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配图全部来源于网络,多数照片的作者与来源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larecherche dutempsperdu 向“疆一代”致敬 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啥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80后90后说不清,小编也说不清。 简单点, 把它理解为一个特殊的省就好说清楚了。 兵团有司令部,有14个师, 有近个农牧团场,数不清的连队, 还有建筑施工企业, 其他各种类型的企业, 这些单位分布在新疆的各个角落。 司令部-师-团-连就相当于省-市-县-村, 它们既和新疆各个地方有关系, 但又独立存在,自成一体, 还有独立的司法系统。 它们虽然是“兵团”, 但跟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品 读 年,总司令王震率部队入疆,新疆和平解放。为避免大军长期驻守给新疆人民带来沉重负担,毛泽东要求王震:你们既要当战斗队,也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10万大军把青山碧水、耕地沃野让给人民,自己开垦荒田。年6月,官兵吃上了自种的蔬菜,7月吃上了自种的粮食和瓜果,第二年驻疆部队主副食全部实现自给,此后年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富余的农副产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部抵达迪化(现乌鲁木齐市) 现在扎根新疆的汉族老人,很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到这里的支边青年。 年冬王震在喀什与维吾尔族农民亲切交谈 年12月17日,新疆党政军领导和各族各界代表在阅兵台上检阅部队 他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到边疆,很多人一来就是一辈子。 年12月14日,陶峙岳、赵锡光呈彭德怀的部队整编情形报告书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和当地人一起建设新疆。 年7、8月间,王震(左二)、陶峙岳(中)等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 年石河子庆祝国庆暨“九二五”大楼落成的大会主席台 部队开荒种田 年2月,毛泽东向驻疆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年,疏附县色满区第七乡三村农民正在投豆选举 年迪化电厂(今乌鲁木齐苇湖梁电厂)投产发电 部队修建,后无偿转给新疆政府。 兵团战士兴修水渠 王恩茂(左4)、赛福鼎(左1)、陶峙岳(左3)在棉田里同农八师植棉能手王仲汉亲切交谈此后,兵团又不断补充转业官兵,以及来自河南、湖北、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的支边青年,组成军事化的建制从事生产建设的兵团。 年从湖南来到新疆的张迪源,她后来成了解放军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 放羊年,二军六师十七团(现二师二十一团)战士来到和静开都河上游巴克沁库勒、哈尔莫墩开荒,在简易的帐篷里吃住 年,兵团成立后不久,就积极援助地方少数民族群众搞好生产,维护民族团结,受到各族群众的赞扬。 兵团战士与少数民族群众联欢时的场景从年到年,相继有近余名湘籍女兵来到新疆,这些女兵后来都成了兵团人的妻子和母亲。 年上海人民欢送支边青年奔赴大西北 从年起,河南、江苏、两湖、安徽等地的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至年,国家动员了京、津、浙、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其中有9.7万上海支边青年。 年上海支边青年来到兵团农一师所在地阿克苏县 阿克苏当地老人欢迎来到新疆支边的上海青年 山东籍女兵在新疆新源肖尔布拉克镇住的地窝子 年江苏省泰兴县发的“支边证书” 当年到大城市招收支边青年,都会放一部叫《军垦战歌》的电影,看了电影后很多青年都受到了鼓舞,报名去新疆。 年,二军五师(现一师)在戈壁滩开挖胜利一渠,全长公里。 战士们重建的玛纳斯河大桥胜利竣工 年1月,王震率领陶峙岳、张仲瀚、陶晋初等到玛纳斯河西岸实地勘测。西岸有可垦荒地26.67万公顷,水土资源丰富,是北疆最好的农业生产基地。 战士们手推独轮车运土上坝修建小水库。 六军十六师(现五师)战士们背运修渠用的木板。 年,二军六师(现二师)部队战士们凿石修筑建设渠。 年,哈密红星二渠开闸放水典礼现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新疆的都是热血青年,他们接受祖国号召,满怀豪情,投入到新疆建设中。 大家唱着打夯号子,夯实地基。 从山上人拉肩扛运木材,用于修建住房。 排列整齐的砖块,准备送入砖窑中进行烧制。 部队开展打土块竞赛,战士们每人每天打土块不少于块。 战士们在建好的营房前阅读宣传栏。 为节省木材,修建窑洞式住房。 三套车”装运货物方便,成为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 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翻越天山的独库公路的女青年,被誉为“冰峰五姑娘”,她们是田桂芬、刘君淑、姜同云、陈桂英、王明珠 70年代翻越天山独库公路的车队 农一师五团年河南支边青年合影 年农一师四团支边女青年 农一师二团七连60年代在沙包上的合影 入疆的支边青年们 十七师战士们在劳作间隙载歌载舞 到了新疆之后,支边青年们发现,当时兵团的条件非常艰苦,生产工具主要是坎土曼,生产力就是马和人。 兵团支边女青年和新疆劳动女性一起采摘棉花 年沙山子农场文艺演出队到各连队巡回演出 新疆夏日的天气也是一天多变:早穿皮袄午披纱,守着火炉吃西瓜。 年,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棉垦区,农垦战士收工归来 劳动的支边青年 有些支边青年无法面对初入新疆时的艰苦,想逃走,又被干部追回来,接受批评教育后再次投入火热的劳动中。 参加生产竞赛的支边青年 八一糖厂劳动的支边青年们 年,克拉玛依矿务局张云清钻井队 除了支援兵团的建设,内地也有很多工矿企业支援新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交通、通讯事业等。年,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年玉门油田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 兰新铁路铺轨在新疆境内不断向西延伸。兰新铁路,建于—年。沿天山南麓过哈密、鄯善、吐鲁番,在达坂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奎屯、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 塔里木农垦大学,现名塔里木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为了屯垦戍边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于年创建。 年农一师支边青年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 甜瓜丰收 年,农六师上海支边青年出席场群英大会的代表 兵团妇女和孩子在土房子外面开会学习 这些来疆支援的支边青年们,最早住的是“地窝子”,后来才慢慢住上土房子。 兵团人在告别“地窝子”之后,就住在这样简陋的土房子里。 50年代中期,在石河子盖的苏式平房前栽上花草树木。 70年代的七十三团连队 上世纪70年代初,十师一八六团军垦战士砌墙建设美好家园 团场里的卫生员 为农一师十五团连队的土坯房和房前屋后自建的草把棚棚 少数民族群众教支边女青年跳舞 图为兵团里的结婚仪式 很多女青年的婚姻都是组织上牵线促成的。 扎根新疆团场人的孩子 农场幼儿园 扎根新疆团场人的孩子们 为农一师东方红三中 农一师四团第一中学年初中生毕业照 支边青年到边疆去,他们给边疆带来了城市的文明之光。 上个世纪70-80年代新疆兵团的小学、中学的老师基本都是上海青年。希望人们永远记住他们。向“疆一代”致敬!点个,好运永相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