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曾经是甘肃最穷的县,静宁的方言言是陕西和山西的综合。静宁人土气,也就是朴实。静宁主要靠农业生活,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至今还靠牲口犁地,这种原始气息的生活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那种生活就是非物质文化,婚丧嫁娶的形式,人与人相处的方式都是原始的。静宁出了红富士苹果,还有烧鸡,大饼锅盔,这都是主打产品。 静宁城里的方言把那个叫做“未果”,把“我”叫做“窝”,把“这里”叫“只大大”,把爸爸叫“大大”。把女人叫“掌柜的”,把天叫“天爷”,把“暴雨”叫“下冷子弹”,把生活叫“过光阴”,把对象叫”媳妇“,把女方找对象叫”寻婆婆家“,把南方找对象叫”瞅媳妇“,把孩子叫”娃娃“,把生孩子叫”养娃娃“,把坏人叫”哈怂“,把快速叫”克里马叉“,把幸福叫”舒坦的很“,把不幸叫”孽障“,把浮华叫”二杆子“,把不说实话叫”谝川“,把无所谓叫”怂管“,。。。。 静宁人和静宁方言,这是一体的,出门在外,一听静宁方言就是亲切的,不出门的人无所谓,静宁的人基本是老实人,静宁的山山水水,山连山,水,只有一个狗娃子河,取了个名字叫”阿阳河,葫芦河“,静宁也没有多大的官,没有亿万富翁,没有文化大师,没有国家级的文物,一个伏羲庙还是后来自己造的,不是历史事实,历史上天水是伏羲故乡,天水的卦台山为证。 那是一片热情的土地,界石铺的张家堡子,红军纪念馆,阳娃山上的红土,山下的镇子和没有多少水的河,山那边是牡丹岔,牡丹岔里没有牡丹,只有三百多口人,都是种地的。出外打工的,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人物。山下是学校,村镇,稀稀拉拉的人,几千人的镇子,清单的生意,这和南方的村镇无法比。 那是一片叫人又想见到又怕见到的土地,不在哪里好像无根,到了那里就像没有出路。那些熟悉的人,父母亲,兄弟姐妹,老乡是那样的亲切。见了都喊小名,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年龄多大,有的还喊外号。这是一种全世界没有的亲切。现在年轻的一代都在外地,很少种地的,年轻的一代,基本是网民,也没有在那个地方的生活,只有六零后,五零后还纪念那些生活。 那是记载着人们的辛酸苦辣的生活的土地,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印记,都刻在那里,在生活方式和待人接物中,如果一个人的三十年都在那里没有出门在外,基本就是一个完全的静宁人了。可惜现在大部分的人为了生活出门在外,回顾静宁的生活经历,我相信,是个静宁人,就都在闲暇的时候思念静宁,这是静宁人的根。 那块土地和人,那些生活常常在梦里,尽管出外几十年,几千里之外,为什么静宁还是跟踪在梦里,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静宁,父母生活在那里,埋在那里,这是什么也割不断的,这就是静宁的魅力,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也没有静宁人,没有静宁方言,没有静宁人的父母和老乡,所以金山银山不如静宁,北京上海不如静宁,奥巴马不如喜喜子爷爷,白宫不如界石铺的张家堡子,不管是世界的哪里都不如静宁。 欢迎走进静宁这个美丽的县城,这里有你想不到的惊喜和意想不到的感觉,我们真诚的欢迎来到中国苹果之乡(甘肃省.静宁县)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