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无腔 有时候,李柯也会咀嚼,为什么当初那样义无反顾的挑战自我。 本来他在某强公司研发部门工作,虽然没有职务,但是他的本科学历,材料学专业学士学位,使得他在研发中心还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 但是生活不仅仅科研,喝西北风是活不下去的啊。一年七八万的薪水,加上餐补、油补、出差补助年终奖,也不到十万。项目奖金一般都是领导拿大头儿,分到自己手里寥寥无几,也就给老婆买件衣服。 老婆亚楠刚刚诞下麟儿,在家做全职太太。还很应景的取名小奥——时值北京奥运会。 在上海,这样下去只能是维持生计。租房,挤公交,攒点钱还要补贴农村老家的父母——李柯是家中独子,亚楠更是独生女,必须预留出一点赡养老人的储备金啊。 小奥几个月,亚楠已经带他参加早教,以后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种种生活的琐碎纷至沓来铺天盖地,头疼。 李柯终于还是决定,离开这家公司,放弃稳定的温饱生活,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机会。 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他加入了一家流体控制公司,十几个人的小公司。老板是海归,率领着一位烟大的应用化学博士,还有十来个年轻的大学生。 李柯很快被吸收为骨干,但也要从基本业务做起。老板思路很清晰,做售后安装调试的年轻人,按月领薪水,生活节俭的赚点出差补助;骨干力量必须业务技术两手硬,谈到客户,促成订单,做好技术咨询及服务,提成大把。 做不成项目,就和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差不多,三千左右的月薪。 李柯所在的公司,主要做渗透、反渗透项目,就是膜。 膜,基本都是米国进口,当时国产几乎没有。即使有,人们也不大敢用。 “公司仅仅是提供一个优质的平台,或者你也可以认为,公司就是你的,放手去做就可以。” 这是海归给他的承诺,或者说鼓励。 李柯刚到公司的时候,那位应用化学博士刚刚做成华南某药厂的纯化水系统升级。为了拼到这个项目已经把利润压的很低,总计不到两千万的项目,海归给他的公开提成是七十万。 应化博对李柯说: “李工,放手干就行,不要像在单位上班一样,就当是自己的生意。老板尽可能多给提成,他明白,留住人才,是继续发展的前提。” 李柯很激动,做成这样一单项目,,就够自己十年的工资了。 他积极的联系自己圈子里所有有可能有关的朋友——从事化工的,从事水处理的,甚至做工程的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但凡有点联系,他都没有放过弃过。 他夜以继日的查找了解华北几省(公司分给他的片区)所有的化工,医药,环保甚至是热电厂,所有网上有注册信息的公司,全部了然于胸。 一封封邮件,一通通电话,一摞摞快递——产品样本,发给有需要的公司,有时一家公司要发很多本,技术,研发,生产,设备工程等各个部门都要发到。 忽忽半年。那段时间,他忘记了家庭,冷落了妻儿,如果不吃饭不会饿死,他甚至都不会花一点时间去就餐。 但是没有做到项目,没有找到有意向的客户。不仅仅是沮丧,更有实际上的困难——仅凭三千多的基本月薪,他们家已经捉襟见肘了。 他深夜回家,已经睡下的亚楠给孩子盖好被子,轻声的宽慰他,做事不要急,有希望就要坚持,实在做不下去还可以再找家公司上班呢,还能饿死吗。 “要不然,过两个月,我让妈过来带着小奥,我出去上班。咱们结婚,我也不是图的跟着你享福,咱一起奋斗。” 后来李柯回忆,自己真的不止一次的萌生了退缩的念头。如果家庭稍有不顺,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李柯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李柯很有愧对父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 只能佯装过的还不错,他依然是亲朋好友们教育孩子的典范。 “要好好学习,要向李柯哥哥(叔叔)一样考名牌大学。” 那时听到这些,李柯只能在心头泛起苦笑。 春节过后,回上海的车上,望着车窗外湛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无尽的田野和静坐于远处白墙红瓦的村庄,李柯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力,那么渺小。 突然地灵光一闪,一个念头就那么毫无先兆的在脑海里浮现。机会,有了机会。 李柯马上打开笔记本,在列车上就开始调查。果然,一个很窄的行业,全国只有十几家,全球不过几十家,是空白,没有人涉足。 他开始大胆计划。 回到公司,他在新年的首次会议上提出来自己的想法。 海归很赞同,应化博善意的提醒,这个行业有人尝试过。老板基本是官商就不说了,整个行业普遍素质较低,专业交流很是问题,那些土豪老板只愿意看到真金白银的效益,听不懂科技,看不懂项目简报。 “那就让他们看到真金白银的效益。” 李柯大胆的说。 “那你怎么样让他们看到呢?” 海归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麾下这员毫无建树的大将,提出自己的疑问。 “做小型样机,去公司现场展示,与原有的传统闪蒸(高温降压浓缩)做效益对比。” “好!我就怕你畏首畏尾,做!这个小型机你来负责。但是,小型机的成本费用你要担负百分之十。” 海归拍板,而且意味深长的给了李柯一个眼神。 后来,很久以后的后来,应化博在李柯的办公室喝咖啡,和李柯说: “那个行业,大公司看不上,毕竟行业太窄了;小公司呢,见骨头难啃,业务员们不敢上手。老板欣赏你的勇气和眼光,那百分之十?哈哈,凭你对老板的了解,他会让你在家里带着钱来上班?只是为了再逼你一把,逼出你的潜力。” 李柯立马投入到小型机的设计制造中,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做起来并不太难。在此之前他联系了这个行业的几家企业,只是问,可不可以在您家做一个现场实验,耗费的电力、实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由我们公司负担。 终于有一家表示欢迎。 小型机做的很精致,差不多三十万的成本。南方的泵,全不锈钢的膜壳机体,米国订制的膜。打上公司的铭牌,分成几个部分运送到华北某企业。 没有派遣那些安装调试的学生兵,李柯亲自上阵,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疼爱和轻柔。 一炮而红。 仅仅十几个千瓦的功耗,相当于传统闪蒸每小时数吨蒸汽上百千瓦电力的效率,经济效益节约百分之九十五。而且,原料介质没有丝毫损耗,可以重复浓缩,这更是传统闪蒸无法比拟的。 第一台设备的订单,大约是一个月后签下的。大约半年,席卷了这个行业在国内的所有公司厂家。 李柯身价倍增,甚至在这个小小的行业,大家都知道李柯,不知道那位海归的存在。 那一年,李柯彻底翻身,不算为公司赢得的利润,自己得到的提成和奖金,已经超过了千万。 李柯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海归,应化博依然拿他像自己的兄弟,李柯很感动,很感激。 他很庆幸,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能够遇到如此宽厚的老板,朋友,兄长。 有了积淀,有了底气,后来的业务操作就较之前从容得多,顺利得多。竞争依然激烈,工作仍然充满挑战。 亚楠依然在家做全职太太,教育小奥,带他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家务,清洁,全都交给阿姨来做。偶尔李柯带一家人度度假,旅旅游。 公司的业务不断发展,不只国内,已经延伸到了诸多发展中国家,海归才是最大赢家,挣得盆满钵满。 李柯作为国内事业部的技术总监,依然忙碌,依然承担着诸多压力,但他很平和,他为妻儿挣得了安定幸福的生活;曾经努力拼搏,死地求生的经历,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交代。就像那部著名电影里的话: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内心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是,很多熟悉我的朋友猜到了,我曾经在那个小行业的某企业工作过。当时,李柯的小型机试验,是我配合完成的,由此,我知道并记下了这个故事。 ——完—— 曲无腔打赏请随意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