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注安(安全生产技术)

1.机械设备防护罩应尽重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安全防护网时,应满足网眼开口尺寸和安全距离的需要。某车间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采用椭圆形孔,椭圆孔长轴尺寸为20mm,短轴尺寸为13mm,与机械传动装置的安全距离为30mm。该防护网能有效防护人体的部位是()。

  A.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尖

  B.上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C.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

  D.手指、手指尖

  B

  本题考査的是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当椭圆形孔短轴尺寸大于12.5mm时,可防护人体的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上肢、足尖。

  2.为了保证厂区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消防灭火和殺:灾,以及安全运送材料等需要,企业的厂区和车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人行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

  A.0.5mB.0.8m C.1.0m D.1.2m

  C

  本题考查的是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车间安全通道的要求: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m。

  3.机床运转过程中,转速、温度、声苜等应保持正常。异常声音,特别是撞击声的出现

  往往表明机床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状态。下列情况中,能发出撞击声的是()。

  A.零部件松动脱落 B.润滑油变质 C.零部件磨损 D.负载太大

  A

  本题考査的是金厘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平衡均可能产生撞击声。

  4.冲压事故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不同危险部位,且以发生在冲头下行过程中伤害操作工人手部的事故最多。下列危险因素中,与冲手事故无直接关系的是()。 A.应用刚性离合器 B.模具设计不合理

  C.机械零件受到强烈振动而损坏 D.电源开关失灵

  D

  本题考査的是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设备的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误操作。

  5.冲压作业有多种安全技术措施。其中,机械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存在某些不足,如对作业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等。下列装置中,不属于机械防护类型的是()。

 A.推手式保护装置B.摆忏护手装置C.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D.拉手安全装置   C

  本题考査的是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推手式保护装置、摆杆护手装置、拉手安全装置。

  6.木工平刨刀具主轴转速高,手工送料、木料质地不均匀等给木工平刨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为预防事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下列关于木工平刨的安全技术措施中,错误的是()。

  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替代徒手送料

  B必要位置装设防护套或防护罩、防护挡板

  C刨刀刃口伸出重不超过刀轴外缘3mm

  D.刀具主轴为圆载面轴

  C

  本题考査的是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选项C错误,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

  7.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的是()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A

  本题考查的是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灾及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8.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错误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伤害。下列伤害类型中,锻造过程不易发生的是()

  A.送料过程中造成的砸伤

  B.辅助工具打飞击伤

  C.造型机轧伤

  D.锤杆断裂击伤

  C

  本题考査的是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锻造中的机械伤害包括:锻锤锤头击伤;打飞锻件伤人;辅助工具打飞击伤;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砸伤;操作忏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

  9.我国国家:标准综合考虑到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应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I、II、III、IV四级。重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20-25,级别是()级。

  A.I   B.II   C.IIID.IV

  C

  本题考査的是人的生理特性。I级(I≤15);II级(I=15-20);III级(I=20-25);IV级(I>25)

  10.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   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

  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

  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

  D.科学地安排作业场所布局

  B

  本题考査的是人的生理特性。消除疲劳的途径: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的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全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的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年注安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某化工企业,在设备改造过程中,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53人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该事故的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C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以上(含50人)人以下重伤,或者万元以上(含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3人急性工业中毒属于重大事故。

2.经统计,某机械厂十年中发生了起可记录意外蓽件。根据海因里希法则,该厂发生的起可记录意外事件中轻伤人数可能是()。

  A.50人B.人C.人 D.人

  C

  本题考査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事故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起意外事故中,轻伤事故为29×÷(+29+1)=人。

3.某热力公司锅炉值班人员甲例行巡査时闻到疑似绝缘电缆烧焦味道,随后发现锅炉蒸汽吹灰控制室内有浓烟。甲随即向值班室报告,值班班长立即拉闸,避免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的发生。事后调査发现,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有:端子排环线接触不良,岗位专职人员巡检不到位;因未到大修期,控制室内控制盘一直没有经过检修处理。该公司的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此类电气火灾事故的本质安全措施是()。

  A.控制室增设空调设备

  B.将端子排转接的环线取消,改为直接接线

  C.重新封堵控制盘柜内电缆

  D.尽快恢复密封风机供电,防止蒸汽吹灰器枪头被烤坏

  C

  本题考査的是安全、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重新封堵控制盘柜内电线属于失误--安全功能。

4.某矿山企业在安全检查人员中开展安全原理讨论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给出了以下关于安全管理原则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强制原则”;是指违反了纪律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B.“封闭原则”;是指管理手段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回路

  C.“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的发生只是偶然的,可以避免

  D.“反馈原则”;是指员工对领导的反作用

  B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选项A错误;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选项C错误;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选项D错误。

5.某煤业公司把勾人员甲在矿车与勾头未连接时推矿车,由于斜巷防跑车装置失灵造成“跑车”,将在巷道边操作的员工乙撞击碾压致死。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煤业公司采取了以下做法,其中符合通过有效技术手段防止事故的措施是()。

  A.对把勾人员进行罚款

  B.解决防跑车装置失灵

  C.教育全公司人员引以为戒

  D.加大安全监管人员监管力度

  B

  本题考査的是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选项ACD属于有效的管理措施。参见教材9。

 6.某工厂在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素质的培训过程中,提出“我厂危险源比较多,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所以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的观点,该观点符合事故致因理论的()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系统安全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C

  本题考査的是事故致因理论。所谓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隹的安全程度。

  7.某公司组织对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检査人员甲固执己见未听劝阻,在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条件下进入阀门井,下井后即晕倒在该井中,最终造成窒息死亡。事故调查发现,该公司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制度,阀门井在进行检査前已被污水污染,含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该事故的说法中,符合轨迹交叉理论观点的是()

  A.违反安全规定和阀□井存在有毒气体共同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B.阀门井受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C.甲性格偏执、不遵守规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D.该公司的有限空间作业制度缺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A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8.某禽业公司厂房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液氨储存设备和液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造成人死亡,76人受伤。事故调查表明,导致该起事故的原因有:电气线路短路、工人安全意识差、随意堆放可燃物、车间作业环境不良,该公司采取了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的措施是()。

  A.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持作业环境良好

  B.改善车间作业环境,疏通安全出口

  C.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D.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提高液氨系统的可靠性

  D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致因理论。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增加短路保护装置是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体现。

  9.某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安监总办()27号)要求,进一步健全“五落实五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采取的以下做法中,符合“五落实”要求的是()

  A.董事长、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部领导责任

  B.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本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C.定期向董事会和国家: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D.定期向业务考核部门和所在省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B

  本题考査的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1)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2)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3)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4)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5)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6)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10.为加强煤矿监察工作,某煤矿所在地的煤监局、煤炭管理局对该煤矿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上述监督工作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的()。

  A.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

  B.企业管理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C.国家: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

  D.政府监察与社会监管相结合

  A

  本题考査的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都以不同形式成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职能。

年注安(安全生产法及法律法规)

1.下列关于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立法可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法律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

  B.安全生产法规可分为行政法规、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可分为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

  D.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可分为国务院规章、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A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上位法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高于其他相关法的立法,法律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上位法。选项B错误,安全生产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选项D错误,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监管职责,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实施监督检査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

  C.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D.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所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査

  B

  本题考査的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选项A错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选项C、D错误,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3.张某为某服装厂安全主管,王某为某食品厂安全主管,李某为某炼钢厂安全,赵某为某建筑公司安全主管,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上述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安全监管主管部门的是()

  A.张某B.王某C.李某D.赵某

  C

  本题考査的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4.某危险物品储存单位有从业人员25人,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不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必须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不需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委托有相关安全资质的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C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是()

  A.万吨/年花岗岩项目

  B.20万辆/年乘车项目

  C.1平方米日用品仓储项目

  D.千伏变电项目

  A.

  本题考査的是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6.某地铁运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张某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张某报告隐患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立即报告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

  B.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市政主管部门

  C.立即报告地铁运营企业有关负责人

  D.立即报告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

  C

  本题考查的是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7.M公司在其粮仓扩建项目中,将仓顶防水作业委托给N公司,同时委托L公司承担仓内电气设备安装作业,委托W公司负责施工监理。防水和安装作业同时开展。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上述作业活动安全管理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公司应与W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由W公司承担安全生产管理职责B.M公司应与N公司、L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由N公司、L公司承担

  C.M公司应与N公司、L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各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D.M公司应委托安全服务机构对该扩建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C

  本题考査的是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法》笫四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査,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当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有关人员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企业事故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B.企业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撤离作业场所,并报告安全监管部门

  C.企业负责人应当迅速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D.企业负责人因组织抢救破坏现场的,必须报请安全监管部门批准

  C

  本题考査的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毀灭有关证据。

  9.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B.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并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C.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D.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B

  本题考查的是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选项B错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五十五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第五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10.某农药生产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部门对该企业作出停产停业整顿处罚,但该企业仍然继续生产,安全监管部门决定对该企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通知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停止供电措施的时间应当至少提前()

  A.8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C

  本题考查的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监督检査时行使的职权。《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职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本条是《安全生产法》新增加的条款。

年注安(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题

年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导入电炉。乙用一根Ф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主钩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Ф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Ф9.5mm钢丝绳在距副钩约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1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Ф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Ф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min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1t,经查,当班甲、乙、丙均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

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负责贯彻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A特钢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C.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P公司负责A特钢厂安全生产管理

E.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为管理

答案:C《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A特钢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依法必须履行的程序是(   )。

A.向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B.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C.邀请相关专家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书面报告

D.由P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E.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答案:B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3.下列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中,因为A特钢厂电炉班员工配备的是(   )。

A.防静电鞋

B.阻燃工作服

C.防切割手套

D.安全带

E.防噪声头盔

答案:B

4.A特钢厂电炉车间在用天车进行加料作业时,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包括(   )。

A.班长

B.修包员

C.天车司机

D.装料辅助工

E.起重作业指挥

答案:CE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5.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

A.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

B.班长甲违章指挥

C.天车司机丁违章起吊

D.甲、乙、丙、丁安全意识淡薄

E.钢丝绳存放在甲的工具箱内

答案:AB事故的直接原因有:(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

6.下列选项中,属于“四不两直”中“四不”的内容包括(   )。

A.不发通知

B.不穿制服

C.不听汇报

D.不用陪同和接待

E.不查书面资料

答案:ACD“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7.为落实《安全生产“党政通则”暂行规定》精神,A特钢厂党组织的安全生产制造应包括(   )。

A.将安全生产纳入党组织年度工作重点内容

B.组织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进行评审

C.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

D.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E.严肃查处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答案:AC

年注安(安全生产技术)

11.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智能设计手段,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保证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上述概念较完整地反应了现代机械安全原理关于机械安全特性中的()。

  A.系统性

  B.防护性

  C.友善性

  D.整体性

  B

  本题考查的是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防护性: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保障得到不断改善。

  12.人机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并依赖于人机之间相互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按照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的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为()。

  A.信息反馈、技术经济性、自动保险装置

  B.冗余设计、整体防护装置、技术经济性

  C.信息信号、整体防护装置、故障安全装置

  D.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

  D

  本题考査的是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高可靠性方式原则:为提高可靠性,亘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

  13.机械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下列关于机械本质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识危险的能力

  B.使运动部件处于封闭状态

  C.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D.对机器使用鍪示标志

  B

  本题考査的是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实现机械本质安全:(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接近也不导致伤害;(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

  14.因视觉环境的特点,使作业人员的瞳孔短时间缩小,从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导致视觉模糊,视物不清楚。这种现象称为()。

  A.视错觉

  B.眩光效应

  C.明适应

  D.暗适应

  B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生理特性。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

  15.下图表示人的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该图表明,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

  A.mA

  B.mA

  C.mA

  D.50mA

  D

本题考查的是触电。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

  16.雷电放电,特别是积云对地面设施等物件的放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人身伤亡、设施毁坏、系统停电等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雷电危险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雷电电压极高、能量极大,每次放电持续时间也很长

B.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能引起爆炸

C.球形雷(球雷)能引起火灾

  D.在装有电视天线的独立住宅内看电视也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

  A

本题考査的是雷电危害。热性质的破坏作用。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能直接引燃邻近的可燃物;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能够烧毁导阼;使金属熔化、飞溅引发火灾或:爆炸。球雷侵入可引起火灾。

  17.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和静电场能量引起的。下列关于生产过程所产生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以上,能量巨大,破坏力强

  B.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

  C.静电可直接使人致命

  D.静电不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但会妨碍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不良

  B

  本题考査的是静电危害。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18.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当高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上述危险状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爆炸二建试题答案

  B.异常带电

  C.异常停电

  D.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B

  本题考查的是电气装置故障危害。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19.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厘部位经接地线、接地阼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护接地的安全原理是通过高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B.保护接地的防护措施可以消除电气设备漏电状态

  C.保护接地不适用于所有不接地配电网

  D.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D

  本题考査的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IT系统(保护接地);TT系统(工作接地);TN系统(保护接零)。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准失。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20.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危险环境分为()。

  A.00区、01区、02区

  B.10区、11区、12区

  C.20区、21区、22区

  D.30区、31区、32区

  C

  本题考査的是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20区、21区和22区。

年注安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1.某企业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到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核中,发现该企业上报的材料中缺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正确的是()。

  A.出具不予受理的书面凭证,并告知申请人

  B.受理,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C.不予受理,暂扣所报文件

  D.不予受理,要求企业负责人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说明

  A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12.根据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总的思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委连续14年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都会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

  A.加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思路

  B.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C.坚持依法治理,强化红线意识

  D.开展科技支撑,加强基础建设

  B

  本题考査的是年安全生产月主题。年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

  13.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査、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整体工作而言,下列要素中,属于检査阶段的工作是()。

  A.隐患排査

  B.预测预算

  C.绩效评定

  D.持续改进

  C

  本题考査的是附录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査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14.某公司为了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该公司下列作业活动中,需要作业许可的是()。   

A.装卸作业

  B.高处作业

  C.运输作业

  D.冲压作业

  B

  本题考查的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对动火作业、吊装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15.某住宅小区委托甲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甲物业公司委托乙市政公司对小区内的污水井、化粪池、隔油池等进行定期清理。依据《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乙市政公司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A.人员下井前到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作业许可

  B.要求员工佩戴过滤式呼吸器下井

  C.在人员下井前,对井下含氧量及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D.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应急设备

  C

  本题考査的是附录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因为作业许可中要包含危害因素分析,所以应当是先检测和分析,再申请作业许可。

  16.某工业园区自年7月8日开始规划建设,与年5月6日建设完成。年1月请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一家安全评价机构对工业园区进行了一次安全评价工作。下列关于这次安全评价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辨识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B.针对工业园区安全投入与产出的情况进行评价

  C.针对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

  D.给出工业园区建成后能否安全运行的明确结论

  C

  本题考査的是安全现状评价。年完成,年评价,属于安全现状评价内容,所以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作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18.某企业在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有关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①桥式起重设备的吊钩存在裂缝;②液氨储罐区地面开裂;③电动机联轴器处防护罩缺失;④压力管道操作阀门处通道狭窄;⑤粉碎车间粉尘超标。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上述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②④

  B.③⑤

  C.①③

  D.①⑤

  C

  本题考查的是附录四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和3分别属于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中的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和防护缺陷。

  19.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某化纤生产企业进行检査时发现,该企业在厂区内醒目位置设置有以下标志牌:①历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牌;②工作岗位安全操作牌;③岗位风险告知牌;④重大危险源处设置的标志牌;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场所设置的治理标志牌;⑥历年“安康杯”等安全生产工作竞赛获奖情况牌;⑦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牌。这些标志牌中属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内容的是()。

  A.②③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⑦

  C

  本题考査的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一、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二、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三、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四、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五、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六、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20.某纺织厂为进行技术革新,从国外引进纺织机5台,并配套相应的生产设备若干,该厂再次投产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机构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有:①概率风险评价法;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③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④专家现场询间观察法;⑤危险指数评价法;⑥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为评估该纺织厂棉粉尘火灾爆炸风险,可以使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C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评价方法分类。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2和4应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来源:赛飞特工程技术

赞赏

长按







































鍙版咕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婚櫌
鍖椾含涓尰闄㈣兘娌荤枟鐧界櫆椋?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