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再谈“大观园”的参照系━━江宁织造桃源别墅即是隋织造园前身 本人以为确如上文所叙,小说中的“大观园”极有可能如明义、裕瑞、袁枚所说,作者参照了曹家在随园故址的花园,而绝不可能是北京的和珅府园或恭王府园。这里想就有关学者的相关考证,再补充谈一谈关于大观园故址参照系问题的看法。 最近看到兰良永先生《随园沿革新考》,还有胡铁岩先生《曹家后期的江宁织造署和随园西邻小桃园,兼谈曹家与随园的关系》两文,颇受启发。 兰良永先生的《随园沿革新考》,主要运用大量史料及曹寅、高斌等人的诗句,对曹寅受业结社地址、曹寅常年去清凉山结社过小仓山路径,以及隋园、随园和小桃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还探讨了曹家及江宁织造迁移至桃源别墅即小桃园隋园旧址的问题。所论述内容与此文有关系的问题,摘其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曹寅年少时经常在进香河畔的石桥(即今大石桥一带)受业,在清凉山结社,经常由现大行宫附近或北门桥附近的织造府到石桥,或由现在的珠江路方向经干河沿前往清凉山。 2.隋园面向干河沿,在小仓山北支南坡,有围墙;随园则隔河横跨小仓山南北两支,无围墙;隋园门在园的西南,随园门在园的东北。 3.隋园又名桃源别墅,原属小桃园,因隋园名响,渐夺原名。隋赫德被革职后,接替江宁织造一职的是原江苏布政使高斌,高斌诗称桃源别墅为江宁织署、为家,称由外地回到江宁织署就是回到家,这可以认为织署就是织府,就是家,更可证明高斌接隋赫德任江宁织造主事时,位于小桃园的别墅是织造署、府、花园连为同一整体的。 4.明末吴应箕在小仓山有园,是一件存疑的事。他家境并不富足,他的园林观也有问题,他认为园子大了难收拾。他的确认为小桃园尤为胜地,但他又说朱之蕃在小桃园的园子,“惜今亦易主矣”,“予尝自谢公墩迤逦至其处,遂有卜居之心,惜今亦易主矣”。这就告诉我们,吴氏如在小桃园有园,“卜居之心”便无从谈起,“惜今亦易主”也说明他在小桃园无园。他在小桃园即随园故址有园是被人“安排”的。 胡铁岩先生的《曹家后期的江宁织造署和随园西邻小桃园,兼谈曹家与随园的关系》一文,详细分析了“随园故址即大观园”说法的由来,并提出了随园故址虽不是大观园,但确与曹家有一定的关系,很可能曾一度就是属于曹家。概括其论述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园故址虽不是大观园,但很可能一度属于曹家。隋织造园与袁枚的随园实际仅一墙之隔,是位于永庆寺北和谢公墩南的小桃园即桃源别墅。 2.清人黄之隽在《游金陵城西北记》一文中详细记载了所看到的“隋织造园”,实际是江宁织造高斌的“桃源别墅”。高斌诗“西堂寒暑坐朝昏,四序莺花嘉树轩。潋滟池边双桂岭,清凉山下小桃源”证实了“桃源别墅”的存在。而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载“离随园数武,地名小桃源”,则证明随园与桃源别墅相邻。 3.桃源别墅的主人一度是接替隋赫德的江宁织造高斌,高斌诗中“嘉树轩”和“爱莲亭”是别墅花园里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高斌诗称此别墅为“江宁织署”。 4.高斌所住的园子,其后的“尚衣局寅公”也住过,也就是后来的江宁织造寅著也住过,证明这个园子(严格讲是桃源别墅)是应属于江宁织造署的官园。只不过在寅著任职之前,织造由藩司兼管,此园荒废了。 5.江宁织造署、府搬往小桃源的“桃源别墅”,应是在曹寅任职时期无疑。曹寅《与曲师小饮和静夫来诗次东坡韵》诗中说“荒凉共叹老官署”便是明证,而且曹寅搬离“老官署”时间也不短了,才有桃源别墅与“老官署”的对比,才更见“老官署”因无人居住而荒凉。但曹寅偶尔与诗友会到此“浅斟低唱”。 6.隋园的园林不是官产,是雍正赏给隋赫德的,所以隋赫德才可能转让他人,隋园(桃源别墅花园)应属曹家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兰先生和胡先生的两篇文章,不约而同都注意到了隋赫德以后的江宁织造主事高斌,都由高斌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