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零距离讯(通讯员:马秀成)金秋九月,走进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开来村,笔直的柏油马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道路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的庭院映入眼帘,硕果累累的核桃、葡萄园,一张张质朴幸福的笑脸……文明时尚新风吹遍整个村庄。和静县税务局驻巴润哈尔莫敦镇开来村工作队聚焦总目标,凝心聚力,久久为功,一个清洁秀美的村庄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开都河畔。 强班子干部牵成“一根线”巴润哈尔莫敦镇开来村位于天山中部南麓,开都河上游南岸,距县城37公里,是一个紧挨戈壁地带,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由多个民族组成的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面对该村基础设施薄弱、村“两委”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等短板,“人心齐,泰山移,要想改变村里的面貌,解决众多问题,首先要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将村干部培育成为村民的主心骨、领头羊。”驻村伊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胡兵暗下决心。 工作队入驻后,将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作为重点,成立联合党支部,实行“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上一次党课、每月评议一次党员干部”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民主议事、理财、决策,规范办事程序,使村级事务运行有序、公开透明。针对村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着手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的经商党员中物色人选,向镇党委提出3名思想先进、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了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工作队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学生、表现积极的年轻农民、牧民群众中发展党员,今年,新储备入党申请人16人、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0人、发展党员8人。研究制定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确定村级后备干部9人,建立第一书记、村干部、工作队成员联系帮带制度,通过分任务、压担子等方式促进干部成熟成才。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融为一体,同学习同工作,工作队员带着干、引着干、督促着干,言传身教带动村干部作风转变。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开来村人心齐了,精神振奋了,村干部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老党员刘海山说:“工作队手把手地教我们做党建工作、做群众工作,放下身子、出谋划策,让我们对工作有了方向,更有了信心。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替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巧用力脱贫汇成“一股劲”让村民都脱贫致富是工作队的追求和目标,年,按照“合作社+农户+党员”的模式,开来村成立了“开来村专业养殖合作社”“和静县聚丰祥和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来村卫生工具制品厂”等合作社。 如今,开来村专业养殖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集肉牛养殖、羔羊育肥、骆驼奶生产、饲草料种植存储等为一体的多种经营并行的生态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常年出售品种肉牛、肉羊和骆驼,并结合扶贫攻坚、帮困致富的工作思路,常年提供工作岗位,供困难家庭人员务工就业,现在每年贫困村民增收元以上。 年6月,开来村卫生工具制品厂正式建立,工厂占地面积平方米,作为开来村脱贫产业扶持项目,按照加工程序的不同,主要分为设备组、管理组和加工组。同时在硬件条件上引进先进生产设备2台,可日产成多件成品,该厂现已纳入贫困户9人就业,在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也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为提高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来增加经济收入,“村两委”把辣椒产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链,要求聚丰祥和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施以“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思路,带动产业发展,吸纳贫困户70人就业。今年,村民种植的6亩色素辣椒、金塔辣椒和线椒等辣椒喜获大丰收,辣椒已销往兰州、宁夏、山东、四川等地,销售量达到多吨,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固定客户群体,为农民增产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的思想,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人已全部稳定脱贫,进入巩固阶段。 特色产业致富团结聚成“一条心” 开来村村容村貌的巨大改变,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和实施。安居面貌改观了,但是村民的平均富裕程度依然不高。怎样做才能促使村民尽快脱困脱贫实现富裕呢?这个问题又像镜子摆在了党员干部面前。 工作队依托开来村建设“核桃产业”大村,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核桃主导产业,集中连片栽植优质核桃亩,已经挂果的有亩。充分利用传统养殖优势,支持农民发展草畜产业,养牛多头,养羊10多只,农民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占到30%以上,挖掘开来村特有优势,拓宽规模化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组织村民土地流转0亩,农牧民贷款从年的多万减少到目前的70多万元,减轻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成本,投入17万余元实施全村农户庭院和村内绿化带通水工程,解决庭院因缺水而荒芜的问题。投入25万元完成全村户庭院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并为发展庭院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免费发放辣椒苗盘、3元种子,鼓励农户自主种植蔬菜、玉米等作物,并发展肉鸡、鸽子等家禽养殖,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在庭院内增加家庭收入。 老党员买买提·依明是庭院经济示范户,他积极利用院内硬件将相关设施进行改良,仅种植区和养殖区的自产自销一项,就让他的年收入达到13万元。他逢人便说:“自从工作队来了后,党组织力量增强了,合作社建起来了,核桃、葡萄,我们生产的辣椒、番茄都丰收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是工作队带来的,他们将真情和汗水化作一股清泉流进了我们的心。” 终审:秦龙 审核:张先国 编辑:李萍、吴光辉 投稿邮箱:bzhjxc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