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kx/m/1722.html 中国古代的经典《道德经》,也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名著之一。书中有很多关于个人修养、为人处世方法的内容,这些观念最为中国人熟知和接受!相关言论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产生出了很多成语。 大约年前,中国出现《道德经》(或称《老子》),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名著之一,虽只有81章(段落)、个左右方块汉字,但语言精奥、内容广博,涵盖思想哲学、政治治理、社会伦理等诸多学科。 《道德经》大部分内容其实是对君王们的指导、告诫、建议,是劝谏“有道君王(圣人)”的言论,包括很多关于个人修养、为人处世方法、运用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言论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最为中国人所熟知和接受!由此产生了很多成语、熟语,对现代人很有启发,这里捡10个加以介绍。 1、虚怀若谷,是谈个人胸怀宽广、谦虚宽容的修养。《道德经》两次提到“若谷”,都是对君王修身养性的建议,一是第15章“旷兮其若谷。”是讨论君王诸多修养的一个方面,即胸襟开阔如虚静空旷的山谷;二是第41章“上德若谷。”也是说君王(上)遵循大道之行(德)就像溪谷那样虚静谦下。而“虚”字也是君王修身的重要内容,第16章一句:“致虚,极也;守静,笃也。”是说君王要追求虚和静,无欲无为就能达到心灵坚定而至极的状态。将这些说法归类于“虚怀若谷”,正是在告诫现代人:胸怀要像山谷一样深广、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2、燕处超然,是谈个人超然于世的状态和修养。出自《道德经》第26章一句:“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说有道君王虽有荣华生活,但安心静气、超然物外。这里的“燕处”,是指安逸享乐的生活,君王即便身处这样的生活中,也应当超然一些!正是在告诫居于重要枢纽位置的君王要安静、谨慎,不要轻率乱动。“燕处超然”又何尝不是在告诫现代人:不论生活遇到何种情况,都应该心态平和、超脱潇洒。 3、见素抱朴,是谈个人无为、慎为的修养。出自《道德经》第19章一句:“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此前讨论的是君王治理国家三项要点,这里是说君王要外表行事朴素、内心纯真质朴(见素抱朴);要减少私心贪念、降低所求欲望(少私寡欲);要抛弃技艺学问、绝止思虑忧患(绝学无忧)。“见素抱朴”又何尝不是在告诫现代人:要坚持朴素、无华的作风,要保持质朴、纯真的本心。 4、不言之教,是谈个人清静、无为的修养,引申就是要以大道(自然规律)、以自身行动教化他人。出自《道德经》第43章一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此前讨论的是水、气至柔而威力巨大,这里是说君王要像水、气那样不发号施令而教化、不肆意妄为而增益,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治理方法了!现代“不言之教”进一步引申、通俗化,是在告诫现代人:居上位者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来教育人。 5、多闻数穷,是谈个人不被外部纷繁复杂世界所迷惑的修养。出自《道德经》第5章一句:“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此前讨论的是天地间如同鼓风风箱,虽中空却能鼓动运化、永无穷尽、运化无穷而生生不息,这里是说君王博文广识就会扰乱心智、陷入困顿,不如(像中空的风箱)遵循大道、尊重自然规律。“多闻数穷”又何尝不是在告诫现代人:如果见闻过多,反而容易被迷惑、应对方法反而会穷尽。 6、被褐怀玉,是谈个人追求真才实学、不必重视外表的修养。出自《道德经》第70章一句:“是以圣被褐而怀玉。”褐(hè)是指粗布衣服,是说有道君王总是外表粗鄙,而内心如宝玉般润美,当然,说心如美玉也是指君王遵循大道,语言都有本源、行事都有原则。而若粗浅地理解“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也没问题,正是在告诫现代人:要有真才实学、道德修养,并深藏不露,不必重视外表。 7、福祸相依,出自《道德经》第58章,此章是讨论“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反向转化”问题,即所谓“物极必反”。开头便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是说祸患之旁常存福瑞,福瑞之下常伏祸患;福祸转化的终点在哪里呢?而现代“福祸相依”多是表示: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就在《道德经》出现几百年后,西汉初期刘安编撰《淮南子》,其中有“塞翁失马”的故事广为人知,正是对“福祸相依”的最佳注解。 8、大器免成,出自《道德经》第41章,此章是讨论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的问题。开头便说:“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是说最庞大方正之物没有边际,最庞大的器皿见不到整体,太洪亮的声音不再听得到,太宏大的形象会看不清;大道遍布宇宙,却幽隐而无法形容。于是“大器免成”的深刻含义就是:重要器物不必有打磨过程、见不到整体形状,(所以)不应干预人和事物的成长过程、顺其自然便能“成器”! 9、大器晚成,今天常见的成语“大器晚成”,是《道德经》在汉代之后多年的讹传版本,马王堆古本《道德经》告诉我们“大器免成”才符合全书宗旨、才是本意和正解,后世说“大器晚成”可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但“大器晚成”流传多年,对我们现代人也很有启发,它很可能出自某位儒生的改动、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观念,也是在告诫现代人:万物都须“成器”,只是要慢慢来,重要器物更要仔细打磨、最后完成,做大事更应如此。 10、大巧若拙,出自《道德经》第45章,此章是讨论“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不一致、对立”问题,即所谓“本质虚空”。开头便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盈若?。”是说遵循大道成就万物却像有所缺憾,充盈万物却像幽静空虚,其功用永不衰退穷尽;(有道君王)守正直,却像受到委屈而忍辱;有智巧,却像笨拙迟钝而谦卑;受拥戴,却像亏损不足而自贱。现代“大巧若拙”的意思基本未便,正是在告诫现代人: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表面看似笨拙。 当然,《道德经》中的成语、熟语远不止这10个,内容也不仅限于个人修养、辩证法,感兴趣可以再找一些加以研究。 #深度好文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