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把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方向盘”

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力做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积极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按照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要求,和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瞄准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职责,全力做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一、“深”思考,预热农村交管工作“发动机”。一是紧盯农村路况。结合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形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交通管理的概况,收集和统计辖区近期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特点、成因等信息,分别按照事故发生区域、车辆类型、驾驶人信息,事故发生时间、道路类型以及违法行为种类进行研判比对,分析出事故易发路段、时间、驾驶人、车辆,及时为冬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决策部署提供第一手资料,提高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增强责任明任务。全体民辅警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树立宗旨观念,端正服务态度,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投入到农村交通安保工作中,确保辖区农村道路安全畅通。

二、“早”消除,打好交通事故隐患“预防针”。全力以赴查隐患。针对辖区农村地区道路多狭窄、视距不良和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警力对农村道路开展路面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排查邻水、急弯和事故多发路段是否设立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交通标志是否齐全;同时落实措施强整改。对排查的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台账,能整治的立即开展整治,暂时性不能整治的做出临时性整治后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整改时对每一处安全隐患路段进行逐一拍照、登记入册,同时及时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并将相关排查情况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要求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治、早消除,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三、“严”整治,吹响查处交通违法“冲锋哨”。认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形势特点,严格落实交通管理措施。一是优化勤务,科学安排。结合事故预防“减量控大”要求,合理调整勤务模式,科学安排警力,认真研判辖区重点车辆发生各类交通违法的规律、特点,实行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勤务模式,严厉查处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员、超载、超速、非法营运、涉牌涉证、未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做到查处一起,严惩一起,切实形成严管高压态势。二是突击检查,预防事故。组织警力深入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乡镇道路,及时重点检查农村面包车、农村客运车辆、摩托车、农村三、四轮摩托车,全力维护好农村道路交通秩序,坚决预防和遏制农村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发生。三是发挥"两站两员"前哨作用。在辖区乡镇进出主要路段设立临时检查点,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纠、劝导、制止,做到有违必查,有违必究,坚决把违法车辆挡在出村上路之前,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勤”管控,奏响农村道路交通“畅通曲”。针对农村客运车辆的行车特点,科学有效调整勤务时间,减少管理空档,做到"三见":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切实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和密度,采取移动巡逻和定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过往客运车辆进行逐车全面检查登记,认真发现问题,查纠问题。严查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疲劳驾驶、占道行驶、逾期未年审、无证无牌无资质非法经营行为等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检查驾驶证记分情况以及车内安全设备是否齐全。做到不漏管、不失控,对查获的交通违法行为,坚持上限处理、顶格处罚。

五、“广”宣传,占领农村交管工作“主战场”。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广播作用,围绕农村交通安全常识、典型交通违法危害、交通事故逃生避险、车驾管业务办理流程等进行宣传。二是法律法规入人心。针对农村地区驾乘车辆不系安全带、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积极发挥农村“两站两员”作用,广泛开展“一盔一带”宣传,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让法律法规入脑入心。同时,深入开展抵制酒驾宣传,突出案例警示,宣讲交通违法的危害严重后果,针对面包车超员、客货混装、货车超载超限等农村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宣传劝导及执法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三是警示教育强宣传。积极组织民辅警逐一深入辖区客运站开展源头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教育培训和安全提示,大力提升广大客运车辆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