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是一本禅机浓厚的原创绘本,教育意义十足,很多家长希望用它教育孩子学会等待,像安那样在合适的时间种下种子才能收获漂亮的千年莲花。 然而孩子(包括我们大人)很少读完这本书后就会等待了,就像那句话说的: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根源在于我们不知道怎么治疗本和静的病。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病? 师傅给了三个小和尚每人一颗莲花种子。 拿到种子后,本想第一个种出来。 很快就找到了锄头,把种子埋在了雪地里。 等了很久,种子也没有发芽。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地刨开了土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见便欲得是一病。看见一样喜欢的东西即刻就想占有,有了一个目标马上就想实现,看到一本好书此刻就想读完,遇到一个心仪的人儿立刻就想恋爱...... 有了一颗种子立刻就想开花,这是本的病。 拿到种子后,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呢? 去查找种莲花的书籍。 时刻都在思索。 抱着“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信念,选了个金花盆,放进最温暖的房间,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种下了种子。 种子发芽了,用金罩子罩住。 小幼芽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专心系爱是一病。拥有了一个目标,不洗澡不睡觉的去争取;帮助一个人,没有边界的过度施予;爱上一个人,父母江山都不要...... 爱的太多,目标感太重,失了分寸,这是静的病。 怎么治呢?药有很多,起居有度是一药;除去欲心是医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大道理还能讲很多,还是那句话,懂了道理还是做不到,我想这是因为这里面少了一样灵魂。什么灵魂? 我们看一下安是怎么做的?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我有一个可以喜欢的人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我把这个人放在心上,准备好温柔相待)。 静去找莲花书籍的时候,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静在思索的时候,安在打坐念经。下雪了,清扫寺院的积雪。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晚课后,像往常一样散步。 (爱上一个人难免心惊肉跳,如果茶饭不思、责任不管,后果可想而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安和本、静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是活在当下的,该劈柴的时候劈柴、该烧水的时候烧水。他当然也是有情绪的,有了种子的幸福、种子发芽后的庆幸、莲花盛开时的满足...... 他之所以能活在当下,是因为他敬畏。 敬畏生命,所以为自己有机会拥有一颗种子而庆幸;敬畏这颗种子,所以很珍惜的挂在胸前;敬畏自己修行的寺院,所以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 这就好像吃饭,如果只是为了吃饱,不懂得敬畏食物,边吃边看、边吃边工作......不曾仔细留意食物,狼吞虎咽、食之无味,甚至吃出病来... 这就好像读绘本,如果只是为了故事和教育,不去体会作者的思路、装桢的巧妙,读了很多,却好像什么都没读过...... 这就好像养孩子,如果心思都放在培养一个人才,忘了一个生命本身的意义,自然享受不了一同成长的喜悦,孩子也体会不到父母的爱...... 当然,像静那样,过度去爱,没了边界,也会出问题...... 从今天开始,一口一口吃饭,一页一页看书......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