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中,丁力刚遇到许文强时有句经典台词:“文哥,我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把家从闸北搬到霞飞路或静安寺。”将近年后,丁力的这个理想变为现实。 11月初,上海市正式宣布:闸北区和静安区合并,设立新的静安区。 “门不当、户不对的联姻”。在民众眼里,闸北是出身贫寒的“凤凰男”,静安是家世显赫的“白富美”,他们俩怎么就被撮合在了一起?婚后的日子会好过吗?许多上海本地人更是大呼“意外”、“无法接受”。 这是自年以来,继南市区并入黄浦区、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黄浦区与卢湾区合并之后的第四次行政区划调整。 其实,这次“联姻”并不突然。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上海市基于拓展市中心区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等需求,一直在积极谋划、意图打造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新上海滩”。 年,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启动“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从战略环境、战略性资源、战略驱动力等多个方面,探寻上海未来30年发展的总体思路、重大战略举措等。 年以来的四次行政区划调整,只是上海这盘大棋中的重要一步。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拓展发展新空间。 “新上海滩”无疑就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一次积极尝试。 “凤凰男”闸北和“白富美”静安结婚其实,近年来,在上海的区域规划中,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并非首次。年,黄浦区和南市区合并;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年,黄浦区和卢湾区合并为新的黄浦区。 此次静安和闸北合并,虽然是上海行政区划的第四次调整,却是舆论反响最强烈的一次,因为属于典型的强区和弱区合并,牵扯到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因素。 老话说得好,联姻讲求的是门当户对。静安和闸北的“联姻”,在许多人看来是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 在老上海的理解中,上海有“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上只角”是指旧上海的租界地区,比如静安、黄浦、卢湾等;而“下只角”,是当年“滚地龙”(指穷苦百姓的住宅)和“棚户区”密集的闸北、普陀等地。 年前,“下只角”地区,集中了上海的各种制造业就业人口,多数来自苏鲁皖地区,遇灾逃荒来沪的农民;而“上只角”则流行老派上海话和宁波话,多是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 当年,如果一个住在静安区的小姑娘,跟住在闸北区的男孩谈恋爱,她的父母恐怕会急得睡不着觉;而那些住在棚户区的小姑娘,天天盼着能够有朝一日嫁到“上只角”去。 新中国成立后,静安区依然延续之前的寸土寸金的地位,经济商贸十分发达,是上海现代商贸最发达的区县之一,也是上海高端品牌最聚集的地区之一。这里曾经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楼宇故事”:全市第一幢“亿元楼”嘉里中心诞生在此,这在当时是上海的一个奇迹;之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广场“金三角”逐渐形成。在郭敬明的《小时代》里,那些金碧辉煌的生活多数在静安演绎。 反观闸北区,因为出入上海的交通枢纽上海火车站位于此区,所以常年有着频繁、复杂的人口流动。同时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闸北区一度成为上海的“棚户王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城市改造的加速,闸北“棚户王国”的面貌已有所改变,但大量棚户至今仍在,闸北也被认为是上海“木桶型”经济发展模式中一块最短的木板。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精选资讯 行业解读 品牌动态 运营管理 在这里读懂商业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