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介绍使静脉充盈的几种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临床上遇到血管难找的病人,有些护士习惯抓起病人的手背「拍!拍!拍!」。拍打确实能够使静脉充盈,但拍打会刺激血管壁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特别是在穿刺过的手背部位进行拍打时疼痛会更加明显,最终导致患者心理感觉不舒服及对护士穿刺技术的不信任。 本文将介绍使静脉充盈的几种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案例分享:如何找到不显露的静脉? 患者,女性,58岁。入院诊断:1.乙状结肠癌术后多发转移(IV期)2.左乳腺癌术后(pT2N1M0IIa期)。 此前该患者已经留置过4根PICC,做过多次化疗,包括使用过氟尿嘧啶等药物。最近一次因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于-01-23拔除PICC。 本来该患者的静脉就属于细、脆的那一种,留置针留置时间很少超过3天,通常可供选择的部位已经很难找到。 结合该案例,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如何找到不显露静脉的方法。 两根止血带的方法 一根绑在肘关节处,另一根绑在腕关节下,如下图,在前臂的背侧可以看到静脉。用右手食指横向来回触摸皮下若隐若现的静脉,能感觉到静脉的弹性。 2.选择走向相对来说比较直的一段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时要考虑到进针后导管固定的方向和对患者活动的影响,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见下图。 3.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生理盐水冲管后接上液体。 小结: 肿瘤病人的血管一般细脆,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静脉条件并不理想。在选择静脉时要摸清血管的弹性及深浅粗细,穿刺前要仔细看清血管走向。 选择静脉的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血管和静脉瓣。在找不到静脉的情况下不妨试试在非常规部位找找静脉,或许可以找到可供穿刺的静脉。 下图是该患者曾经留置过的部位。 小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办法 1.两根止血带法 适用于消瘦、血管不固定、静脉不充盈的病人。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 方法: 前臂: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 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上方,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 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上方,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处。 扎止血带时也有一些技巧,如可以将止血带置于穿刺点上方15~20cm,将要穿刺的手或足置于低于心脏处,指导患者张开和握紧拳头。如果患者血压高,则需离穿刺点更远一些;如果患者血压低,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穿刺点。扎止血带时间不超过2min,不宜扎得过紧。 2.非握拳穿刺法 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目的是充分暴露手背各部位血管。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 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 3.手指推、压法 用大拇指轻按穿刺的静脉,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按,推行3~5cm,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行。目的是让静脉充盈,易于穿刺。具体操作方法及效果见下图。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取代拍打的方法,而且能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 1.用拇指轻压静脉 2.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压 3.推压前后的静脉比较,血管已明显充盈 4.局部血管扩张法 适用于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不显露、衰竭、肌张力下降及无力握拳的病人。 ①外涂血管扩张剂法: 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使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提醒: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棉签蘸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次,适用于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的血管。 ②热敷法: 使用热水袋外敷,或者用热毛巾湿敷等,热敷时间不宜太长,最多10min。热敷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主要适用于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血管。 5.血压计袖带法: 充气至mmHg,尤其对于血管脆弱者。通常需要汞柱血压计可以控制压力和时间。 对于提高静脉针穿刺成功率的小技巧,你有何见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分享。 来源:护理时间 内容转载自白癜风治疗专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术什么时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