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有感 近段时间读完了由日本佐藤学所著《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佐藤学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一直在积极推进“静悄悄的革命”,近20年来他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因而他发现:“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书中没有深奥的理论、空洞的说教,只有作者亲身参与的教育实践案例的剖析和论述,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书中前言所写“改变教学的教师们”里,小林老师的决断和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一位有着十年教育经验的骨干老师,他说他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定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变成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于是他开始以诗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教室,锻炼我们的地主。专心听到了最后——锻炼了耳朵;专心地观察发现——锻炼了眼睛;清楚明白地说话——锻炼了嘴巴……”接着小林老师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能安心学习的氛围,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能向人求助的人际关系。 我非常赞同小林老师提出的从追求公开课的“高大尚”到日常课的“朴素无华”教学观点,这样的日常教学如“酱汤”般、香味般,更易于学生消化。由此我想到了时下一些老师所谓“成功”公开课,是经过一遍又一遍打磨,甚至一次又一次试上的最后展示,这种借鉴意义何在?这样的“做秀”课纵然上得再好,我也不欣赏。公开课应该是平常课的展示,或者稍加修饰,这样才更真实,更有研讨价值,所以我认为课堂的改变,应从认认真真上好每节课开始。 前几日区教体局举行了“教育均衡化推进大会暨集团化办学誓师动员大会”。时下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教育热潮,区委区政府一项项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保障了此举的推行。会上领导、各三大教育集团校长、教师代表纷纷表态发言,描绘集团化办学的春天。动员大会上整整一个半小时的讲话,最深入我脑的是主席台上领导的一句话:要扎根课堂。的确如此,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教育的改变基本在于教师的改变,教师要转变观点,用心研究课堂,不断调整方法,让每位学生真正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 佐藤学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创设以听为主的教室,他认为: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就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李政涛在其著作《倾听着的教育》中强调教育从倾听开始,并作了详细阐述。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新课标中将“倾听与说话”作为五个领域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上要讲学生听得懂的话,问学生说得出的话,并通过肢体动作,榜样示范、直观教学、反馈评价等多种手段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首先是课堂上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