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转场,对牧民来说,不仅仅是帐篷的搬迁,更是一种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传承,是牧民们最坚守的生命里程。

一路相伴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在新疆广袤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具有分带性,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目前,牧民转场有些已经采取车辆运输转移的方式,但大部分牧民因考虑到生产成本的原因,依然选择了边放牧边转移的传统游牧转场方式。

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行政村,全村共有户人,由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构成,其中蒙古族占到70%以上。春季、夏季、秋季三个草场都在距离公里以外的巴音布鲁克,因此,每年的转场对乌拉斯台村民来说是关系到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

虽说已进入3月,但这山沟里依然是冰天雪地。到底路途怎么样,积雪有多厚,会不会遇到恶劣天气,牧民们都在观望,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尝试。

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玉素甫江·吐尔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为民办事、为民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保证我们牧民安安全全的从这个冬草场转移到夏草场,为了更进一步拉近我们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的距离,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决定陪牧民们一块儿参加这个转场活动。

经村两委和工作队认真商讨,最终决定,由第一书记带领3名党员干部一路随行,但从哈尔莫敦镇到巴音布鲁克草场,要翻越海拔多米的达坂,历时8天才能到达春季草场,风交雪气候、食宿、身体反应等问题,这对毫无经验的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新疆巴州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村民

巴图孟克:我在想他们为什么来了,他们跟着我们和我们取得联系,帮助我们转场,我听说后十分高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6户牧民,4名党员干部,多头只牲畜,组成了乌拉斯台村转场先锋队,吹响了春季转场的冲锋号,为后续转场的牧民提振了信心、探明了道路。

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玉素甫江·吐尔地:为了让牧民深深体会到我们党员干部为民办事,为群众解难的优良传统,我们所有的设备和人不给牧民添一点麻烦,牧民怎么走我们就跟着怎么走,牧民赶羊我们就陪着他们赶羊,牧民赶骆驼我们就陪着他们赶骆驼,晚上帮着牧民去看守他们的牧群,白天帮着牧民去赶羊,赶牲畜。

转场,绝不是充满着浪漫的旅途,千百年来,转场是写在蒙古族牧民史册里最惨痛,最壮烈,最惊心动魄的一笔,是一部充满悲壮色彩的史诗。漫长而艰辛的转场路上,牧民凭着自身单簿的力量,保护着他们的牛羊,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做斗争。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转场的第3天,气象部门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巴音布鲁克山区有8到9级大风,达坂地带有较强的风绞雪,是继续前行还是原地休息。这是摆在他们中间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如果明天暂不翻越达坂继续前行,风绞雪什么时候停下来还是未知,且附近也没有更多的牛粪保证取暖,最终可能会造成人畜全军覆没的恶果。要是所有人畜返回到前一天的扎营地,确保气候环境安全,但牲畜两天不吃草,同样会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失。为有效降低牧民的损失,保障牧民的牲畜安全,第一书记带领3名党员干部和一名经验丰富的牧民,扛着红旗,在前面探路,确保后面的牧民和牲畜不被深陷到积雪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犹如在夜航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新疆巴州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村民巴代:从新耐达坂翻越过来遇到了风绞雪,我们想不会遇到这样恶劣的天气,能坚持翻越过来不容易,他们能耐受住这种寒冷天气真的不容易,这是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来的,我要感谢他们的帮助。

新疆巴州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村民加力次热

新疆巴州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村民加力次热:今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五星红旗的引领下,他们跟我们一块儿转场,我们的牲畜和人员都没有遭受到损失,这个就是党的恩惠。

第二天中午,天气清朗,风高气爽。山沟里,不时的传来“嗨唭、嗦咳”的驱赶声和口哨声,五星红旗依然在第一峰骆驼背上飘扬着。转场队伍逐渐从狭窄的山沟走向了开阔的草原。

今年工作队和我们一起转场,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转场,工作队队员帮助我们牵马、赶骆驼,在路途中给予我们帮助,这次转场很顺利。

新疆巴州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村民沙格

经过这次转场的历程,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群众工作永远在路上的观念。

哈尔莫敦镇乌拉斯台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玉素甫江·吐尔地:只要群众有难我们共产党员必解,只要群众有问我们必答,使我们的群众亲身体会到党的温暖,永远坚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

转场,逐水草而居,牧民,追日出日落而憩息。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辽阔的草原上传承着,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踏着历史的足迹继续前行,一路相伴的不仅仅是早上冉冉升起的太阳,还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情怀,它就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在和静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来源:和静县委组织部)

和静,期待您的到来!

大美和静欢迎您!

编辑:魏源

审核:霍小红

终审:秦龙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推荐,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