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每天为您分享好书、精选书摘! 点击图片上方“爱读”二字,一键订阅! 礼和、人敬、心清、意寂为茶道四谛,也是茶道的“心”,依照这样的心跳动,律动出茶道生活的各种不同节奏。 茶道一路发展下来,以村田珠光发起的草庵流的侘茶为一个分水岭,之后茶道同时往精神层次、人文层次与文化美学层次更进一步的发展。也许刚刚接触茶道的人都会被这样似乎又近又远的美好与文化蕴含吸引,但对其为何会有这样的力量却不甚明了。也许我们可以说,了解茶道的“心”,是感受茶道的美的第一把钥匙。 在茶道中,有一个核心的准则,也是茶道精神的目标,熟悉日本文化的人也许早就听过,它们是“和、敬、清、寂”。这是由日本的“茶圣”千利休将村田珠光所提的“谨、静、清、寂”的“谨”改成了“和”,使其更符合日本人的社会观念。也有人说,“和、敬、清、寂”是茶道的“心”。 从字面的意思上看来,“和”代表和谐的状态,“敬”说明了尊敬的态度,“清”指的是己身内外皆须洁净,而“寂”则道出了幽雅的静谧与沉静。 和——在圣德太子制订的《十七条宪法》的第一条中说了:“一曰:以和为贵,无忤宗。人皆有党,亦少达者。是以或不顺君父,乍违于邻里。然上和下睦,谐于论事,则事理自通,何事不成?”大意是说,臣民做人做事要以和为贵,上下邻里间都要和睦相处,和谐讨论,则凡事都能沟通,没有不能成的事情。 延伸到茶事中,即在茶室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恰如其分地做好自己的角色,并以彼此共同拥有和谐共鸣的精神来一起完成茶事。所有在茶室里面的举止、程序、布置、考虑都会基于“和”的精神来发生。而要将“和”的精神发挥出来,则不可缺少体贴的心。当有体贴的心时,凡事皆会为对方着想,小至身边的人,大则扩展至全体的感受与氛围。 然而,一时的殷勤与过度地以对方为主,容易让整体的和谐失去平衡。举例来说,当有重要的客人来晚了的时候,虽然要悉心照料,不使其感到尴尬与受到冷落,但也要顾及已入座者的心情,不可影响茶会的进行与气氛,更不可以因为晚来者的地位等,而去调整原来已经入座客人的次序。主人要多方考虑,客人要尊重现场状况,方可将“和”达成。而当怀有体贴之心时,“和”的氛围也开始应运而生。因此,在进入茶室后,也要将外在纷扰与竞争的心情放下,这样才可以在茶室这个大和弦中与其他人共同创造出美丽的共鸣。 敬——承接着和的概念。在社会中,人是无法独自生活的,需要彼此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然而,要彼此和谐共处,则还需要互相尊重。当大家彼此尊重的时候,就不容易引起争纷。古人不也这么说:“相敬如宾”。亲密如夫妇,也要有相互尊重之心,才能琴瑟和鸣。但尊敬的心情并非惧于外在环境或是任何利害关系,而是一种谦虚而开放的心情与态度。不仅是对于人际关系,对于自身所处的周遭,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也皆可抱着这样平和且开放的尊敬之心,不卑不亢,亦不怀有竞争意识或比较之心。自然不容易有气愤或是妒忌,从而将自己融入其中而自在快乐。 进一步看,敬的概念也可不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若是能对身边的事物,甚至自然界的一切都坦然地抱着敬意,则能培养出拥有包容与谦虚的胸怀。尊重身边的人、事,便不会去目空一切,不会自恃傲物而失去自我,处事态度自然和缓圆融。而当放下自我的执见时,世界的丰富度也因此而跃升。当持着敬的态度时,在学习上,像海绵一样吸收,在日常上,与人和睦相处,在人生的道路上,则可以用开阔的心胸,广纳世界上许多隐而不显的美好与惊喜。 清——在此处不仅指物质上肉眼可见的干净与否,更指心境的清明与否。人难免有或多或少心灵上的不纯净,也许细微到无法察觉,又或受碍于人自己的思想或外在的价值观而蒙蔽了心中本有的觉性。 衣服脏了或是房间乱了,清洗、打扫后,就可以恢复干净,然而心里的不洁净,却没有那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根除。有时,人也有许多的理由与说法,为自己心理的不纯净而解释开脱。而这些心中的小污点,在日积月累下,既会成为他人与己身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可能会变成一种生活中不愿去正视的隐形压力。在自己无法做到不被外在影响的时候,通过偶尔对自己的提醒,来清静自己的内心,就如同时时打扫房间一般,让自己不受外在的干扰,而拥有心中一片平静的净土。 所以,茶道中要求“清”,也是为了让人可以将社会中因为人性或私念而产生的小污点净化掉。许多茶道点前中清洁的动作、茶室的整理与进入茶室后便将一切外务置于室外的观念,都是以有形的动作与无形的氛围来协助人在当下清静自己的心,不让那些或大或小的脏污,影响了人心灵上悠然的自由与开放。 寂——这里可不是指寂寞的意思,而是在讲述一种安静平和,如无声世界般的沉静心情。当心思平静了,面对万事万物就不会被世俗的纷扰与价值观给影响,从而以恬淡的心情,达到随心所欲的心境。但达到寂的状态,并不是对于外在环境采取冷漠的态度,将自己隔离并武装起来,从而不受他人影响;也不是强迫忽视自己对外在的感受或是勉强忍耐,来维持心中的平静;而是对于自己,以不设限的心情、谦虚的态度,设想可能会造成自己心情波动的事物,然后预先准备,使自己的心在一个可以“不变应万变”的状态下从容以对。而对外,不只以自己的角度去诠释事物,同样也不以眼前的利害得失让自己担忧惧怕。既然不存在以自己的角度去看清社会事物的本质,自然就不容易有贪心或是担心等等情绪影响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心一直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在茶道中,并不会特别去制造声响,或是使用音乐,而是以自然的声音,衬托出茶室中静谧的气氛,来使在茶室的人可以沉淀心情。偶尔发出哔哔剥剥烧炭声、舀水入碗的淅沥声,或是在补一勺冷水进入滚烫的沸水时,“嘶”的一声后,那茶室进入了一个极静的瞬间,都是让人可以充分感受寂寥静谧的时刻。 茶道中的“和、敬、清、寂”,也有人称作茶道中的四谛,可谓是学习茶道的准则。但请别担心这个准则太难,或是不合人情常理。其实它就发生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中。每天与父母或邻居的一声早上问好,那是“和”的表现。在地铁站内不饮食,或是专心倾听客户或老师的谈话与授课,那是一种“敬”。每天将自己的房间整理清洁,常常不执着于眼前的事情而任由自己将心情放空归零,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每一天的来临,那就是在做“清”了。时时明白自身的环境,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不随他人情绪发生波动,不因外在事物而担忧,自然就是“寂”了。虽然“和、敬、清、寂”很难说怎么样才是一个正确的标准,但那是一个趋向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隐含着“和、敬、清、寂”。而茶道学习也就是让人透过点前与茶事的学习更有意识地去体会这四个原则,从而一步一步地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圆满与喜悦。 文章摘自《茶道》郑姵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感谢您把每天珍贵的几分钟留给一本书、几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