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http://m.39.net/disease/a_5416226.html 2月4日,浙派人物画杰出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 吴山明先生留给大家的印象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阳光,温暖。他一生刻苦勤勉、谦虚谨慎,在创作、研究和教学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继承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等浙派人物画大家的学术脉络,扎根传统,深入生活,为人民写照,为时代传神。他对中国画的本体语言进行了40余年的深入探索,以别开生面的笔墨实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为当代人物画开拓出新的领域。他的“宿墨”人物画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在教学上,他锐意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投身美育事业,为中国画的教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中国美术学院执教50余载,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优秀艺术家。在此,我们特刊用吴山明的学生、浙江省美协顾问、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池沙鸿先生的文章,共同缅怀这位艺坛名家。 ——编者吴山明(右)与池沙鸿(左)合影 写下“忆”字,知今后与山明师再没有进行时,甚为悲凉。逼近老年,我在画业上听到的批评渐趋稀薄,而称赞声日隆,总有缺氧之感。唯有三两位老师与同窗能直言不讳,让我心清气静。山明师尤为特别,批评很尖锐但语气偏向探讨,多以其自身实践体会为基,无丝毫学究玄幻。他常言:“师出多门最好,而多门常多意。我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山明师似不严格,但每每语出如锤,直击要害,而且不过多纠缠于细节,能提出方法,让你规整到行为系统中,使人受益深远。而今,老师背转,我心崩塌,日后只能持其精神,保证自省常态。记忆中,山明师是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77级带班次数最多的老师之一。自我从文习画,受教于很多良师,而山明师是我跟随时日最久、互相探讨最密的一位。记忆中,他对我事业具有关键性助益的有两件事情。雪山之鹰(年)第一件事情:记不清是我大二下学期,还是大三上学期,国画系首次进行长时段意笔人物写生课程,由山明师在77级带班执行。山明师后来回忆是8周,我感觉似乎不止,因为在那次训练中我度日如年。以往写生都是用炭条做素描造型,在准确度、构成、笔墨意向上过关后,再上宣纸以笔墨写之。那次训练前半段依然如此,仅要求笔墨方式有一定的变化;而到了最后几周,叫停素描,直接用笔墨写形。意笔人物造型与笔墨两头兼顾如走钢丝。素描造型如拐,为精研笔墨提供支撑;扔拐前行,令我惶恐不安,以当今术语叫作“走出舒适区”。山明师当时表达了几层意思:一是引西方素描仅解决造型的写实问题,然而中国画的本质是毛笔的“写”。古人不做素描,甚至不做草稿,成竹在胸,笔笔生发。画写实的当代人也应该将写形与笔墨意蕴同时以行笔体现,才能追上古人。二是扔拐前行,初如探路,练就能力,即可远行,且于远行中觅得自由。三是慢写与速写结合训练,还需要默写训练,三者交错进行,熟能生巧。造化为师(年)记得,山明师曾带我们去湘西写生亦要求不做素描造型,直接以毛笔写形。默写训练尽显中国画魅力:眼看心记,随心演化,即便没有模特和图片参考亦能款款写去。“浙派人物画”吸收和融合西方多种写实造型方法,进而依画家个性博采世界艺术精华,然而其立足点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技术高度上力求不断突破,不输古人。山明师在创作、教学、领导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工作中一直努力弘扬这一精神。如今回望,每次“走出舒适区”,我都有所进步,这不仅于技法上,更多的是在创作理念、方式,甚至审美上。后者更须读书、行路、东张西望、静思冥想、孤心前行。而今,如若久未惶恐不安,即会反省是否舒适安逸,陷入过于熟练、重复自我的泥潭,内心是否脱缺鲜活生命、真情实感和探讨动力。那次“扔拐前行”的体验,令我终身受用。香格里拉(局部,年)第二件事情:年8月,受山明师委托,我参与操办他在《美术报》名家学院的社会培训。此培训两年一届,全国招生。我负责制定教学大纲、联络名师名家、安排课程、把控教学进度,并且参与课堂意笔写生、采风活动和创作课程的教学。尽管我有较多绘画创作辅导和讲座的经验,但系统教学经验是短板。教学上,依自己的回忆,基本照搬国美国画77级、78级课程,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书法、中国画题款作为主课,要求对各科绘画和书法都进行国展规格的大幅面创作,并让学员参加名家学院各类理论讲座。此班成效颇大,学员除人物画创作有了长足进步外,在扎实造型基础和书法功底上,大家的花鸟画创作和山水画创作也收获了出乎意料的进步。首届培训称作“人物画创研班”,山明师决定将第二届更名为“中国画创研班”。他说:“人物画家能做的,相信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也能做。当初你们国画77级、78级不分科有其独特优势,但缺少研究和探讨,我们需要进一步实践,同时希望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名称和教学定义。”中国画按物象分科由来已久,唐代分六门,宋《宣和画谱》分十类收录作品和画家,南宋邓椿《画继》列出八类,明代干脆说画学十三科。浏览宋元绘画,马远、刘松年、李唐、李嵩、苏汉臣、张择端、王希孟、赵孟頫、郭忠恕等许多画家均各科皆能,即便有专攻也是“一专多能”。伟大的先人将他们所见世间之物均写于绢素,而今中国画只分三科,三科外很多物象未进教学内容。为此,我按“科”字意,提出以“全科教学”为名。山明师知晓后十分高兴,说医院有全科医生,而专科医生亦对所有医学都熟悉、能操作。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中国画家都应该融会贯通。所以,一名画家首先要有全科画家的能力,真正能“应物象形”,即能“应万物象万形”。山明师在和我的讨论中涉及三层意思。第一,人物画家掌握书法、山水画和花鸟画不仅是为了题款和配景。“浙派人物画”吸收海派意笔花鸟画为主的传统笔墨,提倡书法入画,以“写”为本,方能成就。深究黄宾虹的创作思维和“五笔七墨”,同样能在人物画上开辟心路(山明师自己的创作实践便是明证)。因此,三科的创作思维、技术、审美的互相融汇,提高画家的综合能力和审美宽度应该是方向。第二,山水画和花鸟画有独特的审美和笔墨程式积累,依然有突破和出新的空间。人物画家能闯入其他画科,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也应该能在人物画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有的画家从西画转入国画获得了成功,中国画内部更不能画地为牢。因此,挖掘各科画家的内在潜力很重要。第三,中国画表现当代生活的活力远落后于其他画种。这与中国画只分三科,培养了大批只画一类物象的画家,对人物、山水、花鸟以外的物象视而不见,过分萎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局限于传统审美有关系。而且从学习之初就分科,限制了年轻人成长,造成大量人才资源浪费。这也是“全科教学”力图改变的。经过第二届和第三届的实践,年3月山明师让我执笔确定“全科教学”的培养方向:一是宋元画家应万物象万形的能力要求(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和三科之外的所有物象),二是文人艺术直抒胸臆的创作思维和学养俱深的人文底蕴,三是当代人的开阔眼界、审美特质和独立精神。山明师和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热衷探讨这些问题,并牵涉许多细节,引发教学的变化,如增加“插图和小品”“诗词格律”“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介绍”“篆刻入门”“中国画工具”等课程。年8月,第二届“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开班,山明师身体力行带班赴太行山写生。此后为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山水作品《巍巍太行》,以自己的探索去彰显教学目标。巍巍太行(年)六年的教学实践让我看懂山明师不断“走出舒适区”的动力来自内心的指引,自然而宏观,顺势而为。这种状态无法复制,但可以学习,也让我终身受益。今年2月3日,医院看望山明师时才得知他年患病,年已到癌症晚期。回想年3月26日第三届中国画创研班毕业创作点评,身体非常虚弱的山明师对50幅大作品仔细审看,提出意见和建议,后又参加了毕业聚餐,与师生们不停地说话交流,长达五个半小时。当时虽然不知道他的病情,但能明显看出他在拼力支撑。送他离开时,我忐忑地提出不办第四届创研班的建议,山明师当时没有应允。一直到年5月9日,在毕业班的画展上山明师才明确同意不办第四届了,他还提出第三届的一些不足,特别说要加强以花鸟画、山水画为主的画家的结构素描造型训练,他认为绘画依然以造型为第一位。他还说,如果以后有第四届班,要调整教学内容……现在回想,他当时在病痛和新教学实验信念之间应该进行了很强烈的内心搏斗。患病的十年中,山明师为国家和浙江省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完成了多件巨幅作品,相继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杭州举办了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在完成学校正常教学的同时启动社会办班并进行新教学实验,帮助很多人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难处,应邀兼职许多社会职务,参加大量社会活动。他隐瞒病情,总是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是拥有何等强大的意志啊!社会视他为艺术旗帜,他以生命回报社会。山明师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附图为吴山明作品)此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