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土方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0705/4205318.html

“魂动”设计理念为马自达品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马自达将何去何从?

答案就在总揽马自达设计战略的前田育男先生心中。

马自达常务执行董事兼设计·品牌形象负责人前田育男

问: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出任设计部部长时的情况。

前田育男:那是年的事了。当时,母公司福特受次贷危机影响,决定解除与马自达之间的资本合作关系,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接替劳伦斯·范·登·阿克先生(LaurensvandenAcker),任设计部部长一职的。

这次人事更迭意味着自年开始由福特公司主导的设计体制,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在设计部门中许久未见的日本籍部长,以及一名土生土长的马自达人,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不容有失的挑战。直到现在,我对当时自己想要引领经历兴衰变迁的马自达重回巅峰的必胜信念仍记忆犹新。

作为设计部门的最高决策者,我的目标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将这家伴随自己成长的公司早日带入一流品牌行列,使她拥有与品牌实力相匹配的价值。但在我刚刚接任部长一职时,其实完全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实际上,我是在正式上任两周前才接到公司调令的。当时根本没想到公司会让我来接任这个职位,因此的确经历过一段非常困惑的时期。

问:您当时想要将马自达汽车的设计形式变成什么样子呢?

前田育男:我记得刚上任时,自己感觉像被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包围了。从当时不知所措的状态来看,其实我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焦虑。不过,我那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将是使马自达品牌迈向变革之路的一次绝佳机会。

此后的半年里,我一直反复追问自己两个问题:“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做的又是什么?”我当时还负责第三代马自达6(阿特兹)的开发设计工作,不得不为此付出大量精力。因此,我索性将阿特兹的设计回归到最初的一张白纸,一边回顾马自达的发展历程,一边思考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可以舍去,努力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公司未来可能的样子。

为此,我必须回头重新审视马自达推出的每一款车型,寻找那个最为耀眼的身影。在众多优秀设计中,我认为最能体现马自达精神的要数年推出的第一代MX-5和年推出的第三代RX-7。每当她们的身影从眼前掠过,我都会由衷感觉,那种立体的车身形态表现依然堪称世界一流。也正是从那一时期开始,马自达才真正具备了设计具有较高完成度的车身造型的能力。

现在再回想那时的情况,简直就像一场发生在设计师与模型师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记得有一次,我拿着刚画好的图稿跑去模型师那里,想要和对方商讨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对方接过图稿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就扔了回来,嘴里还不耐烦地喊着:“以后别再拿这种二维设计过来!”我们设计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

马自达第三代(款)RX-7,最纯粹的转子跑车

问:请问在马自达,模型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前田育男:在马自达,能称为模型师的人一定有独一无二的技术或能力。他们能把绘制好的三维模型全部装进自己的大脑里,还能迅速将所需要的部分原封不动地还原在你面前。从历史上看,马自达向来是一家十分重视模型师能力的企业,除了刚才提到的数字模型师外,我们还有许多优秀的油泥模型师在背后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马自达设计能取得今天这份成绩,离不开模型师们付出的汗水与智慧。因此,为表彰他们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潜能,我们会授予那些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匠模师”的称号,并提供给他们与能力相称的职位和待遇,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设计经验的不断增长,设计师们提出的设计方案水平也比原来有了很大提升,这就需要模型师们拿出更为高超的技术,才能将方案最终落实到模型中。如今在马自达,模型师除了要能按设计要求制作车辆油泥模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方案修改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精神”。为此,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专门的艺术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模型师会带来他们根据当下设计理念制作的雕塑工艺品,而设计师则会从这些抽象的工艺品中汲取新的创作灵感。

最近,我们还积极与日本传统手工艺者交流,共同开展制作全新领域工艺美术品的“共创”活动。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真正去思考,究竟什么样的造型才称得上是美的。不管出发点在哪里,总之就是要让那些优美的造型表现形式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VISIONCOUPE是一款充分展现日式美学理念的四门轿跑车,她不仅代表了马自达的最新设计形象,还预示了马自达的未来进化方向

问: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魂动”理念就是由此而生的呢?

前田育男:在马自达的设计史上,曾有一段时期是以活力盎然的跃动感作为车辆设计主题的。而如今,在我们的设计理念中出现的有关“动”的表现形式,更多是为阐明跃动感究竟为我们的品牌带来了哪些价值。

“人马一体”设计理念如今已经深深植根于马自达的精神内核中,我们的员工在谈论有关车辆的话题时,都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作品”“爱车”等充满爱意的称谓。对马自达人而言,汽车就如家人一般,我们希望将这种感受忠实地传递到每一位客户心中。

一般人可能无法理解马自达渴望将汽车变为家人的那种心情。我们想让它活起来,换言之,赋汽车以生命之灵,乃我等设计师毕生之所求。这就是我们最初创造“魂动”理念时所抱有的信念。而将“魂动”理念真正具象化为实体造型的,正是概念车“靱”。

问:帮助公司其他部门同事理解设计工作在实现“魂动”理念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以设计为经营之本的马自达来讲绝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请问对此你们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前田育男:首先,我们要描绘出理想中的设计理念究竟是什么样子,然后选择一种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传达给众人。在将现阶段设计理念正式定名为“魂动”之前,我们就意识到必须使用最通俗易懂的名词,此外还必须使用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名词来形容这一理念。其实,一开始我也尝试过用单汉字名词来命名,比如“灵魂的跃动”。尽管我们一般不会这么讲,但表达的意思是大体相同的。后来,为了在海外也能顺利传播我们日本企业的风格品味,最终还是决定使用读音更具魅力的双汉字名词来命名这一设计理念。

不过,当时的“魂动”理念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我后来又陆续和许多人聊起这个话题,而真正能通过我的描述理解“魂动”理念涵义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直到年9月我们公布了首款基于“魂动”理念设计的概念车“靱”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靱”的独特造型与质感深深打动了每一名马自达员工的心,大家也因此感觉马自达的品牌形象相比以前有了巨大提升。

在为公司管理层准备的新车说明会上,当我们掀起蒙在“靱”身上的面纱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激动得鼓起掌来。因为在那一刻,大家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所共同追寻的完美目标,已经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眼前。

以往,我们在设计新车型时都是分阶段向管理层汇报工作进度的,只有这一步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才会继续实施下一步计划。但情况在“靱”这里却有所不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直到新车说明会召开的那一天,我们才第一次正式向外界披露了“靱”的设计信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的,是那种观众看到“靱”的瞬间,就为其迷人身影所折服的设计效果。而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靱”的作用不只是“出席”各类展会活动那么简单,她还肩负着指引马自达未来设计发展方向的重任。此外,马自达旗下各车型的迭代工作也将由此拉开序幕。可以说,这是一次赌上公司命运的挑战,而我们也的确是以一锤定音的心态来迎接这次挑战的。

承载着“转子之魂”的概念车RX-VISION展现了马自达“魂动”设计理念的另一种形态

问:如今的马自达设计似乎更强调“日式风格”,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前田育男:我认为一家企业在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紧握“国家”这个概念。就像德国和北欧的一些汽车企业在品牌初创时期所做的那样,考虑的不能仅仅是价格和技术问题,还要思考如何将本国特有的文化与历史一同融入品牌形象中。例如,德国企业普遍借鉴了源自包豪斯建筑理念的那种坚不可摧的现代设计风格,而北欧企业则参考了渗透在家具、杂货,甚至生活方式中的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设计表现形式,这也是现在很多人特别推崇的一种生活理念。

德国和北欧的人们非常推崇本国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而在日本,还有多少人懂得欣赏祖先留下的传统美学理念呢?现在,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小有名气,另外在某些技术领域我们也称得上世界一流,但大家对日本车的印象却仍然停留在“便宜耐用”上。这无疑使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当下,真正能将日式美学的本质转化为实体造型的工业设计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就我个人而言,同样尚未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但我和我的团队在这三年时间里一直没有放慢追寻日式之美的脚步。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从得到全世界人民认可的歌舞伎表演及和食料理中,发现了事物在历经千锤百炼后呈现出的独一无二的精致美感。此外,我们还拜访过许多经营传统日式工艺品的百年老店,在与他们共同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少新鲜事物。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我们与玉川堂之间的合作经历。在玉川堂铜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的钣金工人制作了一件以“魂动”为主题的鎚起铜器。由于大家从事的都是金属加工工作,双方配合起来很容易产生默契感。到后来,我们的工人越干越顺手,甚至还向对方提出了不少建议。钣金工作不像制作油泥模型那样拥有较高的创作自由度,而在这里,工人们体验到了处理不同素材的乐趣。

直到我们真正领悟了玉川堂的创作精髓,才恍然发现他们对于传统工艺及其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此外,他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所表现出的敬畏之情,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漆器名匠金城一国斎第七代传人受马自达“魂动”理念启发亲手绘制的蛋壳雕漆箱“白糸”

问:到目前为止,“魂动”理念借鉴的传统美学理念都包括哪些呢?

前田育男:现在,一谈到传统美学理念这个话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竹子、拉门这些经常出现在日式庭院中的景物。在我看来,这些景物都是流于表面的,如果人们能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蕴藏在这些景物之中的思想和寓意,我相信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答案。给大家举个例子,在绘制西方风格油画作品时,画家会将颜料涂满整幅画布。而在绘制日本画时,“留白”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留白”能使画面变得更协调,减轻构图过满带来的压抑感,将观众的视线自然地引向作品主体部分,同时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

尽管我们拥有如此高深的美学思想,但工业设计领域却鲜有能完美体现这些思想的作品。当今的汽车设计行业同样如此。有些设计师担心,如果加入的设计元素不够,车辆造型就会显得单调无趣。因此,大家都“拼命”地在设计中添加各种新奇理念和元素,导致最终的作品看起来杂乱无章,或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就像我刚才讲到的“留白”那样,并不是只有一味地向设计作品中填充各种元素,才能使作品变得更富内涵。简洁的形式同样能为车辆带来有趣的灵魂。也正是凭借着这种信念,我们后来推出了全新概念车VISIONCOUPE,以此来回应那些曾经质疑我们的人。

另外,无论VISIONCOUPE还是RX-VISION,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车身侧面没有加入多余的线条。可能有人会问: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魂动”理念强调的生命表现力的呢?实际上,我们是利用车身表面的光影变化来实现这一点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周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道路两旁的房屋、树木等景物反射在车身上的影像,自然也是不断变化的,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情”,使车辆看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力。而其他品牌的大部分车型,车身上的光影变化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们望着她们远去的身影时并不会有什么惊讶之感。

“留白”表现出庭院中无限延伸的意境

问:请您为我们简单说明一下VISIONCOUPE与RX-VISION之间的设计差异。

前田育男:VISIONCOUPE的车身造型从头到尾充满了流体美感,而RX-VISION的设计亮点其实在于车轮部分。设计时,我们特意以她的前轮部分作为整个车头的至高点,同时将发动机舱盖安置在低于前翼子板的位置,这样一来,前轮就成了整个车身前部最为立体的部分。

由于两者造型上的差异,车身反射的光线带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VISIONCOUPE的车身有一条贯穿头尾的直线,在灯光照射下,车肩上会形成一道锋利硬朗的光带,因此她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直线式”的。而车身采用大量曲面的RX-VISION,带给人的则是一种婉转美,同样的光线照射在车身上,形成的是一道柔美舒展的“Z”形光带。

车辆的造型与色彩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表情”各异的两台概念车在涂装选择上肯定也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为VISIONCOUPE挑选的颜色是象征冰冷机械的“铂钢灰”,而RX-VISION采用的是马自达标志性的“魂动红”。如果我们用日本刀的“凛”来形容VISIONCOUPE的色彩表现,那么RX-VISION代表的就是花朵的“艳”,两者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魂动”理念的两极。

现在,我们销售的所有车型,车身造型都是以让客户感到强烈跃动感为设计目标的。不过,我们希望今后更多利用景物映射在车身上的变幻无穷的光影,赋予车辆更为缤纷绚烂的生命活力。我相信,这种全新的设计形式,一定会使马自达的下一代车型拥有更为丰富的造型表现。

VISIONCOUPE的“铂钢灰”涂装代表了日本刀的“凛”,RX-VISION的“魂动红”涂装代表了花朵的“艳”,两者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马自达“魂动”设计理念的两极

问:请问VISIONCOUPE这款车的内饰部分是否同样采用了传统美学理念中的某些元素呢?

前田育男:我们在设计VISIONCOUPE的内饰时,借鉴了日本传统建筑理念中的空间构成手法。在传统日式建筑中,起到分隔室内外空间作用的不是墙壁,而是外廊与拉门。屋内与外廊之间有一扇名为“障子”的拉门,外廊与外界环境间则以防雨门板为界。外廊在白天时直接与外界环境贯通,而夜晚时只要关闭防雨门板,便可将外廊纳入室内空间。

这种被称为“隔间”的建筑概念,在我们手中得到了改良。我们将车门饰板、仪表板、中央扶手等内饰部件,通过“隔间”的形式交错排布,同时充分利用车厢立体空间的深度以及前后车轴的长度,为内饰营造出一种空气流动的效果。此外,受“人马一体”设计理念的影响,马自达车型的驾驶座通常会设计得比较紧凑。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像赛车内饰那样充满压抑感。而借助“隔间”概念设计的内饰,就能为驾驶者营造出一种身处传统建筑之中的氛围,使驾驶者明显感受到身体两侧的“外廊”为车内带来的空间开敞感。

运用“隔间”概念设计的建筑不仅充分利用了室内的每一寸空间,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富于环抱感的生活休闲环境,而运用“隔间”概念设计的汽车内饰,则为驾驶者营造出一种身处传统建筑之中的氛围,使驾驶者明显感受到身体两侧“外廊”为车内带来的空间开敞感

问:现如今,随着“设计”一词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宽泛,大家普遍感觉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造型”和“美”的追求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请问您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前田育男:我们在造型上投入的每一分精力,其实都是服务于公司的品牌建设过程的。如果我们想最大限度地提升马自达的品牌价值,公司的全体设计师、模型师、技术人员以及经营管理者,就都必须牢记这一点。而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我们设计部门首先必须拿出一眼就能打动观众的设计作品。因此,哪怕是在公司内部举行的设计研讨会上,如果我们的作品不能瞬间将美传递给现场观众,不论设计师在造型上耗费了多少心血,都意味着这项设计的生命已经就此终结。这正是马自达一直以来秉承的决不妥协的造车之道的真实体现。

随着新能源、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大量应用于车辆领域,整个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我们对这场变革持积极态度,但也担心这可能改变人们对汽车本质的一贯看法,汽车会不会从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变成一种纯粹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如果有一天汽车真的成为纯粹的交通工具,那么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再去追求汽车造型风格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另外,从最近的一些汽车设计作品里,我已经感到设计师对汽车造型之美的那份渴望不及以往那般强烈了。

但无论外界环境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马自达都会永远坚持成为一家用心追求汽车造型之美的企业。在我们心中,汽车就像身边的挚友,早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迫切想要将汽车造型之美带给自己的那份感动,分享给每一位客户,希望帮他们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坐进爱车时的那份欣喜之情。

在意大利科莫湖畔举行的埃斯特庄园经典车展上,RX-VISION艳压群芳

问:请问马自达的造车理念是如何转变成今天这种形式的?

前田育男:如今的马自达,在造车理念方面的确发生了很大转变。此前,我们只是尽可能地将单一车型的设计做到最好。而现在,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升马自达的整体品牌价值。因此,我们的设计对象,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马自达品牌本身。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立品牌的整体设计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款车型的功能定位进行个性化设计。比如针对年轻客户我们应该如何,针对家庭客户我们又该如何等。

马自达的造车理念,是不刻意迎合那些让客户一窝蜂地追捧的新观念。尽管这一理念可能使我们的客户群体变窄,但我们依旧坚持只生产符合自己造车理念的作品。爱也好恨也罢,我们定会坚守这份信念,永不动摇。

不过,这并不代表马自达会完全忽视各类市场反馈。实际上,我们设计部会仔细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筛选分类。为此,我们还特意举办过能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专场说明会,听他们述说自己与马自达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将客户对我们的爱,化作追求新设计的动力。

欧洲的许多汽车厂家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他们十分尊重国家、品牌传统,并且善于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渗透到客户的认知中。因此,在客户的印象里,欧洲汽车品牌往往代表的是一种坚守国家传统、尊重品牌价值的造车理念。不得不说,他们的汽车产品在工艺品质方面的确非常出色。反观马自达,尽管拥有与对方同样悠久的历史,却没有在品牌中融入任何能体现自身历史文化价值的元素。因此,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欧洲车企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

现代社会价值观讲求的是对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诞生于这一环境下的自动化移动出行方式,尽管能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但也使人们对“人车一体之感”“工具与心灵间的融汇互通”等人车关系问题的思考,变得愈发淡薄。不过,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要学会在这个时代里坚守自己的信念,永远视汽车为家人、为挚友,将汽车本就拥有的魅力,打磨得更加精致而传神。为此,我们不仅要从传统美学理念中汲取“美”的概念与元素,更不能忘记我们在用双手打造带有生命之温的车辆造型时,心中对“美”的那份不懈追求。

这是将工具与心灵间的联通视为核心造车理念的马自达,才能创造出的车辆造型表现。我认为,马自达完全可以将这种精神当作企业经营的独特理念,根植到品牌基因中,成为代代相传的薪薪之火。而这,也将是马自达设计未来所要肩负的一项全新使命。

本文选摘自《马自达设计之魂:设计与品牌价值》(略有删改,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文译者:李峥

本文责任编辑:老布

OneforAll

AllforOne

Musketeersare

alwaysready

军事

汽车

模型

户外

亲爱的火枪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与文章相关的书籍/模型/影视剧信息

请扫描右侧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