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日,《直播民生》栏目应运而生,它就像一颗种子,寻着光亮,破土而出。日播45分钟,全年天不间断,七年多来,《直播民生》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经历风吹雨打的历练,成长得越来越有力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直播民生》的记者队伍也在不断的变化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做有温度、有品质的民生新闻,我们是认真的!!! 11月8日是我们的节日!!! 首先《直播民生》记者团一起给粉丝们来个精彩亮相!!! 是不是跟平时的赶脚有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 您想探秘新闻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吗? 您想听听记者采访时各种滋味的小插曲吗? 您想了解采访搭档之间少有的默契吗? 我们会毫无保留地为您一一道来! 就从今天开始…… 最先粉墨登场的是《直播民生》当家花旦——张晓健和她的搭档!!! 上载机里的“我” 七年之痒——张晓健 如果不是特别的原因,我大概不会写下这些文字。懒的原因,倒在其次。经历一些“裂变”之后,我更愿意为了“不畏将来”,而“不念过去”。 但这些“字里行间”背后的东西,还是在的。只是,七零八落散在我记忆的角落里。 终于,这一次不得不捡起。心里竟涌起一种特别的情愫:像是给爱了很久的人,写一封情书。 好吧,写什么我没想好,标题却倔强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七年之痒。 相对稳定的身体,全身的细胞也会在平均七年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那么,对于不稳定的情感,又怎会“只如初见”呢? 既然要把我说给你听,总该有个开头吧。那就从新疆和电视台说起吧。 ——题记 年8月13号,我跟现在的先生,那时的男友,从山东来到新疆。傍晚6点半左右,列车广播播报“还有15分钟,抵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乌鲁木齐”。 我看着窗外,黄昏渐至,依旧戈壁荒漠。 “哦,马上到新疆了。”我心里默念。 男友在一旁吞吞吐吐说道:“其实,我们家是放羊的。之前没敢说,怕你不来了。” “那就和你一起放羊。”我笑答,当真。 我和新疆最初的连接,是从“放羊”开始。 11月,考入一中央直属机关。次年7月,新疆电视台招考。体检后,我正式提出辞职。 G科问我:“你能去哪?” “新疆电视台。” ——最后一点的犹豫和留恋,彻底断了。 年8月1日,进入新疆电视台《直播民生》栏目,做一线记者。联系采访、出现场、码稿子。一晃七年。 到今天年11月8日,个日子,六万三千七百四十多个小时,近四百万分钟。 这些时日,数着算着,竟萌生许多小确幸。因为做这一行,走街串巷、南北疆奔波、阅人历事、话平生,眼瞧着别人的“红肥绿瘦”,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也跟着丰盈了起来。 我想,每一条新闻都是一场遇见,有时是一些事,更多是事里的人。 和“你以为”无关 刚跑新闻那阵,还是实习记者。我们接到一个住房遭强拆,老母亲被逼要跳楼!跑过去一看,傻眼。周围的房子都拆了,孤零零一栋。30多度的高温,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抱着煤气罐蹲在三楼的房顶边上。 起因很简单,棚户区改造,产证上80多平米的房子,私自加盖到三层,算院子三百平米左右。要求补偿三套70平米房子,两套平米房子,外加20万现金。政府没同意。看邻居大都搬走,自个心里着急了。 赶紧劝呗。老人家的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来了。我心想:人先劝下来再说。 这儿子可好,抬头冲老母亲喊了一句:“妈,您可别下来。您一下来,他们就把咱家房子扒了。” 我诧异地看着这一家子,呆住了。反应过来的那一瞬,我拉着摄像搭档就走。儿子急了,追后面问:“哎!你们咋走了?” “那是你亲妈!”我甩他一句,头也不回地走了。 现在想想,那时到底还是阅历不足。应该采访、拍摄下来。就叫《亲儿子拿母命要房子》。 这是我跑新闻上的第一节课:真正的事实,往往和你听到的,或“你以为的”,无关。 挖煤的女人 当记者以后,我去过很多地方。有些是之前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比如猪圈。 年3月,“瘦肉精”事件曝光!一时间,质疑、恐慌情绪蔓延。我接到任务去调查新疆是否有喂食“瘦肉精”的猪存在。一下车,就冲到猪圈。查看饲料仓,添加剂台本,以及猪饲养的环境。即便是穿着严实的工作服,也难掩这遮不住的味道。之后的近两个月,我鼻子里老是猪圈的味儿。 有时,新闻记者,也是“逆行者”。地震发生,人员疏散,记者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年6月30日,新源、和静发生6.6级地震。我和刘虎老师跑到机场等票,赶去震区。下午六点到,直接奔赴安置点,了解伤亡情况,救灾物资运送情况。直播、拍摄、采访,一直到凌晨四点,才回临时安排的住处。第二天、第三天,到泥石流的发生地、踩在倒塌的房顶上、在高山岩石掉落阻断的道路旁,拍摄做采访。疲惫中,竟觉得“过瘾”。人生少有的几个时刻,全然把自己抛在脑后,也是难得。 (凌晨四点和刘虎老师在新源震区) 刚入这一行,“前辈”们说:在新闻这个行当里,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骡子使。没多久,我就发现这句话不对:哪里是把女记者当男人使。社会民生新闻这一行里,当男人使的女记者,干的是挖煤的活! (狂风天瞬间风力11级老天爷眷顾我们记者与墙倒塌擦肩而过那天乌鲁木齐两市民遇难) 好吧,既然是挖煤,一块一块挖。总归会丢就火炉,给人些许温暖。但有些挖下去,遇到的是石子,过去很久还会咯在心里。其中,就有一个叫龙龙的小孩。 一个叫龙龙的小孩 再见到小家伙龙龙的时候,是年1月,采访“凡人善举”陆大姐,在她的餐厅。而龙龙,却只存在于墙上挂着的照片里了。 年11月17日傍晚,我们《直播民生》栏目接到热线,龙龙爸爸打来的,请求我们救救他两岁半的孩子。 我们带着3G直播设备,医院。在白血病病房,连线直播间。第一时间报道龙龙的病情。龙龙妈妈隐忍而压抑的哭泣,感染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善款源源赶来,填补了手术治疗的空缺。 陆大姐也是通过节目,认识了龙龙。并主动承担起龙龙和妈妈一日三餐的伙食。 在我们的持续报道,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龙龙的治疗很顺利。也转回伊犁,在家休养了。 三年过去,采访陆大姐的时候才得知:年,龙龙的癌细胞转移。病情发现后,急转直下,很快就去世了。 我至今还记得他乖巧的样子。打针时,只要夸他是男子汉,他就咬着牙不哭。连穿刺治疗,这种大人能难以忍受的疼痛,他也只是喊两声。他那时,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 我们去采访、做报道,奔走相告,汇聚力量去救一个孩子。但当死亡来了,还是无能为力。 但也许,还有一些。 一年后,白血病陆续被新疆各地州,列入医保大病救治范围。越来越多人参加城乡医保。 后来,听陆大姐说,龙龙的妈妈在爱心善款的帮助下,顺利切除了子宫肌瘤,次年怀孕了。 大学毕业时,我没想过做新闻、当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做记者七年,我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工作,比这更有趣。 七年,我从一枚小姑娘,跑成了“老干妈”。 在科比的谢幕赛后,网上有人说:也许会再有一个科比,但我只有一个青春。 我还有另一个七年,但也只有一个,这样义无反顾的青春年少。 七年,人生不再只如初见,我于新闻,新闻于我。相比初见时的好奇、新鲜,更多了一些对彼此的“理解”。 若是可以,希望在我未老之年,彼此陪伴久一点。 我在新疆电视台七年的第七任搭档——陶涛老师 女记者拍摄单位:小熊印象摄影 女记者拍摄场地:班的书店 男记者拍摄单位:糖豆摄影 感谢小熊印象摄影、班的书店、糖豆摄影友情支持 直播民生出品 新疆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XJTV-7) 《直播民生》节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晚20:13 重播:次日00:00、10:15、14:00 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