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23.html

庄子把心斋的作用比作镜子,有时又比作水。他说: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德充符》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德充符》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此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庚桑楚》

从上可以发现:欲望与心知得到解放的虚静之心,其效果是“明”。

所谓“静知”,是在没有被任何欲望扰动的精神状态下所发生的孤立性的知觉。此时的知觉是没有其它牵连的,所以是孤立的。

在静的精神状态下知物,知物而不被物扰动,如镜之照物。“不将不迎”,这恰是说明知觉直观的情境。

其所以能“不将不迎”,一是不把物安放在时空的关系中加以处理。如果如此,便是知识追求因果的活动。

二是没有自己利害好恶的成见,加在物的身上。如果如此,便是实用或功利,心为物所动,物亦为成见所歪曲。

心既不向知识方面歧出,又无成见的遮蔽,心的虚静的本性便可以呈现出来。虚静的自身是超越时空而无一间隔的存在;所以当其与物相接,也是超时空而一无限隔的相接。

有迎有将,即有限隔;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这是自由的心,与此种自由的天地万物,两无限隔的主客两忘的照面。

胜物而不伤的胜,不是战胜的胜,读平声,是对任何物皆能(胜)作不将不迎的自由而平等的观照之意。

弛心于知识的人,精心于此一物,即不能精心于彼一物,这即是不胜物。夺情于好恶的人,愿情于此一物,即会抗拒其它之物,这即是不胜物。

“应而不藏”,即能无所不藏,即能“官天地,府万物”,此谓之胜物。

所谓“不伤”,从两个方面理解:若万物挠心,这是己伤;屈物以从己的好恶,这是伤物。不迎不将,主客自由而无限隔地相接,此谓之不伤。在这种心的本来面目中呈现出来的对象,不期然而然地会成为美的对象;因为由虚静而来的明,正是彻底的美的观照。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万物之本也。……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天道》

这是说明,并不是把静作为一个理念或者概念去加以追求,乃是说在由万物而来的是非、好恶,得到解脱时,便自然而然地,是静的状态。若从涵容方面说,同时也是虚的状态。由此可知,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起,发展到庄子的无己、丧我、心斋、坐忘,是以虚静把握人生本质的功夫,同时即以此为人生的本质,并且宇宙万物,皆共此一本质。故当一个人把握到自己的本质时,同时即把握到了宇宙万物的本质。他此时即与宇宙万物为一体,所以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虚静之心,自然而然地是明,而这种明,是发自与宇宙万物相通的本质,所以此明能洞透到宇宙万物之本质;这样“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这种明是直通天地万物的本质。所以说:“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天地》)”

庄子说的“明”,是以虚静为体、为根源的知觉,所以不同于一般所谓的感性,而是根源的知觉,是有洞彻力的知觉。

“知觉是洞察内部、通向自然之心,扩大自我以解放向无限的。”这是从实用与知识解放出来以后的以虚静为体的知觉活动,正是美的观照。从实用与知识解放出来之心,正是虚静之心。

虚静中的知觉活动,是感性的,同时也是超感性的。或可作为庄子之所谓“明”的低层次的解释。

瑞士的诗人阿米尔在其日记中,有如下一段:

有一度沉浸在曾经享受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时光中。例如:早上坐在芬西尼城的废墟中的时候;在拉菲的山巅,正午的阳光明媚,忽然从一棵树下,一只蝴蝶翩翩飞来的时候;又某个深夜,在北海岸边,仰望星空,看到横空的银河的时候;似乎回到了遥远的宇宙的梦中,我把世界含融在自己的胸中,而觉得无垠的星辰,是属于我的东西。这是神圣的瞬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感觉。思想从此宇宙飞翔到另一个宇宙……全身心地陶醉在这静谧之中,忘掉了一切。

有人对此解释说:“自我感情中出现的一种变化,而成为忘我的状态。”

庄子所谓的明,是由忘我而来的。庄子全书有许多忘我的状态。如《齐物论》中的“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天下》中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及《在宥》中的“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等。

这些都是在心的虚静的前提下,由美的观照所升华的艺术精神。

注:本文是学习了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第88至94页后的学习笔记。

图为尚谷拍摄的八仙宫

(完)

尚谷陕西武功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年9月至年12月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

人生座右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往期回顾

尚谷古意画牛

学艺笔记(二)——艺术家人格修养的功夫

学艺笔记?——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理解:技、艺和道的关系

年关(二)

年关(一)

一针一线总是情——荷包

腊梅

金秋赏菊

鱼之乐荷之美

听......花开的声音

蜜蜂

唤醒梦想

婚姻是一生的旅行

尚谷手卷——澄怀观道

尚谷宋画研习(三)——向经典致敬

尚谷宋画研习(二)——与宋画对话

尚谷宋画学习(一)

尚谷写生(一)——老房子

我的忘年交——《江山秋色》

界画——宋画山水的切入点

尚谷绘画——花鸟篇

尚谷绘画人物篇

兰强老师最新山水小品(三)

兰强老师最新山水小品(二)

兰强老师最新山水小品(一)

兰强老师长卷《秦巴揽胜》(珍藏版)

兰强老师《秦巴揽胜》之七《佛岩望江》

兰强《秦巴揽胜》之六《昭化古镇》

兰强老师《秦巴揽胜》之五《雄关千年》

兰强老师《秦巴揽胜》之四《直插天外》

兰强老师《秦巴揽胜》之三《云岭依依》

兰强老师《秦巴揽胜》之二《翠云林深》

兰强老师《秦巴揽胜》之一《梓潼柏老》

兰强老师临《蓬莱仙境图》赏析(大图高清)

兰强老师手卷——终南如画

兰强老师国画教学画稿(部分)

兰强老师写生作品欣赏(二)

兰强老师写生作品欣赏(一)

老师教我们用心

兰强老师教树石基本功

乡愁

西安碑林灿若星汉(下)(多图请慢慢欣赏)

西安碑林灿若星汉(中)

西安碑林灿若星汉(上)

沈海小楷作品——《道德经》(附图高清版)

老父亲说旧事——赶马车

老父亲说旧事(下)

老父亲说旧事(上)

怀念岳父

我的恩师——张启琇老师

怎样培养“意”(下)

怎样培养“意”(中)

怎样培养“意”(上)

山水画家李玉田教授

人物画家王燕安教授

向大家介绍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先天自然功

汪志伟中医大夫——我的指路明灯

思念猫

雀儿

真诚祝愿

我的大学经历

MyMottoes(我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

长按下图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