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修王琼 借茶修为·以茶养德今天是和静园二十岁的生日,是一个美好且值得回味的日子。 年的和静园 年10月26日,在沈阳的和平区十纬路7号,有了东北的第一家茶楼,这一切都源于李冰先生(我的丈夫)的创造,他用平米的两层楼,营造出让人惊叹留恋的茶空间,并取名为“和静园”。为什么在那个年代开茶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取名和静园,也理不明白,甚至连茶叶去哪里买都不知道……一切都好像冥冥之中的安排,很庆幸我接受了安排,更庆幸有先生推着我往前走——于是,茶,成了生活的滋味。 和静园创始人:李冰先生 90年代的北方,充满了机会和挑战,人们带着极强的热情尝试着一切新鲜事物。当和静园用一颗虔诚的心,呈现出了第一缕茶香时,感召了沈城先知先觉的人们。那时,能够在寒冷的冬天坐在茶艺馆里闻香品味,已然成为最时尚的文化享受。由刚开始的猎奇和试探,到逐渐变成习惯和需要,这种转变让被惯性带着奔跑的人们,开始在一杯茶的氤氲里思考,开始安住,开始自我审视。 和静园五周年庆 因为需要,开始学习。 随着茶的引导,去寻师、去访茶、去阅读、去实践,循着那一缕茶香,渐入佳境…… 因为学习,开始懂得。 感受茶的灵性,参悟茶道精神,打开自我觉知,兀自沉浸在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里…… 因为懂得,开始思考。 从初识茶味的欣喜,到知道简单背后的复杂,再到探究懂得背后的不懂得。茶,教会了我思考,让我明了可以搭载于茶盏之舟,驶向信仰的彼岸! 和静园(沈阳)茶人俱乐部 带着命运的眷顾和照拂,带着先生的支撑和力量,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和热望,我和手里的这杯茶,一直走在路上。年在宋庄落成了和静园当代美术馆,年,和静园品牌延伸至北京,落户于艺术气息浓郁的二十二苑街艺术区,成为一家集茶修教育、艺术品收藏、养生餐饮为一体的文化生活馆——和静园茶人会馆。在这里,我和我的团队携手并进,用践行踏平路途,用赤诚书写理想,用坚持创造美好——茶,有了信仰的味道。 和静园当代美术馆(北京宋庄) 手里捧着这杯茶,就有了无限的生发和创造。茶之于和静园,是“微笑创造美好”的企业文化,是落实于一言一行的服务标准,是展现在每一个员工脸上的笑容,是每一位合作伙伴口中的认可与感念。因为茶的丰厚,因为生命的馈赠,便产生了要分享的念头,于是年正式建立和静茶修学堂,以“借茶修为,以茶养德”为宗旨,倡导“技艺在手·能量在心”的茶式生活……从沈阳到北京,从茶馆到学堂,从经营到文化,就这样顺势而为,而这份“顺势”,已经让我不知不觉与灵魂里未曾谋面的自己不期而遇,也让那些迎来送往的故事变成了这二十年里最需郑重珍藏的财富。 其实,我们都借了一杯茶的光儿。有茶,空间就有宁静的能量;泡茶,自己就会有安静下来的愿望;喝茶,彼此之间就多了几分温暖的人情味;聊茶,就更容易回到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上来。那时的青年如今已至中年,带着事业有成的稳健,还要经常来和静园坐坐,这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有他的故事;那时的中年,现今已两鬓斑白,每次遇见,都要精神矍铄地感概畅聊……这些久别重逢的老友,之于过往和未来,之于彼此,都满是深深的感动! 二十年,有过荒凉、有过无助,趟过了长长的泥泞,拆除了或有形或无形的障碍,才有了眼前渐渐清晰地路。这是一条可以通向远方、通向内心、通向回家的路…… 二十年,不曾迷失,不曾放弃,矢志不渝地坚持着最初的信念,了了分明地踏实每一个脚印,在前进的路上一面播撒一面欢歌,有茶作伴,以苦为甘…… 二十年,或顺或艰,忧喜参半,在一杯茶里找到缺失的柔软,遇见久违的打开,拥抱真正的放下,于家庭与事业的交汇处吟唱,于举提出入处澄明…… 二十年,参横斗转,物换星移,杯杯盏盏伴随我与先生走过不惑,迎来知命之年,而那些一直都在的孩子们,如今已为人父母,各自担当,继续着美好故事的延续…… 和静园(北京)茶人会馆 这一杯茶,从儿时父亲的味道,到我与先生的事业,到全体和静园人的共同创造,到成为一生的信仰,再极至今日,成为万千茶人的向往和追求。感恩我遇见了茶,感恩那些一直的信任和支持,更感恩有了和静园这样一个地方,承载着和我一样的一群人的信念,看护着我们共同的愿望。这里是起点,也是归处,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无论何时何地,万般况味皆通于和静之园,而我们的生命,也终将得和、得静、得坦途! 茶修·王琼和静茶修学堂 借茶修为·以茶养德 长按“识别癜风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