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能手 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履行使命。广大驻村(社区)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坚守人民立场,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贴心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他们是新时代“访惠聚”驻村工作的践行者,是大家公认的“群众工作能手”。 01为民铺就致富路 ——记新疆油田公司驻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工作队员阿尔曼·塔依尔江 在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总能看到一个穿着红色工装的阳光小伙,穿梭在村民家中,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他就是新疆油田公司驻村工作队员阿尔曼·塔依尔江。年9月驻村以来,阿尔曼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时时为村民着想,用真情温暖村民的心田。 库其村人均耕地少,村民多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土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收入较低,如何增加村民收入,成了阿尔曼的一件心头事。 在走访过程中,阿尔曼发现库其村地理位置好,距离县乡近,适宜发展蔬菜种植,经工作队和村“两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村里种植蔬菜。阿尔曼和村干部积极走访村民,列举种植蔬菜的好处,最终有57户村民同意种植蔬菜,阿尔曼帮助他们购买菜苗,亩地里种有辣椒、白菜、胡萝卜等。 帮助村民收菜 自从开始种植,这些蔬菜就成了阿尔曼的宝贝,他每天都去地里向村民了解并记录种植情况,为帮助村民尽快掌握蔬菜种植技术,阿尔曼积极邀请乡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他也跟着一起学,及时总结经验做法,阿尔曼从一个不懂蔬菜种植的“小白”,变成蔬菜种植能手。 今年的蔬菜长势较好,产量也不错。为帮助村民销售蔬菜,阿尔曼联系县乡蔬菜经销商来村里收购,他还帮助村民搬运、记账。阿尔曼说:“大家种地不容易,辛苦了几个月一定要卖个好价钱。”57户村民户均增收余元。 今年7月,阿尔曼在入户走访时来到村民西仁那依·吾买尔家,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经过了解,是她的母亲因病离世后让她非常伤心难过,母亲用过的手机号被注销了,但她想办回这个手机号。阿尔曼经常来到西仁那依家,陪她聊天,同时积极联系移动公司,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终于把这个号码重新办了回来,还配了新手机。当西仁那依再次打通这个电话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个电话号码对女儿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谢谢阿尔曼的帮助,让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多。”西仁那依的父亲感激地说。 辅导功课 阿尔曼在走访时发现,村里部分道路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行不方便,他积极联系派出单位,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安装盏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阿尔曼还联系泽普县职高教师,对公共墙面进行粉刷彩绘,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内容,营造文明乡风,提升村容村貌。“小伙子真厉害,办事有想法,工作效率高,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了。”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既然来驻村,就要干好本职工作,服务好村民。”阿尔曼正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扬。(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任琪琪、候志伟供稿) 02办好实事温暖村民 ——记共青团阿克苏地区委员会驻拜城县米吉克乡库木买里村工作队副队长王琼 “琼姐,看我剪的这个熊猫好不好看”“琼姐,这个中国结有点难,帮我看看这样剪可不可以呀”在拜城县米吉克乡库木买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国学小课堂”正在进行着,王琼和返乡大学生手把手教孩子们剪福字、熊猫、中国结等形式多样的窗花。 王琼是共青团阿克苏地区委员会驻库木买里村工作队副队长。自年9月驻村以来,她积极为村民办实事,组织村里的孩子开设“国学小课堂”,多渠道促进村民增收,用实际行动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姐姐”,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只有主动走近村民,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才能真正赢得村民信任。”驻村之初,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这样嘱咐道,王琼一直铭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入户走访中,王琼发现村里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缺少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自己学过书法的优势,王琼计划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开设“国学小课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教孩子剪纸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王琼依托村级阵地,从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挖掘有书法、剪纸等特长的人,开办“国学小课堂”。她还争取派出单位资金余元购买笔墨纸砚、诗词书籍等学习用品,累计开展诗词诵读、书法练习、手工制作等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24场次,余名孩子受益。 润物细无声,在大家的悉心辅导下,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高,形成了勤动手、爱思考的好习惯,也种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家乡的精神“种子”。“国学小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的兴趣课堂,也成为帮助返乡大学生疏解心理压力的好去处。 “琼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申报了年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上周接到了邀请函,我明年可以去冬奥会现场了。”电话那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读大三的艾克拜尔·吐尔逊高兴地说。 今年年初,艾克拜尔因家庭变故导致心情非常低落,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王琼知道后,主动上门看望艾克拜尔,给他做心理辅导,鼓励他重拾信心、好好读书。在王琼的引导帮助下,艾克拜尔逐渐走出了低迷期,还参与“国学小课堂”,给孩子们教古诗词,讲在北京上学的故事。王琼和艾克拜尔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姐弟情谊”。 暖心走访 驻村就是要跟村民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村民艾合塔尔尼沙·司马义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小孩生活,因缺少就业技能,家庭收入不高,日子过得拮据。王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她结为亲戚,从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帮扶。 得知艾合塔尔尼沙有就业的意愿,王琼积极联系县技工学校,让她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木工技能培训班,学成归来后,又帮她联系乡里的福华木业厂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元。王琼还鼓励她利用家中空地种植西红柿、黄瓜等应季蔬菜,实现多渠道增收。 如今的艾合塔尔尼沙在王琼的帮扶下,年收入突破3万元,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日子越过越甜。王琼还帮助村民古丽吉米兰·阿布都热西提找到乡邮政快递员的工作;帮助6名村民在县鑫隆玻纤有限责任公司就业,人均年增收两万余元。 没有响亮的口号,只有脚踏实地、暖人心扉的“微行动”。驻村一年来,王琼共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0余件,办实事好事20余件,帮助23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她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初心,将热情撒在了库木买里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徐秀芳、孙启庆、曲敏供稿) 03办“心上事”做“心上人” ——记博州人民检察院驻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巴亚尔布拉格西村工作队副队长迪力木拉提·阿扎提 “他是一个比较成熟稳重的‘90后’,面对工作任务时,总是勇挑重担”“他一有空就和我们这些老人拉家常,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在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巴亚尔布拉格西村,一谈起他,村干部和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博州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迪力木拉提·阿扎提。 年3月驻村后,迪力木拉提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熟悉辖区情况,解决群众难题,用真心和热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一天,迪力木拉提看到肉沿古丽·热合曼愁眉苦脸地坐在院子里,原来她为孩子的大学学费而犯愁。肉沿古丽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家里仅靠6亩地收入维持生活。虽然经工作队牵线搭桥,在医院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但是供两个孩子上学还是有些吃力。 帮助村民喂羊 迪力木拉提将肉沿古丽的困难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做了汇报,并提出解决方案。经协调,迪力木拉提帮她向教育、民政部门申请临时助学金,还得到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每年资助元,直到其儿子完成学业。 得到资助后,肉沿古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谢谢你一直想着我们帮助我们,我一定会教育好孩子,将来和你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村民仙米西努尔·吐鲁洪在市区一家餐饮店上班,但因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不得不辞去工作。迪力木拉提了解到仙米西努尔想就近就业的想法后,和村“两委”商议后让她担任村里的保洁员,这样既不耽误她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有元的收入。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迪力木拉提的身影,帮助村民米伦尼沙解决劳务纠纷;为村民吐尔逊·艾里刚考上大学的孩子联系勤工俭学岗位;替开肉店的阿吉·依明追回拖欠的货款……驻村一年多,迪力木拉提把实事好事做到村民心坎上,为村民办实事好事30余件,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增收道路千万条,稳定就业第一条。村土地全部流转后,村民如何就业创业成了工作队和迪力木拉提操心的事。他利用入户走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