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晚,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在一曲荡气回肠的原创歌曲《回家》中拉开了序幕。刀光剑影、马嘶长鸣,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感染了在场所有的观众。 “《东归?印象》实景剧让我特别感动,我要把这个故事带回去。”来自云南的朱晴女士听朋友说了东归的故事后,独自一人来到巴音布鲁克草原,“明年我要带家人和朋友再来巴音布鲁克。” 深挖历史文化打造旅游名片《东归?印象》大型实景剧的常态化演出是和静县首次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尝试,也是新疆首部实景演出剧目,投资近万。实景剧以开都河、大草原和群山为东归场面的大背景,通过故事、民俗、文化、历史进行串接,成为一套反映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经典剧目。年,《东归?印象》在河北邯郸、沧州、天津、北京,总共演出了八场,受到了内地观众的好评,也大大提升了巴音布鲁克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东归?印象》大型实景剧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篇章为《回家》,第二篇章为《土尔扈特故乡》。该剧还原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沿途历经千难万阻的过程,以及定居后土尔扈特部后裔们目前的生活现状。 《东归?印象》实景剧在景区开演,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同时,巴音布鲁克景区的游客量也猛增,平均每天吸引游客近1万人次。景区、饭店游客爆满,宾馆一床难求。今年上半年接待各地游客达5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综合收入上涨了40%。 和静县委书记赵文纪说:“我们坚持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依托东归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游玩。《东归?印象》已成为和静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共融发展的一张名片。” 特色开发旅游纪念品价值7月29日,和静县河北新村社区3楼的和静县羽彩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羽毛画作品展示大厅里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沉浸在天鹅、骏马、松树、天鹅湖、九曲十八弯风光等栩栩如生的羽毛画中。 “我第一眼看到羽毛画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我购买的羽毛画中不但有着重体现蒙古族文化的,还有表现新疆草原风光的,回去后朋友通过羽毛画就可以了解大美新疆。”来自西安的游客刘先生看完羽毛画后,当即决定一次性购买了30幅作品,“我觉得羽毛画不仅可以观赏,还有收藏价值。” “我们新疆有这么多文化资源,风景也好,原材料更是丰富,创作的羽毛画不但具有观赏性,市场价值也相当不错。最主要是可以把当地的农牧民都带动起来,让他们足不出户在家里作画,所以我就萌生了办厂的想法。”今年40岁的张萍,年从青岛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出于对羽毛画的热爱,花费大量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年4月,张萍创办了和静县羽彩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现在,公司作画的有37人,在家里作画的有多人。年羽毛画的销售额达多万元,公司在全国各地设有11个销售点,羽毛画还远销到俄罗斯、缅甸,韩国、哥伦比亚等国家。 据介绍,和静县以文化为创作元素的羽毛画、骨雕、刺绣等旅游纪念品,深受游客青睐的同时,文化旅游产品创作团队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和静县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司达到54家,解决当地多人稳定就业,创造的产值达一千多万元。 旅游兴起鼓了百姓钱袋子“这几年来和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店里卖的东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店里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一年下来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7月30日一大早,巴音布鲁克镇的布日图早早就开门迎接客人的到来。 布日图的店面有10多平方米,琳琅满目的商品多以旅游纪念品为主,各种充满创意与文化气息感的旅游纪念品尽情释放自己最夺目的光彩,不一会儿,布日图就成交了两笔生意。 “我刚刚买了两套民族刺绣,一套自己收藏,还有一套带给朋友。”从上海来的黄永利对记者说,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刺绣品是对旅行最好的纪念。 今年36岁的蒙古族汉子蒙开,年来到和静县羽彩民族工艺品公司上班,通过几年的刻苦钻研,蒙开现在已经开始独立创作作品。“我觉得做羽毛画最主要的是耐心、恒心和决心。我的愿望是尽量用我学到的羽毛画手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他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多块钱,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紧紧抓住草原文化、东归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更加紧密地深度融合。”赵文纪说,近年来,和静县一直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进行扶持,专门成立了一个集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特色文化为一体的产业园。不光在资金上,还有项目上大力扶持,希望文化含量能在“大旅游”格局中占比越来越重。 [内容来源:新疆日报] [本栏编辑:嵇丽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