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907/4692533.html (九台农商银行金融学院辅导员张洵) 我和静阅谈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辅导员,近几周都在积极参加吉林财经大学学工处组织的“静阅谈系列三史主题学习培训”,静阅谈三字是宋老师(静阅谈系列讲座的发起者、组织者、管理者)起的,不仅雅气十足,又和我们熟知的净月潭同音相应。三史则是我自作主张想出来的一个归纳。何谓之为三史?即党史、校史、院史。 院史学习,明立德树人之能 静阅谈系列的组织者宋老师可谓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前辈。3月17号的一通电话,让各个学院的的新老辅导员都陷入到了不同程度的焦急和忙碌之中。 “喂,告诉**(新入职辅导员),明天来汇报工作。” 这可急坏了每一位新入职的辅导员以及办公室的前辈们,众人不约而同的冒出一个念头:新人们刚刚入职?让他们去汇报能汇报出什么呢?于是,各个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都忙得不亦乐乎,老辅导员找材料,新辅导员背材料,恨不得将几年以来的述职报告都在肚子里狠狠地刻上一遍。 第二天,六名神色暗淡,眼眶中还隐隐发黑的年轻辅导员,面带紧张的神情,手中还紧紧捏着厚厚一叠报告,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主讲人的到来。 主讲人面带笑容的走了进来,左手上还持着一个保温杯,在我看来若是换成一把古朴的扇子似乎更符合他当时的形象。环顾四周,折扇在手中轻轻一摆“尔等小辈已中老夫之计矣。” 宋老师看了看我们手中页数不薄的报告,轻笑了一声,分不清是戏谑还是欢喜,又或是大功告成的心满意足。 “都准备了?准备了就好,我的目的达到了。” 伴随着各位辅导员说不清是释然还是遗憾的长叹声中,原本应该枯燥乏味甚至要持续数个星期的“院史”学习,就这样完成了,而且完成的更加细致且更加难忘了。每位辅导员都百般用心的了解了各自的学院,无论是学风建设还是就业指导又或是品牌特色活动都宛如亲身经历过一般。在一遍一遍的反复回顾中,也一遍遍的思考,自己身上应该承载着什么样的使命,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党史学习,感虚功实作之心 不走寻常路的院史学习之后,自然伴随着不走寻常路的党史学习。曾几何时,我坚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一板一眼的宣读着各大报告、各项指示,慷慨激昂的讲述着英雄先烈们的感人事迹。 然而才气逼人的主讲者却另辟蹊径,以各个让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勾起我们的好奇心,生动的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片段,在我们开始沉淀并回顾这些小故事的时候,我们竟然能够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些小故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按照时间轴穿成了线,缠绕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至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我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一股山间清爽的风,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舒畅,而信仰之火就掺杂在这些风中,散落在心底,连成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正如第二次为我们讲座的黄老师所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蕴含在每个角落,无论大事小情,做出了正确的思想引领,都是成功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前辈们的推荐下,我最近拜读了《红色的起点》,这是一本叙述了我党建党始末的佳作。有些浮躁的年轻人面对党史学习之时,往往不求甚解,觉得枯燥乏味。更有甚者甚至会断章取义,提出一些歪理邪说来。就像徐川说的,人不怕读书少,就怕读书少想法还多。 《红色的起点》的作者以朴实的文风,巧妙的叙事手法,宛如一个慈祥的老者温和的在耳边为你低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让我这个读书少,而且想法还多的年轻人深深地做了一场思想的洗礼。 但凡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伴随着无数人的付出,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个年代谁又能想到,其貌不扬的一排小矮房中,竟能藏着指点江山之势,改天换地之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无数人在思索着国家的未来,可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君主立宪也罢,甚至德先生和赛先生也显得有些力有未逮,力不从心。只有微弱的一道红色的火光,在风中摇曳着,在质疑声中成长着,在每个人心里执着的燃烧,承载着中华同胞们最真挚的期盼,最后熊熊烈火滔天而起,带来了如今的盛世中华。 校史学习,懂明德崇实之意 在静阅谈第五期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校史馆。宋老师的安排依然别出心裁,平日里皆是我们讲,学生听。今日换成了学生为我们讲述校史,我们则一边参观一边认真的聆听。别致的方法,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展板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着讲解员同学和宋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读,宛如一部绘声绘色的纪录片,在我们眼中和心底缓缓展开。那是承载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吉林财经大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而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呢?或许某年某月某天,我们也可以和宋老师以及其他吉财的前辈一样,指着墙上的展板自豪的说,这是我的学生,这是我们的故事,平凡又伟大…… 静阅谈仍在继续,我们的学习也从未停止,此时我的脑中荡漾着“我”“我们”与静阅谈的点点滴滴,此刻的我算是一名吉财人吗?如果我还不是,我想做好一名吉财人。愿每一个新入职的辅导员都能尽快的成长,成为一滴炙热的新鲜血液,流淌在吉财美丽的校园之中,温暖并滋养着每一寸土壤,让一株株“小树苗”在这片鲜红的土地上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茁壮成长。终有一日,他们将以参天大树的姿态伫立在这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用他们坚实的肩膀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吉财学工新媒体中心- 平面设计 胡东旭 编辑 陈秀璐张烁何琴 审核 战成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