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爱心救助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党和人民所需就是使命任务所系。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是军队履行使命任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牢记我党我军根本宗旨、维护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解人民之所难,从来都是人民军队的出征号令、前行方向。从抗洪抢险封堵决口到冒着余震搜寻抢救,人民军队冲锋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始终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不愧为抢险救灾的中流砥柱。每次灾情发生后,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哪里有险情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关键时刻和重要时期,人民军队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确保一声令下、迅即出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部队组织官兵星夜奔赴、紧急驰援灾区一线,转移受灾围困群众……一身身被泥浆湿透的军衣,一包包沉重的沙袋,一次次无畏的冲锋,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和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良作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人,但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用平凡的血肉之躯创造了不平凡的牺牲精神,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英雄和他们的感人事迹。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所属区域的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异常,南天山平均雪厚达3米以上,山区冰大阪的雪平均厚度也达到1米左右,巴音布鲁克大地覆盖在一片茫茫白雪之中,积雪之厚,覆盖面之广,为20多年来所罕见。这一情况,引起了和静县县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防汛抗灾指挥部,并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防洪抗灾的具体措施,从物力、财力、人力上均做好准备,并要求各公社、大队和村(生产队)干部群众,防患于未然。春节过后,和静县出动多人次,动用各种机车台(辆)次,挖运土方1.1万立方米,加固河堤3.5公里。虽然,今年这个县防洪抗灾工作比以任何一年都要抓得早、抓得实,但终究因气温回升过快,河床冰面与河堤相平,没能阻挡住洪水的侵袭。4月2日午夜,由于气温急剧回升,导致南天山冰大坂积雪大量融化,洪水泛滥,每秒流量达20个水,汇聚于巴仑台河中,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加上河床高于地面1.2米以上,一瞬间,冲垮河堤20多处,最大口达25米;毁坏渡槽、桥涵等水利建筑设施35座、干砌渠米;冲毁群众房屋60余间、圈舍76座,死亡牲畜头只(只);淹没黄庙村、巴音布鲁克村村民耕地米不能及时播种,致使巴仑台、巴润哈尔莫敦至和静县公路3公里的交通完全中断,造成直接、间接损失万元,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形势非常严峻。4月2日凌晨3点多钟,巴仑台河南岸大堤告急,多处险情不断,百姓生命财产备受威胁。上万名群众翘首以盼。   汛情发生后,和静县人民政府紧急向二十二团施工指挥部求援。“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这个团闻讯后,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方案,火速派遣5个施工连队余名官兵,乘坐12辆军车,在团长王俊学的带领下紧急驰援南大堤抗洪抢险。此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行进途中,由于部分道路被洪水冲毁,车辆前进受阻,王团长果断率领官兵下车徒步前进。经过2个小时的紧急行军,官兵们终于赶到了抗洪抢险现场。巴仑台北岸大堤险情不断,这个团高机连负责的堤段连续出现管涌险情。全体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一不怕死”革命精神,连长、指导员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官兵们舍生忘死与洪水搏斗,迎着决堤的河水奋勇救助群众26名,直接救起牲畜(头)只。期间,堤坝再次出现管涌险情,抢险官兵不顾个人安危,纷纷跳入冰凉、湍急的河水中封堵漏洞,加固堤段,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又一次成功排除险情。官兵们搬运土石余立方米,筑起一道底宽2米、上宽1.5米、高0.8米、长米的防洪副堤,稳固了主堤坝防线。由于巴仑台和巴润哈尔莫敦等大部分公社均受洪水淹没,多处村庄(生产队)民房垮塌,道路严重损毁,大量群众被困。特务连官兵充分发挥吃苦作战精神,连续2个昼夜,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先后营救人员人、疏散受困群众人,保护和抢救人民财产多万元。4月3日下午,官兵们又接到紧急情报,迅速转移战场,彻夜奋战,加固堤坝近米,搬运土石余立方米.在整个行动和抢险过程中,排长刘凌不顾腰部疼痛,轻伤不下火线,主动请缨上到抗洪抢险最危险的地方去战斗。班长张伟今年已是面临退伍的老兵了,始终坚守在救灾一线,他坚定的说:“只要当一天兵,就要干好每一天。”   4月4日,和静县许多村庄、生产队和牧业点被洪水围困。参战部队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紧急奔赴受灾现场开展救援,采取车运、马驼、人背方式,不分昼夜全力搜救,先后解救遇险群众多人,现场无人员伤亡。巴仑台河大堤出现险情,三连多名官兵,分成3支分队6个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地方民兵救灾力量一起连续奋战32小时,成功封堵决口,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前1天完成任务。巴润哈尔莫敦公社哈尔乌苏村发生险情后,一连、机枪连多名官兵闻令而动,快速反应,迅速赶到灾区投入到排险战斗,克服沙漠、戈壁、盐碱地施工难度大、昼夜温差大等各种困难,连续2天2夜抢修加固堤坝、开挖泄洪渠,成功排除险情。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勇挑重担,团结带领官兵坚决完成各项救灾任务。50多支党员突击队当先锋、打头阵。在抢险行动中,奋勇抢险,攻坚克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针对抗洪救灾发展态势,政工干部把思想发动和宣传鼓动做到每条大堤、每个抢险点。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鼓舞了广大官兵的参战官兵的热情和斗志。“前方即使是刀山火海,我们也要趟过去,前面即使是泥潭,我们也要爬着过!因为我们身后站的是无数人民群众,所以,我们不能退却……”政委胡志亭用坚毅的目光,铿锵有力地对全体官兵说。在抢险、排险中,士兵们连续在泥泞的道路里面行走,体力严重透支,有的生病发烧,仍然坚持挺住;有的精疲力尽跌倒了,依然咬牙坚持爬起来,直至最后累倒休克……由于官兵们长时间超负荷劳作,十指磨破了,手掌打起了血泡,双腿留下了道道伤痕,鞋子被磨穿露出脚丫,大家干脆把鞋拖了,打着赤脚挥锹装土,身背几十公斤重的袋子穿梭于崎岖不平、满是泥泞的河岸边加固河堤……双脚由于长时间泡在泥沼里,双脚浮肿,泡的变皱,有的双脚还被石头、泥沙磨得血肉模糊,冰凉的泥水一浸泡,穿心的疼痛,但没有一人叫苦!2天2夜没得到休息的士兵们的双眼都布满了血丝,身心极度疲惫,吃饭时,有的人手端饭碗吃着吃着,头一歪,就倒在地上睡着了。累了,渴了,饿了,困了……但没有一人退缩!一声号令,大家立即爬起来上大堤,即使这样艰苦,官兵们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高昂的斗志,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忘我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参战官兵驻守抗洪抢险第一线,严正以待,牢记职责使命,誓与洪魔抗战到底,守卫百姓生命财产安全。4日3日早晨9时许,兰尕扎尔村有大量群众被困。机枪连三排30名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实施营救。“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被困群众们看到官兵来后,情不自禁得欢呼起来。经30分钟的营救后,现场51名群众被顺利转移至安全区域。4月3日夜晚10点钟,由于受大雨影响,乌拉斯台村多处房屋倒塌,受灾群众多人。11时20分,有人员被困。二连二排立即出动40名官兵火速前往现场实施救援。抵达现场后,经勘察发现地势较低,现场水位达到1.2米左右,不少土坯房已被水淹没。不少老人小孩哭喊着趴在房顶等待救援。排长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即找来木梯将人小心解救下来。凌晨12时10分,在一名村干部带领下,30名突击队员前往水泥厂疏散群众。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救援,共转移疏散被困居民76人,抢救被困人员19人,现场无人员伤亡。   凌晨1时30分,巴仑台铁厂一名患有心脏病的老人被困,卫生队2名军医和地方卫生院4名医生护士赶到现场营救。救援事发地一片漆黑,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救援人员不顾生命危险,手举电筒,头顶药箱,小心趟过齐腰深的洪水到老人家中紧急救治,并将老人成功转移到了巴仑台卫生院。 当日拂晓,哈尔乌苏村有一户人家三个孩子两个大人被困在一个山包上,情况紧急,村干部请求救援。正在砖厂救援的官兵得知情况后,迅速前往救援。在行进路上,不时遇到横斜的大树、漂流的杂物和湍急的洪水官兵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并于7时40分到达现场。经勘察发现哈尔乌苏村全村被淹,停电没水,受困的2个幼小孩子饿得、冻得哇哇直哭,一家5口人的生命安全更是无法保障。解救过程中,官兵们一边安抚着小孩情绪,一边用门板将大人小孩一个个转移到安全区域。一路上还不时的看见有很多群众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等待疏散撤离,纷纷向官兵们发出求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官兵们都一边安抚,一边舍身忘己、不顾安危的跳进水里去救人。在群众的赞扬声和被救幼小孩子家人的感谢声中,士兵再次赶往其它地方救援。糟糕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泥泞的道路,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泥水,永远不会干的军服,这是汗水与泥水的交织,这是青春与血性并行的真实写照!此刻的战场,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没有轰鸣,无论是旱魔、火魔、洪魔还是任何灾害,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士兵,气吞山河的回声和奋不顾身的壮举!正如那句话:人民军队为人民!灾难面前不低头!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灾情,全体官兵冲锋在前,奋力支援地方抢险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部队共出动兵力0人次,转移安置群众0人次,巡诊救治群众人次,在抗洪救灾斗争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抗洪抢险过后的一幕幕,催尽了百姓的泪水,脸上的擦不尽的汗水,身上甩不干的泥水,泥泞的双腿,满是褶皱的双脚,还有那数不清的伤痕,让人民群众感到了满满的心疼!看着在一线灾区救援的官兵们,许多老百姓,眼里噙满泪水,情不自禁的大声喊道:“小伙子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了,你们是好样的,向你们致敬!记得注意安全……”广大指战员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灾后重建放在首位,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人民军队宣传队、工作队的优势,动员群众增强战胜洪灾的信心和勇气,齐心协力做好抗灾自救。部队还积极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协助搭建帐篷,为断水、断粮、断电群众及时送去饮用水、米面、棉被、衣物等生活物资。派出3个医疗分队给参战官兵和百姓检查身体,检测饮用水源,到各村庄、生产队、牧业队进行消毒,防控疫情,宣传人(畜)防疫常识,为群众巡诊治病、发放药品。抽调名官兵到受灾地区,做好救灾、防灾、减灾工作,帮助地方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呼青衙门村0亩玉米、0亩小麦苗被洪水和淤泥浸泡后枯萎死亡。上百名解放军指战员和民兵顶着风沙,弘扬“患难与共、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夜以继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挥锹清理厚重的淤泥,复播其它作物,大家个个汗水湿透衣背。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地方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急部队所急,想官兵所想。看解放军帮助百姓抗洪抢险,重建家园,很辛苦,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为官兵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抗洪一线工作强度大,天气逐渐炎热,为防止中暑,许多群众每天到驻地为士兵们送绿豆汤和凉茶,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尽快把溃堤缺口堵住,官兵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抗洪一线上了,一天下来流了很多汗,加上泥水浸泡,衣服脏的不成样子,没时间洗,看到这情形,当地妇联组织30多名广大妇女同志为解放军洗衣物、洗床单、整理衣物,使全体官兵深受感动!每天抗洪抢险,官兵们体力消耗很大,当地人民政府组织人员想方设法为大家改善伙食,丰富花色品种,增加营养,让一线士兵吃好、干好,不想家。让官兵们感动不已,增强了战胜“洪魔”的坚定信心和旺盛的斗志。 人民军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人民群众最可爱、最可敬、最可信的人。军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一起、干在一起,铸就铜墙铁壁,最终夺取了防灾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人民子弟兵在危急关头,不怕艰险,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受到亿万人民赞誉。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不怕困难,甘愿奉献,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未完待续)作者简介:王建新,笔名,凝思,年出生在新疆兵团第十师团,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现已退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过4年军旅生活,当过工人,干过记者,从事过电视、宣传、党建、信访等职业。喜欢写文、爱好摄影、酷爱垂钓、钟情于自然山水间。诸多作品散见于疆(内)外刊物,并获不同奖项。主要代表作:《军魂永存》《西上天山的“大兵”们》《又闻沙枣花飘香》《记忆深处的红木屋》《给心灵放个假》《阿勒泰的秋天》《故乡的石拱桥》等。目前已有30多万文字发表,有10余篇散文、纪实文学、随笔、回忆录等作品被收录丛书。剪一束阳光,放于手心,用淡淡的心情,写出淡淡的文字。人生感悟:看淡繁尘,淳朴生活,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王建新之凝思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