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不让“病根”变“穷根” 和静零距离讯(通讯员:马晓玲)健康扶贫作为我县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发挥着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作用。年,县卫计委作为健康扶贫的牵头单位,立足我县实情,着眼致贫原因,发挥行业优势,采取三大措施推进我县健康扶贫工程的深入开展,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受到了贫困群众的一致好评。 推进“两个到位”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安排部署到位。我县制定并下发了《和静县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细化全县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挑重担,形成了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健康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政策宣传到位。按照人手一份的要求印发了《和静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就诊明白手册》,对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的各项政策、就诊流程等相关事项进行宣传;制作了“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明白卡”对优惠政策、报销比例、注意事项等内容简明扼要地进行宣传。 落实“三个一批”抓统筹保兜底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县卫计委组织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健康状况的摸底统计,按照大病、慢病、重病进行分类建档管理。每一名贫困患者都有一名卫生院医护人员和一名村医作为责任人包干管理,对患有大病、重病的贫困患者宣传兜底保障政策,打消贫困户对就医费用的顾虑,对有就诊意愿的贫困患者组织救治并落实各类报销政策。对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贫困患者,加大家庭医生的服务力度,做到经常走访、定期询问、指导用药、稳控病情。通过建立一户一档,将健康扶贫责任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推动健康扶贫工程深入实施。 实施“四大行动”惠民政策落实到家一是开展医疗保障提升行动。年县财政、民政兜底为我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付了城乡居民医保每人元的自付费用;城乡居民医保对贫困人口实施了不设起付线、提高报销比的医保优惠政策,对贫困群众门诊看病、住院治疗在基础报销比例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年民政救助方面也在年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民政门诊救助限额由元提高到元,住院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70%,政策性救助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开展住院就诊减负行动。年,县财政投入.73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购买了一份元的中国人寿脱贫保,用于补偿住院治疗的贫困群众经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后的自付费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的县级医疗机构住院就诊时,在享受完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脱贫保”、民政救助等的自付合规费用后,县财政还会进行40%的兜底补偿;14类大病贫困患者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就诊时,合规的自付费用由县财政按照90%的比例进行兜底。贫困人口住院就医的实际自付费用仅为总费用的1%-5%,就医负担大幅减轻,基本上避免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 三是开展就诊结算便捷行动。年我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对贫困人口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医疗机构为贫困人口住院设置结算绿色窗口,贫困人口住院不再收取押金,出院时在医疗机构完成各类报销结算后,贫困户仅需支付自付费用即可,为贫困人口就诊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行动。为每一个贫困家庭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是年健康扶贫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旨在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时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改变贫困户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减少贫困户的患病几率,降低因病致贫返贫几率。目前,我县已完成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签约工作,每个贫困户家中都有一份签约协议,还有一份健康档案,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名责任医生和一名责任村医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管理。 和静县通过实施以上健康扶贫政策,切实减轻了贫困对象的就医负担,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尤其是通过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脱贫保”、县级财政兜底“五位一体”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的落实,使得贫困患者不再因为没有钱而看不上病。广大群众对目前健康扶贫政策认可度高、满意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编辑/尹可 审核/霍小红 终审/秦龙 和静零距离优秀的人都在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白癜风临床康复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