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事情要辩证统一地去看待,去解决。

《老子》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较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这意思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规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生动地表明了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性质。一般来说,动和静是对立的,但这一诗句却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起,统一了起来。“蝉噪”和“鸟鸣”都是形容“动”的,然而这种“声”动却增强了“静”的效果。

寓静于动,动中显静,动态的字眼烘托了恬静的意境,并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才华。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事物,需要我们用辩证思维来指导,从而在形象思维中实现美的意境。

我们做事情也是如此,只有注意客观事物的矛盾关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最好。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被称为对立面的统一跟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人类社会、自然界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时遇到挫折或坎坷之时,往往把“祸”放大,而忽视了“福”的潜在性,更多担忧的是“祸不单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也就是说,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很生动地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事物两方面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事物才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世事无绝对,成与败、存与亡、新与旧、福与祸等都是对立的相互关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代社会中,人长得漂亮一点也确实是个优势。个别公司招员工的时候,就是先看人漂亮不漂亮。如果太丑了,表现比较出色也会被淘汰。相反呢,就是能力稍微差一点也是逢之必录。

有的人感叹道:学得好还不如有张漂亮的脸。一个人的美与丑是上天注定的,是父母给的。虽然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换种想法去思考,就不会有烦恼了。

天下这么大,不可能处处都是美女。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此烦恼,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丑有时也可以变成一种美。

在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均有其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这也就构成了生命的两面,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对立,生死相依,若失去了方,生命就不存在了。

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对立面,当工作一筹莫展,乌云一片时,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努力寻求矛盾的转化,即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而不至于悲观失望。善于观察、分析各种事物对立而统一的矛盾运动,并全面分析判断,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世事无绝对,尊重事物的对立统一。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