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在厨房忙活了好几个小时,精心做到荤素搭配、营养齐全,好菜好饭摆了满满一桌子,娃却一点不领情。要么吃饭时屁股像猴子似的动来动去,要么就把菜往你面前一推——“我不想吃了!”

家有“饭渣”,一把辛酸泪。有个朋友的孩子因为太挑食,长得瘦瘦小小,幼儿园体检时的结论居然是“营养不良”,当妈的别提多委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饭又香又甜,轻轻松松一大碗下肚,羡慕到想哭。

对于这些不肯好好吃饭的孩子、挑食厉害的孩子,有没有什么好故事来“对付”他们呢?

为了让宝宝好好吃饭,爸妈们可谓动足了脑筋。

有的妈妈会“利诱”:“宝宝乖,吃完这碗饭,就给你吃个果冻。”

有的妈妈会“威逼”:“一定要吃!不吃打屁屁!”

还有很多妈妈(或者奶奶和外婆),会追着宝宝喂饭,宝宝在前面跑,大人端着碗和勺子在后面追——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熟悉?

其实,专家认为,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不仅仅是指“把一碗饭吃完”,而是至少包括下面这几方面的能力:

孩子的自我进食能力(能不能自己吃饭?)

孩子的进食品质(有没有挑食?吃得好不好?营养是否均衡?)

孩子的进食持续(专心吃饭的时间)

孩子的进食环境适应(能不能在固定的桌椅前吃饭)

从上面这几条里面不难看出,孩子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最重要的是培养自主能力。比如上面提到的专心吃饭、自己吃饭,考验的都是孩子能否“自己做”,而不是大人追着喂饭就可以实现的。

而一个好听的故事,恰恰可以提高孩子吃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今天榕榕姐姐讲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就是一个关于吃饭的故事。

故事里的朱莉娅倒是吃得不少,可她的毛病是乱吃,吃得不健康,而且太多、太快,所以她的肚子里出事了!食物们掉进肚子火车站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肚子里的小精灵们要罢工抗议了……

这个故事不但有教育意义,还具有科普功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是如何运行的,怎样吃才算健康。

听完这个故事,也可以问问宝贝们:你今天吃了什么呀?你肚子里的火车站会搬运些什么?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开心不开心呢?

让孩子好好吃饭的童书

《好饿的毛毛虫》

适读年龄:1-3岁

这本书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一条好饿的小毛毛虫,在小洞洞里钻来钻去,吃了苹果、草莓、橘子、李子、香肠、奶酪、棒棒糖……等好多好多东西,看它吃得多香啊!吃着吃着,它慢慢地变成了一只蝴蝶,美丽极了!

艾瑞·卡尔的拼贴画色彩斑斓、风格独特,可以激发“饭渣”宝宝们对食物的兴趣,书中有趣的挖洞设计更是让小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这本书写的是毛毛虫的成长,也蕴含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只有好好吃饭,才能长大、长漂亮哦!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适读年龄:2-4岁

挑食的宝宝总有自己“绝对绝对不吃”的东西,这本书里的劳拉也宣称,“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其实,她不吃的东西可不止番茄,她还不吃胡萝卜、不吃豌豆、不吃土豆……于是,她的哥哥查理想尽办法来哄她吃饭。有一天,查理告诉劳拉:胡萝卜是木星上的橘树枝,豌豆是从绿色王国来的绿色小圆球,土豆泥是富士山顶的云朵……

多么美丽的比喻呀!孩子就是容易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吸引,多读一些这样的书,挑食的孩子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汉堡男孩》

适读年龄:3-8岁

维尼很喜欢汉堡,除了汉堡他什么都不吃。有一天,维尼刚从“大大汉堡店”走出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型汉堡!!!

狗狗要吃维尼,牛追着维尼要出气(没办法,谁让维尼身上的汉堡是用牛肉做的呢),肚子饿了的男孩子们也追着为你跑,大家都要吃掉维尼!可怜的维尼,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个故事非常幽默,能让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改掉不好好吃饭的坏毛病。

榕榕姐姐的独家小秘诀

当孩子不肯好好吃饭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控制零食和点心的分量,以免吃得太多,宝宝到正餐时间没有饥饿感。

不要硬逼着孩子把饭吃完,不要用“不吃完就打屁屁”这样的话威胁孩子,以免孩子对吃饭产生排斥感;

用少量的水果佐餐,可以用水果的色香味激发宝宝的食欲。

把“过家家”游戏融入吃饭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吃饭的兴趣。

允许孩子有少数不愿意吃的食物。大人自己也免不了会有不同程度的挑食,又何必以不同的标准对待孩子?

榕榕姐姐小问答

------------------------

明天大家想听什么故事呀?

宝贝们欢迎留言哦~

榕榕姐姐每周会抽出一位小朋友,

送出一份精致的小礼物~

上周幸运听众:好心情

(请加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