。 朝代流转,江山变色,但名人们吃海参的习惯一直没变。一部中国史,梳理下来,其实也是一部名人爱海参的连续剧。 不信你看。 1年前后,我的母亲吃饭的时候总是被噎。 家里人都吓坏了,害怕是食道上的毛病。医院最好的大夫给拍片、做食管镜,好一顿折腾,最后说是贲门炎。 还是不放心,就又去了北京。检查完去吃饭,尝到了当地最好的海参。 那是母亲第一次吃海参,回来之后好多天还一直感叹:“以前有法儿的人才能吃到的海参,没想到咱也吃到啦!” 我们老家,对有能耐有本事名气大的人,都称之为“有法儿的”。 其实母亲说的没错,历朝历代,海参都是名人们才能享用的好东西。 海参活了6亿年,但吃海参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在三国。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土肉”。说它黑色,长5寸,有肚子,没有口和眼睛,将士们吃了体力倍增。 到了明代,海参的滋补功效,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谢肇的《五杂俎》有这样的字句:“海参,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这么好的东西,当然要先尽着皇帝们吃啊。所以乾隆下江南,除了网罗美女,就是大吃海参。 下杨州,第一份菜单里第二道菜就是“海参汇肚筋”。海参软糯肚筋Q弹,果然会吃。 清廷的满汉全席里,规定头等汉席须用“海参一碗”。更隆重的时候,会出现海参席。比如“八宝海参、海参球、海参野鸭羹、瓤海参、鲨鱼皮烧海参”等等,这些海参菜咱们现在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吃了。 3不光是皇亲贵戚,在整个清代,作为“海八珍”的海参,都是名门望族高级宴席的主要角色。 乾隆14年,做了7年县令仕途不顺的袁枚,回到南京小仓山,盖了个随园,开始寄情山水和美食。 他到钱观察家,夏天吃芥末和鸡汁儿冷伴的海参丝;冬天喝的是用海参丁、笋丁、香菇丁跟鸡汤慢煨的海参羹。 到蒋侍朗家吃的是用豆腐皮、鸡腿和蘑菇煨的大海参。 他说海参为无味之物,沙多气腥。不能用清汤煨蹲,必须用鸡汤肉汁,辅以黑色的香菌木耳红煨极烂,才能软糯香浓入味儿。 他把这些经验体会都写了下来,成为一部对后世中国烹饪产生极大影响的《随园食单》。 4清廷没落,军阀混战。这时候出来了一个袁世凯。 名声不怎么好的袁世凯,其实是个饕餮之徒。历史上关于袁世凯讲究吃能吃的故事很多,有一个就是他吃海参的。 说的是他在当直隶总督时,他的厨子经常会给他做海参。 这海参用涿州贡米酿入海参的腹内,加上葱、姜、胡椒、醋和蛋皮,小火慢煨制而成。 这样做出来的海参软润清香,蛋皮柔脆,又酸辣开胃。袁世凯非常喜欢,就为这道菜命名为“直隶海参”,后来逐渐成为河北的名菜。 5然后到了民国,日军入侵,内忧外患。 张杨二将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开始了漫长的囚禁岁月。 出身豪门的张学良,即使幽禁也吃的不差。美食成了他这段日子最深刻的记忆。 年中秋,赵四小姐住院。仍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给心爱的人写信:“(中午)菜很好,烩海参、白斩鸡、炒牛肉丝、炒鱼片、炒白菜和鸡汤。我把剩下的杂烩,吃了两次,我爱吃极了。十五的夜里有云,月色不好,小猫也未在家,大概找它的女朋友去了。” 幽禁岁月不忘海参和女朋友,还能调侃猫狗,民国风流少帅之姿,油然可见。 6其实不光是政客们,文化名人们津津乐道于海参的,也很多。 以民国最有名的两大对头鲁迅和梁实秋为例。 当时的鲁迅,虽然是教授,可是收入并不低。每月工资养活一家几十口人,还能经常请朋友们下馆子。 当时上海有家著名的餐厅德兴馆,里面的虾子乌参是最有名的招牌菜。解放前的鲁迅,经常和白杨、周信芳等著名进步人士去品尝。 肥硕的大乌参,加上鲜味十足的干虾子,与笋片浓汤一起慢烧,出锅后软糯鲜香,让先生一吃难忘,后来还把这道菜写到了自己的小说里。 跟鲁迅不一个阵营的梁实秋,出身名门,从小跟着祖父吃遍北京,更是海参的忠实拥趸。 他记忆里最深的是当年北平长安街一带的一家淮阳馆子,里面卖的盖碗红烧大乌。 硕大的乌参红烧之后上桌,两条大乌参并排横卧,把盖碗挤得满满的。吃海参的时候不能用筷子,只能用调羹。那乌参滑软细腻,汁浆很浓,烂中有酥脆的味道。以至于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感叹:“我离开北平之后,还没尝过那样标准的海参。” 7正派反派都是人,是人都爱吃好的。名人们爱惜羽毛和身体,自然要吃点更好的。这根本无可厚非。 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兜里的钱日益增多,吃海参早已不是富人的专利。 就如同在郑州的鲁班张,几百元钱,我们就能吃到上好的葱烧海参。十多年来到郑州的鲁班张,以鲜活海参和静烹细作赢得郑州人的喜爱,现在又进行了食材的全面升级。章丘的大葱与俄罗斯野生海参烧炖,葱白鲜香微甜,海参香浓软糯,满满的胶原蛋白,嘴巴好幸福。 这时候的海参,已经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成为一道可以亲朋共享的美食。 快过年了,要表达孝敬的我们,带父母去吃海参吧。 岁月不饶人,在有限陪伴的岁月里,让父母吃点更好的。你会发现,孝敬没有那么虚无,它其实就在这团聚的杯盘碗盏里。 文 素素编 阿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68期匠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