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导语:“先安家后立业”,做项目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特殊的气候、特定的环境下,建设美好家园需要全体员工百倍的付出。

公司乌尉项目在面对高寒高海拔等不利自然条件下,发扬挑战新高、不断创新、求真务实的天山精神,在不到三个月中,使自己的家园初步具备入住条件,期间也演绎了诸多感动人的故事。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些“故事”。

1

难忘哈尔格

七月初,项目正式进场,面对着茫茫大山,找一块住的地方很不容易,进场员工在侯总的带领下,临时住进了天山脚下一块蒙古包,院子不大,有十几间房子,满足了当下的需要,其中还有两个蒙古包。在这院子后面有一座山,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会去爬山、捡蘑菇、采角蒿,晚上就会做成野蘑菇拌汤,每一位都会吃上个两大碗,吃完还说不够,再来一碗。第二天中午,角蒿派上用场了,角蒿土豆麻麻的感觉,清脆爽口。吃完饭,沿着铁路边走一走,看着青草铺满的山坡,迎面吹来的都是草香。

偶尔大家会一起烤肉吃,用的肉都是正宗的天山下的黑头羊,吃的是当地的草,喝的当地的水,没有一点点饲料。下午五点的时候,大家一起烤串串,肥瘦相间,烤出来的肉肥而不腻,加上一瓶“夺命乌苏”,边吃边喝,延续到九点多大家才意犹未尽的回到房间继续回味羊肉的香嫩。国庆的时候乡里送来了两只肥羊,最后只能找来蒙古族的朋友来帮忙宰杀,最后羊头羊蹄,全都做成了地道的家乡菜。

院子里的蒙古包是当地的一个特色,另外由于哈尔格院子没有大的房间,每次接待的时候都会在蒙古包内,吃着炖羊肉,体验蒙古族的特色,蒙古包除了当接待室来用外,还用作会议室,项目前期的临建策划,项目部制度的会审,都在这个蒙古包内。这集会议功能与接待功能的蒙古包将在新经理部建成后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

□姬庆华

2

驻地巴克西沟

选址慎之又慎,我们的项目驻地选在巴克西沟。(巴克西:蒙语,为老师,有文化的地方)。

7月20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庄泽亮带着项目第一批主要人员翻山越岭为项目寻找最佳的驻地,最初距离隧道洞口不远处的南疆铁路乌斯托火车站驻地成为大家聚焦的目光。第二天一群人走进这座现成的住宿办公区,也许是废弃久远,里边破碎的墙面、刺鼻的牛羊粪便味道便是大家对这的第一感觉,到底选还是不选呢?项目主要人员晚上坐在一起犹豫不决。

“六年工期,而且这里装修费用和新盖楼差不多,另外产权目前还有争议,我建议另外选址新建”,项目侯总晚上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是啊,不仅如此,这里还不好规划,院子面积较为狭小,不利于展示项目形象”,我也同意新建办公楼,慢慢大家的意见逐步趋同。这样,年代久远的乌斯托火车站被大家否定。

就这样,项目前期主要人员统一了思想,一定要花一番心血为大家选好一块风水宝地,新建我们的家园。可是面对茫茫的草原也实在不好选,8月5日,公司副总经理李广科驱车带着常务经理李亚隆,侯永川和几个主要人员在隧道洞口五公里范围内又开始了选址,越是地方大越不好选,望着茫茫的草原,大家沿着省道两边徒步行走勘察,“经理部位置要开阔、坡度不能太大,不能有冲沟,背后最好有一座山,而且不能和主线线路碰撞(目前线路有两条线备选)”带着这样的条件,大家各自先选符合条件的,然后碰头,最后丈量面积,茫茫的草原上经过一天的跋涉,最后位于省道北面K+的一块地完全符合条件,随后李总带着大家再次丈量这块面积,完全符合要求,虽然每丈量一步,大家气喘吁吁,但是临近天黑,这块最中意的地方还是被肯定了下来,再累些也值得。

第二天,侯总和我带着急切而兴奋的心情跨越海拔的奎先大阪,驱车一个小时直奔阿拉沟乡政府,第一时间和乡党委书记张德双碰面,请求协调这块草地的手续。“这块土地我很熟悉,张书记地图上比划着,地方确实不错,但是这块地所属的一家牧民在那里盖有房子,以前修省道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我带你们现场另选地方”,满心欢喜的地方此刻又被否定,我们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只能在附近另选他地。

张书记也是个热心人,知道我们的急切心情,现场带着我们现场办公,现场拍板选驻地,徒步又走了三公里多,一块叫巴克西沟(蒙语:老师,有文化的地方)一眼被张书记看中,大家实地勘查后,也觉得不错,最终我们的驻地就选择在K+处这块有文化人住的地方。

□田兵

3

破土动工的喜悦

8月16日上午10点16分在天山南麓的乌拉斯台查汗村附近,项目驻地动工的号角吹响,鞭炮齐鸣,随着第一铲土的落下,项目驻地建设正式动工。

这一天大家齐聚于此,心情澎湃,八月的天山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无法阻挡我们似火的热情。当挖机挖第一车土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盯着看,想想着项目部完成之后的样子,都舍不得错过项目部开始的第一挖。

临建破土动工是东萌人克服水、路、电不通的情况下,迈出胜利隧道修建的第一步。没有水,自己打井,满足用水需求;没有电,积极跟电力公司沟通。临建的开始意味着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乌尉进场员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可以结束没有暖气、不能洗澡的不便生活。可是现在不同了,新项目部的修建,让我们不必为自来水费心,晚上睡觉也有一个温暖的被窝,洗澡也不用担心水温不稳定了,还有地暖。想到这些难以抑制喜悦的心情。

□姬庆华

4

风雪中的坚守

年9月15日,天山脚下突降大雪,皑皑白雪让天山更加美丽。然而这对乌尉项目天山胜利隧道的项目部临建来说却不是一个好的消息,办公楼现浇混凝土必须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条件下浇注。一大早,项目领导就亲临现场,把管理人员和工人们组织起来,稳定情绪并鼓励大家克服困难,打赢这场战斗。有了领导的鼓励,大家干劲十足,在漫天的雪花中,全体人员齐上阵,积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混凝土的浇注。浇注完成了,喜悦之情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但如何保温,如何保证质量又成为一个问题。大家们纷纷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确定了最合理的方式,即房内生火,封窗户,土工布覆盖保温。说干就干,现场所有人员齐上阵,虽说气温低,现场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混凝土强度质量达标,确保了临建的正常进行。

天山胜利隧道临建的艰苦环境没有成为拦路虎,反而激励项目所有人员更加努力拼搏,面对风雪,依然坚守现场,保证项目部临建的顺利有序进行,为项目的后续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文鹏

5

雷打不动的临建碰头会

年10月7日,晚上气温已降至零下17度,也是项目部临建到紧要关头,天气越来越冷,工人人心不稳,为了保证项目部临建如期完成,保证项目员工如期入住,项目领导立即决定每天晚上必须由我给施工班组开个碰头会,一是稳定工人的人心,二是解决当天施工中出现了的问题,三是明确第二天施工的工作任务。在10月7日至11月8日,过程中也下了2场大雪,而每天晚上的碰头会稳定了军心,在恩威并施的管理过程中,工人也充满了干劲,使项目部的临建稳步推进,终于在10月8日,我们入住到了新的项目部。

我们入住了新家,但回想起每天晚上开会的这一个月,我深有感触,记得在当时白天温度也在零下,工人在外面干活手都冻得冰凉,风刮到脸上如刀割一般,耳朵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一样,工人在外面提着炉子施工,我当时站在外面都瑟瑟发抖,看着工人忍受这寒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项目部员工能尽早入住,我就给工人宽心,在晚上工人就提出来天气太冷,外面没办法施工,在施工队老板和我的安抚下,工人才继续坚持。开始由于天气太冷,领导只安排让我们完成主楼和餐厅的工作,但是在每天会议的推进下,我们超额完成了领导安排的任务,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田浩

6

有钱也花不出去

“食堂灶具缺个螺丝啊,怎么没带”,在安装食堂灶具时,侯总发现了这个问题,“买一个不就行了吗”,从乌鲁木齐过来的安装师傅随口答道。听到这样的回答,大家哈哈大笑,有的人开玩笑的说“我给你一百元你去给咱买一个,这地方如此偏僻,想理个发都要开车一个半小时呢”,工人师傅听到后一脸惊讶,方才知道这地方的偏僻。像这样的故事在项目初期临建阶段,一直不断上演。

也的确如此,这里的地理环境似乎和非洲有些相似,项目距离乌鲁木齐需要驱车4个小时,距离最近的巴伦台镇也要一个半小时,且交通不便。项目门口只有省道,人烟稀少,物资亟缺,往往大家出去办事,去最近的和静县或是更南边的库尔勒都要折腾一整天,大家开玩笑的说,我们这像非洲一样,出去办事没个一天是回不来的。

为此,项目在临建初期,就强调工作的计划性,尤其是前期零星设备、物资采购、行政后勤及办公用品均要从乌鲁木齐或库尔勒购置,因此,要求每个人在工作中考虑周全,计划周全,以免给项目造成成本浪费。呆了四个多月,慢慢的大家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这里的不便,也喜欢上了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工作也慢慢的有了计划。“明早发车去和静买菜,谁需要捎带个人物品”,“明早去巴伦台,谁去理发”,每天起来一大早,不管是谁出去办事,总会在项目群里喊一声,这样的生活虽说不方便,但是只要计划性强,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田兵

7

储备砂石料

前期的临建条件是艰苦的,不但要克服高海拔的气候,还要面临各项物资的匮乏。项目驻地的混凝土的浇筑就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因为有钱也买不到混凝土。由于当地的国道改建,本地的砂石料极度匮乏。为了本项目后期的施工建设,项目领导侯永川经理果断决定要和当地的施工单位“抢料”。因为本地的砂石料场已经承包给了国道改建单位,白天砂石料场要给当地施工单位供料,所以我们只能晚上拿着现金去买料。零下15度的气候条件,晚上值班人员魏磊,崔军伟带着施工机械就出发了,天气不但寒冷,还要躲避本地施工单位的狙击,因为他们不定时的会巡查。在料场装料因为夜晚视线不好,值班人员要裹着大衣,拿着手电监督每一车都装的满满的,因为装一次料实在太不容易了,在新疆这辽阔的草原上,晚上值班手里必须还要有另一个准备,那就是钢管,因为这里的夜晚不定时的会有狼的出现,值班人员魏磊在押车的过程中就亲身经历了狼群围攻野生黄羊的场面,电视当中的捕猎或许你没有感觉,但是当你身临其境,当狼的双眼盯着你,嘴里还发出咆哮声的时候,人还是很心虚的,就怕它扑过来。

新疆的天气,大姑娘的脸,说变就变。有一次崔军伟在晚上值班的时候,白天还是艳阳高照,但是到了后半夜3点钟的时候,那鹅毛般的大雪是说来就来呀,搞得你没有一点防备,内地似乎还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晚上可视距离只有5米,短短的半小时,地上已经白茫茫的一片了,积雪遮住了便道,西北风呼呼的刮着,眼看着就是最后一车料了,但是半路车胎坏了,这下小崔要骂娘了,赶紧和驾驶员在凌冽的寒风中换轮胎,因为天亮要是被当地的施工单位看见我们在拉砂石料,那以后我们就更没有机会再储备砂石料了。晚上值班虽然很苦,可能还有危险,但是回过头看一看,还有我们细细回味和炫耀的东西,比如~狼。

□魏磊

8

浇筑钢筋大棚

项目驻地混凝土的浇筑已经难如登天,那么钢筋大棚的浇筑商混肯定是没有的,但是工作还得继续,常务经理李亚隆和施工作业队伍一商量,自购一台50型混凝土搅拌机,自给自足,不再求助别人。从该设备的选购,安装都是项目员工自己动手,数九寒天,手放在口袋里都冻得发抖,何况还下着雪呢,设备一进场,项目领导就组织大家齐动手,吊装水泥罐,安装上料台、搅拌机,调试机器,一气呵成。

为了避免气温低,冻坏混凝土,项目提前买了30床棉被,米防渗土工布,提前一天给拌合楼水罐注满水做好保温措施,因为当地的气温只有到中午12点河流才能化冻,傍晚6点就开始上冻,所以浇筑大棚,水是一个重点,只能乘着中午有限的6小时才能有水。10月20号,钢筋大棚柱式基础模板已经安装完成,新买的混凝土搅拌机也已经调试结束,是时候表演正真的技术了。伴随着第一泵的混凝土顺利入模,每个人的脸上都喜上眉梢,随着李亚隆一声高吼,带着项目员工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放入模板中,因为物资匮乏,这一举动节省不了多少混凝土,大家都在为项目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早上10点开始浇筑,一直到晚上20点结束,整整10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轮流吃饭,跟时间赛跑,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大家心里都是暖暖的,因为离钢筋大棚的建成越来越近了。

□魏磊

9

为了早日供暖

每年十月当内地还是烈日炎炎时,新疆天上已经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乌尉项目所在地平均海拔高达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夜间温度最低可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因此保证冬季施工做好防寒保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冬季寒冷而且漫长,十月份大雪一旦落下来就化不掉了。为了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今年的临建任务—建好项目部主要设施,大家都是卯足了劲,为了满足工人室内正常施工以及实际入住需要,提前建好锅炉房供暖成为重中之重。在领导的号召下大家开始行动,搭建锅炉房、购买锅炉设备。锅炉运至现场时都是零件需要组装,为了抢时间侯哥带领大家开始先前组装工作。侯哥机械出身,机械设备都难不倒他,虽说锅炉工程不是很大但很是复杂,一个螺丝一个垫片一个焊点他都认认真真从不马虎。由于地处天山交通不便,锅炉厂家只派一位技术人员过来指导安装工作,没有安装工人,领导带头干、员工抢着干,大家充当了安装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大家分头行动各尽其职,经过几天紧张有序战斗我们的锅炉终于“开火”了。

□秦永明

10

入住新家感受

新疆古称西域,往往流传着西域美酒葡萄干美言,可谁又晓得西域的酷寒暴雪,入疆后的第二个月,我已经渐渐习惯了高原气候,时而热的出汗时而冷的打哆嗦,在往返西安与新疆后,气候差异的变化与项目临建施工的尾声,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正在益发增加我的热情。

11月7号到达项目已是午夜,手机充上了电,看见田兵书记的通知,8号正式搬家入住,心里乐滋滋的,第二天,田浩早早的起床感染了我,随之也就起来收拾行装,小姬一如既往的开启习惯而又燥耳的音乐,随着侯总一声令下,装东西,抬桌子,叠被子,大家一件又一件,一辆车又一辆车的来回往返,搬家虽然很累,但是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截止中午1点,项目人员个人物品全部搬住完成,紧接着在领导的指挥下,我们清扫大院,放鞭炮,在国旗、司旗、安全旗下集体合影,背景当然是我们辛苦几个月的中交主楼,蓝天白云,红黄蓝旗,甚是唯美。

在一早上的忙碌后,我们举行了简单的会餐,饭后之余,侯总一脸严肃,可想而知又有任务了,没错,今天好好休息一晚,为了迎接上级领导莅临项目检查工作,明天分工去执行,一队人马继续把未搬过来的公共物品一次性从临时驻地蒙古包那边全部搬过来安置好,另一队人马对项目部大体环境卫生进行整理收拾,时间紧迫,我们只好突击,在搬家过程中我们整整拉了四车,尤其是那一圈一圈的电缆,重的需要4个人去拉,卸车容易装车难,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友谊也加强了团结;午饭过后,在田兵书记的指挥下,我们收拾室内卫生,他说为的是给领导回来一个像模像样的办公场所和住宿环境,扫地、拖地、擦桌子、摆椅子,或许我们都皮了,或许我们也很累了,可是只要有一个人去动,我们就会不自觉的也去行动起来,这是什么,这就是意识,也是田书记强调的团结意识,工作意识的体现,如果活都不一起干,什么都不一起做,团队只能犹如一盘散沙,永远不会固若坚墙壁垒。

天山的空气虽然甚好,但是11月的气候仍旧冻的人直想往被窝钻,只有那微弱的阳光能帮我们取暖,脸上已无血色,说话随时可能僵住,这就是天山腹地,这也是我们正在感受的一切,入骨的风,温弱的阳光,在这待过的人,久久不能释怀那种不经风雪难见初心的意境。

□钟昊

11

寻找二号竖井

天山胜利隧道设计方案还未最终确定,目前隧道线路设计出口位置有2个备选方案,分别为K线、A11线,暂时推荐K线方案;K线通风设计为“3竖井”方案。

其中我分部负责的隧道部分有二号竖井和三号竖井,其中二号竖井与三号竖井之间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只有几公里,但是因为中间隔着犹如天堑的群山,我们无法直接到达,所以我们在CAD上确定了坐标之后开启了寻找二号竖井之旅!

八月七号那天早上我们早早的吃完饭,带上了馕,馒头等储备干粮带上仪器乘车开往远方,只为寻找那个点。

然而同时因为GPS的辐射范围有限,我们必须再寻找到一个中间点用来架设仪器,顺着盘山公路我们把车停在路边时才发现中间点在一座山的半山腰,没有选择我们二话不说拿着仪器就开始爬山,坡上草很深看不清路一脚下去可能就踩进泥里边,也因为新疆这边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拿着仪器走两步就要歇一下猛吸上几口气,这样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才爬到半山腰架起了仪器。微风吹来小草随风摇曳着配合着远处巍峨伫立的雪峰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上了车以后我们将GPS移动站举过车的天窗根据手簿开始一步步接近那个点,路并不好走甚至说没有路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路颠颠晃晃向前驶去,庆幸的是这里有条土路,但是因为山上流下来的积水导致这条路上全是泥泞,一个晃荡轮胎陷进了泥坑里,GPS显示这里距离那个点还有三四公里,幸好远处的山头上有一处营地,我们便下车决定一路人去找点,一路人去营地借一下铁锹清泥,山路蜿蜒曲折因为氧气量不足大家走的并不快,但是想到今天的任务必须完成,大家还是鼓着劲往前走,遇山开山,遇河跨河,一直到GPS手簿上距离显示0.,终于找到这个点了!用力的在这个点上砸下了我们中交的旗帜,看着旗帜在风中飘扬,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刘汉超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