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萨吾尔登”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新疆蒙古族居住区一种乐舞的名称,是以蒙古族乐器“托部秀尔”(弹拨乐器)伴奏,以表现马为主、又可自由发挥的舞蹈形式。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申报的“蒙古族萨吾尔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Ⅲ-94。

?

历史渊源

名称由来:关于萨吾尔登一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形容一种马步。一说是指弹奏“托布秀尔”琴时,手的来回甩动。一说是由土尔扈特蒙古语“萨吾那”而来,意为马的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登”是托布秀尔弹奏时发出的“登登”声,两词合二为一,就是萨吾尔登。一说与蒙古语“萨吾尔”、“萨吾尔登”有联系,蒙古族人看到小孩玩耍时常说“萨吾尔、萨吾尔地玩”,看到小孩高兴地蹦跳时常说“萨吾尔登、萨吾尔登地跳”,意指逗人喜爱的小孩动作。

历史文献:关于萨吾尔登,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和《蒙古行记》中多处记载。如:圣主江格尔可汗举行盛大的酒宴八十天,摆设丰盛的酒席七十天的时候,针对他的酒宴主持人明岩有这样一段描写:江格尔故土的十二名曲/将十二支歌子伴奏,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双双对对/磨肩蹭袖,插腰抖肩,这个描写正是“萨吾尔登”舞蹈的动作,而且恰恰吻合与“萨吾尔登”舞蹈撑腰、灵活用肩膀、上身动作自由、脚步动作少的特点。

?艺术特色

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

萨吾尔登的动作十分丰富,有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如挤奶、捣奶、套马、献茶、敬酒、擀毡、播种、收割等;有表现妇女生活的,如照镜、描眉、梳辫等;有模拟动物的,如模拟雄鹰翱翔,模拟山羊、田鼠,模拟及表现马的各种马步及鸟类的各种动作;还有表现爱情和模拟各种人物形象的。

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道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由于受生活、居住环境及服饰穿戴习惯的影响,萨吾尔登下肢动作比较简单,主要风格体现在上肢。手、腕、肩、臂的弹、压、推、拉、揉、绕;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肩前推则肘后顶,肩后顶则肘前推;脚慢手快,棱角分明;以及每一动作双膝始终带弹性的屈伸颤动形成为萨吾尔登的鲜明特点。

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伸,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传承保护

蒙古族人民审美心理最重要的依据,“萨吾尔登”舞蹈是用独特的形式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舞蹈中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过去蒙古族群众边唱边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是只有蒙古族有的古老舞蹈。

随着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从事传统活动的人士越来越少,现代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电视、网络、现代歌舞倍受青年人喜爱,使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承人几乎断代、后继乏人。?

来源:爱科普网,侵删。

1

END

1

责任编辑:陌上

投稿邮箱:gskpxh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