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香,是春天的味道。”3月1日,新疆阿克苏市明德幼儿园大一班学生张李皓辰在课堂上品尝着杭州老师带来的龙井茶,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来自杭州的茶叶。 近日,杭州第十一批第一期的51名援疆教师抵达新疆阿克苏市,开启为时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如何上好“援疆第一课”,成为他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来自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的钟小琳、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王慧敏和拱墅区仙林实验幼儿园的胡一宁三位教师从“爱国心·民族情·共富梦”切入,突出“小小石榴籽,大大中国心”的主题,与阿克苏市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互动。通过认识中国地图、沏泡西湖龙井、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在“手绘石榴籽,点亮中国红”的环节中,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吹出像抱团石榴籽一样的红色肥皂泡,并将印有“中国”两字的白纸涂抹上中国红。当大四班的考姿芭·阿布都外力被问起“你是哪里人”时,她眨眨美丽的大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来自杭州第九中学的沈磊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二(7)班的同学带来了自己的援疆第一课——《传承经典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沈磊展示了他在来阿克苏的飞机上沿路俯拍的照片。“敦煌、哈密、昌吉、和静……把这些地名串起来,不就是丝绸之路吗?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汉唐以来,通过丝绸之路,两地文化交流交往密切。虽然两地远隔万里,但我们拥有同一种文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中华民族文化。”沈磊说。 沈磊还通过播放视频向同学们举例讲解了汉字演变的过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提炼文化的定义,并进一步归纳出中华文化兼容并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点。 据了解,“援疆第一课”是集中展示浙江援疆教师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未来一周,新一批援疆教师将紧扣“中国心·中华魂”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一课”。同时,结合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根植浙阿两地青少年心灵深处。 |