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任何人都想要平平稳稳的赚钱,没有人想要面对危机,但事与愿违,正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危机,既有危险又存在机遇,关键要看面对危机时如何把握,经济上的事亦如此,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可以说是在有条不紊的条件下前行,即使起起落落,但总归是有强力手段去解决,若遵循经济客观规律的话,经济存在复苏期,成长期以及衰退期.

在近年来各国政府不断调控经济下,放眼望去,好似世界经济正处于复苏期,但即使如此,依然会有人提出一些主观上的分析,比如,每隔十年将会有一场经济危机,以此来重新洗牌,刚巧,97年发生亚洲经济危机,07年发生金融危机,17年呢?危机不好预测,当前经济在风平浪静的背后,或许是要面临一场暴风雨,也有可能会踏上新的征程,不过,市场上永远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说现在比07年还要危险!事实上确实如此吗?

风平浪静的背后

当前我们看到美股涨势如虹,美国经济增速及市场就业率表现都非常不错,为防止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美联储已经开启数次加息政策(官方解读),隔壁加拿大经济各方面增速好于预期,其央行也紧随美联储加息脚步(美加两国通胀率不及预期),欧洲经济复苏强劲,我国经济虽然进入常态化,但在经济改革的落实下,实现了稳增长(从经济数据及官媒上说是如此),经济上的一切好似都在风平浪静的发展,偶尔出现一些地区矛盾热点引起市场反应,在热点消退后市场又恢复狂欢.

众所周知的是,风平浪静的背后,或许正酝酿着波涛汹涌,正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在国际清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WilliamWhite眼中,现在的经济形势要比金融危机前还要危险,他称,目前资产价格过高,尤其是高收益资产。同时,房价强劲上涨、股市也涨个不停,而“恐慌指数”VIX又太低,这些都是需要担忧的地方。

德意志银行CEO同样担忧,在低利率政策的驱动下,主权债和高风险债券的收益率接近历史低点,G7国家的房地产价格接近历史新高,市场波动较小,这些都将造成更大的动荡。一些重要人士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担忧正明显增强,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事实上或眼前并没有发生,那么,暴风雨来临之前,经济能不能踏上新的征程?

赌注已下

正在这风平浪静背后,或许酝酿着危机,也可能带来崭新的阳光明媚,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进行经济改革,一方面寄托改革来促进经济活力,以此让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寄托于新科技产业布局,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从此打破当前的经济存量格局,让经济涅槃重生,科技带动经济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一直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每一次新科技产业均会让经济腾飞。

这一次主要国家均聚焦在工业智能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技产业,今年7月,我国公布了首个国家战略层面的AI(人工智能)发展计划,指出AI是中国今后十年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体的关键引擎。

普京在全俄开学日(9月1日)上表示,“未来属于人工智能”,并断言在AI领域领先的国家将会主导世界。如果这一次的科技能够像以往一样得以成熟普及,那么首先把握住科技命脉的国家无疑将获得经济腾飞。不过,当前看来,这些科技能不能造福广大群众并不好说,一旦这些科技成为伪命题,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黎明的前夜总是最黑暗的时候,也是让人感觉最漫长的时候。经济不景气往往会引发各种不平静,而所谓的稳定因素才更加凸显上层建筑的重要性,近段时间以来,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虽然经济复苏有企稳的迹象,不过内部政治格局却让人担忧,从白人主义到所谓的首席“策略师”辞职,以及采取对其他国家各种经济制裁,军事动态频繁,从中引发的国际性不确定因素持续叠加。

我国周边环境在有些国家变得不安静,七月份我国经济数据几乎全线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虽然我们需要承担很多挑战,但在多种经济改革政策的实施下,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望让经济取得长期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下,涉及到震荡与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经济,将来的走向是乐观还是悲观?

悲观色彩在蔓延

两周前,随着全球紧张关系加剧,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达里奥(RayDalio)曾建议投资者将资产的5%-10%配置黄金,用来对冲政治和经济风险。两周后,他发出了更为悲观的警告:内部无能和外部冲突困扰发达国家政府,政治困兽斗像极了年二战爆发前夕。

这种态度相当悲观,也很让人感觉匪夷所思,重点是说的发达国家政府,尤其是指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毋庸置疑,当前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美国的政治生态让很多该国精英感到担忧,而政治是经济的载体,涉及到特朗普的重要经济改革政策都要从这里面谈起,可以说在特朗普上台后重要的经济改革一筹莫展。

虽然当前美国经济是率先复苏的,但是该国经济却面临着经济波动较大的局面,尽管失业率降至4.3%的16年新低,但通胀连续五个月低于预期,并离美联储设定2%的目标渐行渐远,综合因素考量下,让该国的经济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反观我国经济,侧重点放在了经济改革上,让经济调结构转型升级,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望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处于经济、企业调结构转型的阵痛期)。在整体国际宏观环境保持复苏震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速依然能保持6.9%(今年一二季度),不仅仅是成绩让人惊讶,更多的是数据背后的辛酸与不易,要知道,任何经济改革都会让利益重组的可能,而涉及到的利益,没有大魄力与决心很难让经济改革持续下去,这里面有风险与机遇,也会存在短暂的副作用,但是只要持续落实下去,终点或是乐观的。

稳定

有位商业大佬演讲说:这几年自己去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中国的稳定是重要的经商环境,如果说跟其他企业竞争的话,国家的稳定、政治的稳定是中国企业家的先天优势。

而当前看来,在国际部分领域震荡与市场波动下的经济走向,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生态格局,在大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下,以静制动,卯足干劲发展经济,释放经济改革红利,从而有望让我们广大劳动群众能够获得更持久的经济福利!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经济市场中从来都不缺法竞争,不过有些行业竞争的力度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单行业被某个企业垄断后,在市场没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往往会丧失企业效率,一个没有效率或者效率低下的企业往往会面临淘汰,而这样的企业在上升到国家经济层面,反而会成为“拖后腿”的对象,导致整体相关性产业链缺乏积极进取的态度。

而要想打破这种格局,需要建立健全市场体制,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有效的提高市场竞争活力,市场竞争活力也是经济形态积极向上的一面,众所周知的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七月份经济数据几乎全线下滑,市场亟待新的增长因素作为支撑,而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企业在调结构转型升级中不断摸索,藉此希望突破迎来持续增长,同时也能够带动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为在改革中备受瞩目的中国联通,是近年来国企混改中最抢眼的明星,但就在中国联通混改方案在8月16日晚出炉时,仅仅在发布几小时后,中国联通就主动撤下了发布在上交所三份公告,这份改革方案是要面临僵局还是新的突围?

僵局还是新的突围?

作为国企的中国联通,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业绩最差的一个,与中移动差距逐渐拉大,从中国联通8月16日发布的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8亿元,虽然同比大幅增长74.3%,但也仅仅是中国移动年上半年亿元净利润的零头而已。

可以说,作为国企的中国联通,急需改革来促进自身成长,而这次中国联通的改革,与以往不同凡响的是这次混改的股权结构,从中国联通(港股)披露的方案来看,中国人寿、腾讯信达、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苏宁云商、光启互联、淮海方舟、兴全基金和结构调整基金将分别持有公司约10.22%、5.18%、3.30%、2.36%、2.04%、1.88%、1.88%、1.88%、0.33%、6.11%股份,上述新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公司约35.19%股份。员工持股激励占2.7%。新投资者与员工持股之和为37.89%,超越了联通集团持有的36.7%股份。

而且从董事会成分来看,新引入的民营投资者在董事会占有3个席位;国有资本背景的董事席位为3个,公司管理层董事席位减少至2人。管理层与民营股东代表占据董事会绝对多数。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股权还是董事会人数,国企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迎来了首次颠覆,中国联通作为国企迎来了颠覆性的一枪,在我国经济改革尤其是国企改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既然这么重要的改革方案,为何公告会匆匆主动撤下来呢?

今年2月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

《监管问答》主要内容为:一是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从中可以看出原因,这次中国联通的发行的总股本超过了20%的额度,到此出现了僵局,打破这种僵局需要突围,是不是要求有关部门通过这次的监管新规,目前尚不确定,但是这不妨碍这次国企混改试点的意义!

从大格局来看,多数国企需要改革这是有目共睹的,在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通过经济改革来释放市场红利,尤其是部分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通过改革来促进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这样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市场活力,而且或能带给广大消费者福利。

整个国际形势愈发复杂,我国周边邻居们一个个都不消停,搞的我们也乱糟糟的,而再看看当前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国,一副想制裁就制裁谁的意思,先后制裁了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而近期美国经济也是长脸,7月份非农数据超过预期,各方面数据都不错,美元迎来了一波小涨。拨开重重迷雾,政治军事只是利益博弈的手段,归根结底还是要求自身实力的强盛,自身实力的支撑之一便是经济实力。说了那么多,跟文章标题海外并购有什么关系?

总有人不放心

近期,海外非理性并购已经得到进一步遏制,7月31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后要推动引导企业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商务部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特别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未来将引导企业投向实体经济。建议相关企业要审慎决策,防范风险,尽量减少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

并且,有央视节目上直指部分企业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的,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最近仍有两家企业有意向投资海外影城、体育俱乐部。近日又有消息称,中国富豪有意收购曼联足球俱乐部股份。据多家媒体报道,拥有中资背景的TangMediaPartners(TMP)接近达成收购好莱坞电影发行和制作公司OpenRoad。

在文章开头所阐述当前国际复杂关系格局中,结合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于我国经济或面临着有局部系统性的挑战,而当前监管层在紧盯民企海外投资之际,总归有些民营企业不放心国内的行情,从而逆风而上,或希望寄托于海外寻求资金稳定(看看某些知名香港投资人李嘉诚等在国内套现转向投资欧美等国)。

当然,也可以说是拿国外优质项目后来面向国内广阔的市场,毕竟影视以及体育项目在国内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一手操作,两面准备,对于资金保护或者预期都是两面利好。但是,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调结构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往往是从低端制造业升级为中高端制造业,亟待一些具有技术、资金雄厚的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以此带动我国实体经济的活力。

而海外文娱体育类项目在当前形势来看对于实体经济并不是特别适合,也因此会遭到有关部门的遏制。(小编想说一句,民营企业想赚大钱不容易,能赚到说明能力很强,赚到钱后想怎么花是自己的事情,不过在当前反腐高压下,钱是否干净就值得考验,转移资产就更不行了)。综合所述,对于有意向海外投资的民营企业们,我国能否承担起他们的资金需求?

外汇储备六连升

海外投资需要美元,对于我国来讲,相对应的是外汇储备,截至年7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亿美元,升幅为0.8%,为连续第六个月出现回升。我国这些外汇储备还是能够在长期内撑起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美联储近年来不断加息,在九月份或有缩表的可能,不仅是对于我国,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讲都要承担外汇压力。

更何况,当前正处于国际政治军事经济不平静时期,在大国各种利益博弈中,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出现,最终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讲是釜底抽薪还是雪中送炭是两种选择!而作为我们广大劳动群众来讲,选择方向并不多,希望我国能够在复杂国际关系中处理的游刃有余,以此保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人民利益。

未来10年世界10大变局:谁最难接受中国复兴崛起?并非美国投稿箱:

qq.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有效治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