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直不怎么会穿衣服的人,既不懂名牌,更不懂场合,属于那种看到别人穿得好看,就想跟风去买一件自己也穿上的那种人。如果说我懂一点点色彩搭配的话,那只是因为我知道相片里的女人,尤其是年纪大点的女人,颜色要靓丽点,那样视觉效果会好一些。 记得物质匮乏的年代,谁要是有一件好看的衣服,如果凑巧价格还便宜,那大家一定会一窝蜂的去买,印象中,穿一样衣服的,在课堂上,单位里,比比皆是。 她说自己是一个服装设计师的时候,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服装上面,我咨询她,我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服装,她看了看我说:丁姐,我只能大致说下,如果真要知道具体的,你还要到我的工作室来,我具体为你测试下。 坦率说,我想象中的设计师还真不是她的这个穿着,在我想象中的那些设计师,不是高贵,就是另类,或者有着一些嬉皮士的现代,至少有种不同的桀骜不驯的风格。 她说,丁姐,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应该适应的色彩比较多,你的气质有点像三毛,自然的颜色,自然的着装可能适合你的气质。 或许还就是她的这一句话,让我认定了她的专业,因为在此之前和在她之后,确实有无数的人说我像三毛,不过,每次我都会来一句补充,虽然像,但我没有三毛的悲剧气质,我只接受关于《西风不识相》里的那个早期的三毛。 她在是否要出国的问题上似乎一直很是摇摆,我们因为咨询相识,互加了好友。 她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一次流产,医院里因为一些回想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打了起来,母亲一气之下把她带回了娘家,一直都是母亲乖乖女的她,尽管也思念丈夫,但还是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的回到了娘家,以为会认错然后接她回家的丈夫,偏偏也是一个乖乖儿,几个月后,他们离了婚。 离婚后她和父母一起生活,等她身体和内心都足够强大到可以面对和审视过去的情感时,她鼓足勇气去找当年那个让她思念了很多年的前夫,结果对方,孩子都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不少单身女人,不是每一个都愿意花费时间去交往的,尤其是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再会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去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再会为任何不喜欢的人去装扮自己的约会。 她是我愿意偶尔在一起散步和看风景喝咖啡的女人,我们会时常交换和分享下自己专业方面的一些观点,我甚至报名学过她的相关课程,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的。 我有点明白色彩与服装搭配的关系应该是她的推动,开始懂得美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还懂了一点,你是什么基本色,你就应该穿什么色系的衣服,她说穿衣服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以别人穿着合适为标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要什么,扬长避短,她说,中国人很少能穿冷色调的颜色,因为东方女性的皮肤偏暗淡,所以,化点妆,再搭配得体,东方女人就可以在不同的服装里演绎不同的感觉。 因为她老是看我写的故事,遇到她有感触的故事就会在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