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祖鲁节 为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丰富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1月21-22日,由和静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主办,县东归文化馆(非遗中心)承办的和静县年庆“祖鲁节”民俗展演比赛在和静县文化馆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民间歌手们,用动听的歌声来展演托布秀尔、长调、短调民歌的魅力。 比赛中,选手们个个拿出看家本领,一展歌喉,用悠扬舒缓的长调、节奏明快的短调、质朴动听的托布秀儿,尽情抒发着民族自豪感,充分展现出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既有艺术观赏性又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整场比赛高潮迭起,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比赛内容包括托布秀尔、男子长调、短调民歌,当天共有多名民间歌手、艺人报名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少12岁。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库尔勒市的选手额尔德木巴图获得托布秀儿比赛一等奖,其余五名来自巩乃斯镇、县四中、县三中的选手分别获得托布秀儿比赛的二、三等奖;来自县四中的选手克·才热获得男子长调比赛特等奖,来自和静镇巩哈拉村的选手尼曼、巴音郭楞乡的选手迪力特获得男子长调比赛的一等奖;来自额勒再特乌鲁乡的那生曹克图获得短调民歌比赛特等奖,来自县林业局的选手仁且、县四中的选手巴音查汗获得短调民歌比赛一等奖,其余选手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获得男子长调比赛特等奖的克·才热对笔者说:“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蒙古族长调比赛,我县这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会继续把我们民族好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继续参加这样的比赛,用我的歌声来赞美家乡。” 和静县东归卫拉特民歌协会会长赛尔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好地传承、发展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和静县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向兄弟县市汲取经验,推动和静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更上一层楼。” 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蒙古族长调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诉说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等的感悟。其特点是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演唱者通过歌喉表达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心声。 据了解,蒙古族长调民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源于草原深处的蒙古长调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城市,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大背景下,这一曾濒临失传的民歌艺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继承传唱。 节目现场剪影 托布秀尔比赛托布秀尔比赛托布秀尔比赛托布秀尔比赛托布秀尔比赛现场采访托布秀尔比赛托布秀尔比赛托布秀尔比赛蒙古长调比赛 认真聆听的观众 评委认真打分蒙古长调比赛 欢聚一堂 蒙古长调比赛 蒙古长调比赛 蒙古长调比赛 蒙古长调比赛 蒙古长调比赛 蒙古长调比赛 赢得观众掌声 蒙古长调比赛 蒙古长调比赛 热情的观众 主持人风采 蒙古短调民歌比赛蒙古短调民歌比赛蒙古短调民歌比赛蒙古短调民歌比赛蒙古短调民歌比赛观众评委 歌声悠扬 认真的评委 蒙古族美丽姑娘 深情演绎 现场主持人 75岁的选手风采获得一等、二等、三等者[内容来源:协比乃尔布呼乡] [本栏编辑:嵇丽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