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男性单侧性白癜风受伤能扩散吗 http://www.hldxc.com/hzys/hzys/3019.html

总有一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被报告显示的身体某个部位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虑:这些息肉会不会癌变?到底该不该切除?

其实,有些息肉,可能是肿瘤的前期征兆,但有些是良性的,不用过多在意。

那么哪些需要提高警惕?又该如何治疗呢?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

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大肠癌。 

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医院做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

平时要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胃息肉:切不切看病理

胃息肉也大概有两种类型,即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胃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首先要做活检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可以选择胃镜下治疗),以绝后患。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

炎症性息肉体积比较大的直径>2cm者,也建议切除。

由于胃息肉容易复发,切除后,要在3-6个月复查一次。

多数胃息肉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推荐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大便潜血和内镜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胃息肉的发生。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

特别是对于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胆囊息肉:看具体情况再议

胆囊息肉就是胆囊黏膜上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

目前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长期饮酒,高脂饮食,不吃早餐、压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规律者,容易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但也要预防癌变。因为胆囊息肉可能导致胆囊功能异常;位置靠近胆囊管的息肉长大堵塞管道后,可能造成胆囊积液和胆囊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可能导致癌变。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一旦发现就要定期复查。

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如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超过50岁;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无症状,要每3~6个月随访,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

鼻息肉:久治不愈可诱发并发症

鼻息肉常出现在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是一种良性小肿瘤。鼻息肉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续长大,鼻塞感会加重。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会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更致命的是可引发癌变。

因此,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医院做鼻窥镜检查。如果确诊是鼻息肉,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在治疗上,如果息肉患者病情不重,可用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并持续观察;

如果息肉较大、症状较重,则要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宫颈息肉:治疗不及时可影响怀孕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与月经类似的出血症状。

因宫颈息肉会产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会破坏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会形成黏液栓,阻碍部分精液进入子宫,影响受孕。如果在孕期发现宫颈息肉,息肉会慢慢长大出血,影响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应定期做妇科检查,一旦发现有宫颈息肉,应尽早治疗。若息肉较小时,可先药物消炎。如果超过黄豆粒大小,可微创手术切除。

术后应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息肉性质。若病理检查有恶变,要进一步治疗。若无恶变,因宫颈息肉易复发,术后也要定期复查。

声带息肉:声音嘶哑是信号

声带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长期发声不当、长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关。主要表现为声嘶,嘶哑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异,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

声带息肉不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息肉较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难。

声带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但很多息肉在癌变后,患者并没有很强的不适感,息肉就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

要注意,早期喉癌与声带息肉症状相似,较难用肉眼鉴别,需要做活检区分。

因此,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喉部异物感、咽喉干痒疼痛,医院做纤维喉镜明确诊断,必要时也可在医生建议下做手术摘除。

预防声带息肉的办法是常用胖大海、菊花泡水喝,不要连续讲话时间太长,注意休息,吃一些润喉药,睡觉前喝一杯凉茶润喉,少吃酸辣食品,少喝酒。

本文综合自胃肠病、科普中国、健康时报

编辑:王倩

有癌不可怕

有爱不孤单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