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这辈子要种万棵树”

——记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获得者付志周

(新疆日报唐堪东)这里的杨树林一眼望不到边,树木笔直排列,像一排排卫士守护着一块块农田。以前,这里全是沙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付志周一家坚持在这里种树。如今,他们已经在多亩土地上种植了80万株杨树。

站在一处还待平整的沙丘上,76岁的付志周依然豪情满怀:“我这辈子要种万棵树!”

年12月31日,付志周站在自己亲手种植的防护林前。柳文华摄

付志周是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二组的一名普通农民。

年11月30日10时,这位普通农民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挂在了他的胸前。

年,付志周、陈爱兰等一批年轻人从河南郑州支边来到了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

回忆起当年11月来到此地的情景,付志周历历在目:“刚到村子里落下脚,环视四周,满眼都是黄灿灿的一片,我们还以为是成熟的麦田呢,仔细一看,这哪里是麦子呀,就是漫漫黄沙中一片片枯黄的杂草。”

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可付志周和陈爱兰却像沙漠红柳一样,顽强地在这里生根发芽。两人在携手扮绿荒野的路上收获了相伴一生的爱情。

年,付志周一家分到了50多亩承包地,承包地周围都是沙漠沙丘。“每年都会被风沙掩埋掉二三亩土地,心痛却很无奈。”付志周暗下决心要与沙漠抗争,开始了造林治沙之旅。

付志周开始种树,并动员家人和他一起治沙。

陈爱兰回忆,一次春天刮大风,付志周挖的树坑一次又一次被流沙掩埋,房子里的被子上有一指厚的沙子,周围村民的棉花全部被风刮死了,不得不重播。

为保证所种树木能够成活,付志周在沙区边缘种上了防护林,逐步建成防护林带。

付志周对家里人说:“老家有古话‘要想富,多栽树。年轻栽树,老了有福!’我们栽树不但能致富,更能防治这里的风沙,为百姓造福,给后代留一点绿!”

三儿子付温平说,他10来岁就开始和父亲种树。到了30岁时,父亲决定绿化村里的这片沙漠,家里人坚决支持。

进入新世纪以来,付志周抓住“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年自筹资金,购买了1台拖拉机、3台推土机。同时向亲戚朋友借了80万元,打了7眼机井,修筑了近8公里长的防渗渠,拉了5公里长的高压电线,以满足树木正常的用水。

在治沙工作中,他采取“前拉后堵、分片治理、先易后难”的方法,自主栽植防风固沙林。

在付志周的感召下,很多村民参与到治沙的大会战中。他们治理了1.2万亩沙化地,保护耕地万亩。目前沙区已逐渐形成“乔、灌、草、点、带、片”的防沙体系,有效地阻止了流沙继续前移。

和静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钱新刚说,截至目前,和静县“三北”四期防护林人工林达到30万亩,付志周一家就种了亩80万株,他是名副其实的“治沙愚公”!

编辑:尹可

审核:齐加富终审:秦龙

来源:新疆日报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HJ

和静零距离

新闻线索长期征集

和静零距离现向大众征集各类新闻线索。您提供的线索,我们将整理出来作为栏目素材。请将新闻稿件或图片附作者姓名和电话发至邮箱bzhjxcb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