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中国茶道的核心真谛“和静怡真”。“和静怡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人饮茶的最高境界,是指在茶事活动中融入了哲理、伦理、道德,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 “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灵魂。 “静”则是习茶入道的不二法门。 “怡”是习茶过程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1、“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阴阳协调才是人间真道。 儒家“大和”就是“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是度,是宜,是当,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中国茶道之“和”,是有“崇尚俭德之行”底线的,遵循美丑善恶的德之边际,而非毫无底线的“包容无度”。 2、“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多年前南朝的王籍有诗云:“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茶亦须静品,借茶修身养性,静是必由途径。壶内悟天地、汤中品人生。茶中的明心见性,人格升华,应当从“静”中来。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老庄的“虚静观复法”助我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是我们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茶事可以达到空灵虚静的心境,让心灵在茶的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达到“天人和一”的境界。 3、“怡”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贵族重在“茶之珍”;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寄托情怀;佛家重在“茶之德”,意在提神,参悟,见性成佛;道家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百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中得到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舒畅。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4、“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追求“真”,不轻易说“道”。“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终极追求。 茶应该是真茶、真香、真味。 环境最好也是真山真水。 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 花艺选用的花材以自然、应季为上。 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 还包含对人要真心、真情、真诚,心境要真闲等等。 老倪说茶 有态度的说茶 有温度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