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接受事物的残缺和质朴,就是侘寂的意义”

在西方的审美体系中,普遍认为新鲜,生动,完整是美的基本条件。而日本人认为“残缺”反而是一种美,一定程上,站在了西方美学标准的对立面。“残缺”就是侘寂美学的基本特征。

这种简约,质朴,不完整的美学风格深受国人喜欢,尤其在家装的风格选择上。侘寂美学融合了日本的俳句和茶道的精神,是日本的风土,信仰,礼仪的凝结。上期我分享了物哀美学,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侘寂。

何为侘寂?

日本人认为“侘寂”是简陋朴素的优雅之美,是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是接受人生中的残缺,将一切从简视为人生观。

“侘”在日文中有粗糙,质朴,简陋的意味。

“寂”在日文中主要有3层语义。

一是“寂寥”“寂静”的意味,有空间的属性。

二是“老”“古”的意味,有时间的属性。日本人认为苍老和古雅能够带来一种深层次的美感。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状态。经过时间的洗礼,事物的本质才能凸显出来。

三是“带有…倾向”的意味。

只从语言上并不能完全代表审美观的含义,我们需要去研究侘寂的发源,不了解俳句和茶道,你就无法理解侘寂。

俳句的艺术性格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中国汉诗的绝句发展而来。相对于我国的诗词的浑厚有力,俳句清雅,浅浅的,意味深长。接下来我们通过3个方面来了解俳句的艺术特征。

1.相对于“美”,俳句更追求“真”

相对和歌,俳句更注重表达客观事物本身,基本上没有作者自己的情感输出,更为纯粹和诚实,这种特征可以从俳句的内容和选题上看出来。我们来赏析两首经典作品,感受这种有趣的差异。

和歌: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

俳句:

“静谧啊,蝉鸣涌入了岩石之中”

和歌表达的是客观事物引起的主观上的情感反应,从这首和歌中能直接看出作者的情感。而俳句则剔除了情感上的因素,只表达客观事物本身。你也可以理解为俳人只提供素材,不提供解释。虽然你在读和歌的时候能够直接感受到作家的情感,却很难将自己的感情植入到作品中,而俳句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咸鲷呲着一口白牙躺在寒冷的鱼铺中”。从芭蕉的这首著名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俳句对题材的选择并没有刻意避开“丑陋”的事物,日本人认为这是求真的体现。

2.余情和余韵

日本的俳人认为,有情之物是不必解释的,草木,瓦石,道具是自带感情的,这和人是没有太大区别。俳句这种艺术形式,通常秉承着一种冷静而直观的态度去体验这个真实的世界,然后将其表现出来。在欣赏俳句之美的时候,一定要捕捉到这种冷静和直接,还要认识到它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成立。

每次读俳句都有一种没说完的感觉,只能接收到一半的素材,另一半感受需要通过读者自己的体验去补充。这种不充分的表现或留白反而通过余韵和余情放大了审美效果,唤起读者的想象。

3.自然之美

自然元素是俳句重要的内容。俳句的对内容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要有一个季语。季语是表示季节的词语,例如“春雨”“雪”“樱花”“蝉”“梅”等,这些自然元素都属于季语,自然元素代表着日本人丰富的情感,例如对故乡和情人的思念。

日本人对自然元素有很强的感受力和敏锐性,他们认为真相来自对自然得察觉。日本的设计师很善于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之中。例如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光之教堂,设计师把巧妙的把光和水这种自然元素和教堂的建筑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神秘的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界限变的模糊起来。

在西方的视角里,人与自然是对立的,而东方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自然和建筑融合的方式在西方基本是看不到的。有人可能会说喷泉不是自然元素吗?日本人认为水是往低处流的,上喷的喷泉违背了自然规律,应该顺从自然。

茶道的艺术性格

茶道也是侘寂美学的发源。中国人最早饮茶,而茶道诞生于日本,日本人把饮茶上升到了道和艺术的层面。日本的茶道宗师千利休用自己在茶道研究中的切身体验加上他对禅思想的领悟,提出来“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影响到日本人的审美取向和人生观。

“和”指的是和谐统一。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千利休茶室的设计来理解“和”。

虽说千利休追求的茶室的“简陋”就好。但其实他对茶室的设计要求很苛刻。插花的颜色也要清雅,花朵不能大,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和谐,分散饮茶人的注意力。茶室还要归于自然,要建在乡野古道之中,光线要柔和,诱人冥想。茶室中除茶具之外,绝对不能放任何无用的物件,不能有装饰,唯一的装饰就是墙上挂一副禅宗的书法了,所有的物件得和茶室审美性格协调,唤起“和”氛围而存在。

这种简约的思想或许就是日本简约美学的来源吧。说到这里我想再说一下千利休与牵牛花的故事。

千利休栽培了一些珍贵品种的牵牛花,邀请丰臣秀吉前去赏花。没想到,当天千利休将满园的牵牛花都摘掉了。看到此番景象,丰臣秀吉期待落空,极为不满。当他进入茶室,看到壁龛中插着唯一的牵牛花时,丰臣秀吉的心情顿时变得非常愉快,对千利休大加赞叹。

这个故事很好的展示了千利休对美的看法,满园的牵牛花确实极富魅力,但利休却大胆的牺牲了这一层美感,将美凝聚在一个点上,凸显一朵花的美,就不需要其它花朵的存在了,甚至说其它花朵的存在会是干扰。这种美就是排除干扰,舍弃无用之物的基础上成立的,这种简约也算是一种和谐的体现。

单个物体有个体的价值,但同时它也有整体的价值。大多数人过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